脊髓出血性疾病

  • 脊髓出血性疾病怎么治?(音频)

    脊髓出血性疾病怎么治?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出血性疾病的病因比较多,包括因为脊柱外伤或者穿刺造成的脊髓内血管破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性疾病造成的脊髓内出血,以及脊髓的血管畸形造成的出血,脊髓的髓内肿瘤卒中造成的出血,以及因为抗凝治疗等造成的脊髓出血等。具体而言,我们应根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急性的脊髓内出血,有明显的脊髓压迫和脊髓受累的一些神经障碍表现的情况,应该尽快进行椎管内探查,清除脊髓内和椎管内的血肿。通过尽早的手术清除,充分减压,患者的预后相对比较好。一般来说,对于脊髓出血三天以上再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就不好了。当然,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血肿,如果它的出血原因不明,应该尽早进行脊髓的DSA检查,也就是脊髓的血管造影检查,以便能够明确引起脊髓的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脊髓部位再出血的发生。对于一些症状比较轻,血肿量比较少的脊髓出血,也可以考虑进行保守治疗。当然,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完善之后,如果明确脊髓的出血是因为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者脊髓动静脉瘘造成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这两种方法应该由神经外科医生和介入医生共同探讨,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来确定。
  • 脊髓出血性疾病怎么治(视频)

    脊髓出血性疾病怎么治
    脊髓出血性疾病一般分两种治疗即保守观察、手术治疗,观察血肿大小以及是否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具体如下: 1、如果单纯感觉背痛,运动、感觉影响不大,检查提示血肿不大,脊髓轻度受压,即可采取对症处理,如止血、休息,使用激素、保护神经治疗; 2、若血肿较大,出现血肿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即需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的即清除血肿,解除脊髓本身压迫,脊髓压迫解除功能才可能逐渐恢复。手术时机非常重要,一旦确定脊髓受到实质性压迫损伤造成神经功能异常,解除压迫时间越快越好。原则上8小时内要及时手术,解除压迫; 3、术后大部分功能能够恢复,部分功能恢复较慢,后期做相应康复训练,比如下肢运动差,可做锻炼下肢肌力训练。如果下肢感觉还没恢复,还可做电疗、针灸、推拿。 总之,脊髓如果出现出血性疾病,除手术外,需注意康复治疗。
    2023-08-02
  • 脊髓出血性疾病有哪些(音频)

    脊髓出血性疾病有哪些
    讲解医师:赵文礼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是与脊髓的血管发育畸形有关系。比如动静脉瘘或者是血管瘤以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这些会导致血管的血管壁薄弱,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管一旦破裂出血对于脊髓的损伤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可以因为血肿压迫脊髓导致症状,另外一方面也会因为血肿的直接撕裂而导致脊髓的症状,还可以因为血管的病变导致出现供血不足,周围的出现出现周围的脊髓梗塞。这些都可以出现严重的症状,可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偏瘫、肢体截瘫。可以导致出现皮肤的感觉、痛温觉消失,也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等,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来明确诊断,明确以后如果是出血比较多,需要进行急症手术做椎管减压、清除血肿,同时应用消肿、脱水、营养神经的药物来促进功能恢复。
  • 脊髓病变怎么检查(视频)

    脊髓病变怎么检查
    脊髓病变最主要通过体征来判断。首先要做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从颅神经、四肢的肌力感觉、大小便的问题,确定是不是脊髓病。脊髓疾病的性质分变性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病、脱髓鞘病,需要影像学证据,即做核磁判断是不是出血,是不是有缺血改变,有没有变性病,这类是做脊髓的核磁可明确。核磁一般是要做平扫和增强,做完之后,如果确定是脊髓出血性疾病或者是缺血性疾病,可能检测有没有血管问题,进一步会查脊髓血管造影。 针对血管病,如果是脊髓脱髓鞘病,这种情况下除做核磁会做脑脊液生化标志物检查。如果是脊髓急性联合变性,即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脊髓病变,这种情况下要查叶酸、维生素B12,检测有没有叶酸低下、维生素B12低下导致的脊髓变性。还有一部分遗传病,即痉挛性截瘫,除做脊髓的核磁,还可以做基因学检测。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