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繁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能活5年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能活5年吗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寿命很难能够明确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部分患者可以存活5年以上。比如肝转移是单发还是多发,能手术还是不能手术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对于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预后的判断。总体胃肠道间质瘤如果能够直接手术,或者通过药物治疗之后肿瘤缩小得到手术的机会,根治性手术一定是胃肠道间质瘤首选的方案,也是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能够获得治愈的唯一方法。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报道,胃肠道间质瘤如果是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总体预后非常不错,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70%,对于转移性的肿瘤来说这是非常好的结果。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一开始转移瘤相对比较分散,左右两叶都有分布,或者转移瘤比较大,失去手术的机会,即使应用靶向药物,也最终没有缩小或者缩减到有手术机会的程度。即使这样也不要灰心丧气,采用靶向治疗,包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或者更后线的治疗方案,也能争取到比较好的预后。从目前临床研究来看,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30%-40%,远远要好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因此,如果患者出现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一定不要灰心丧气,要积极进行治疗,争取获得最好的预后。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如何判断复发风险(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如何判断复发风险
    GIST就是胃肠道间质瘤,比较有特点的一点是,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切除以后的术后病理,进行危险度分级判断复发的风险,和其他的恶性肿瘤比较相近。主要是通过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计数,以及肿瘤原发部位判断术后复发风险。根据以上指标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型。一般原发在胃部位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比较低,但是如果发生在小肠、结直肠等部位,可能复发风险相对高一些。如一般2cm以下的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分期都非常低,切除以后复发的几率也比较低,特别是胃的2cm以下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完全可以不用给予任何的辅助治疗。但是对于2cm以上的胃肠道间质瘤,如中危或者高危小肠间质瘤,或者其他特殊部位的间质瘤,术后复发风险非常的高,所以针对这样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都要建议患者进行比如1年、3年、5年等靶向药物的治疗,主要是为了避免和控制复发的情况。胃肠道间质瘤分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结果需要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是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于患者,避免让肿瘤复发或者不复发。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了还能治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了还能治吗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了一般可以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如果复发了,要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了解复发的部位,以及和相邻脏器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先用药物治疗让肿瘤缩小,在患者各方面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手术探查。尽量完整的切除肿瘤,然后得到肿瘤基因突变以及耐药性的相应情况。如果用药之后肿瘤继续进展,无法切除,可以考虑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比如从一线换二线、换三线等,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肿瘤,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近些年已经有多款的靶向药物在国内获批,包括一线药物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三线药物瑞戈非尼,以及2021年获批上市的四线药物瑞派替尼,和针对D842V突变的阿伐替尼,以上靶向药物对于复发,或者转移型胃肠道间质瘤是非常好的治疗选择。因此如果胃肠道间质瘤出现复发或者转移,不用害怕,既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都能够给患者带来相对比较满意的预后。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
    胃肠道间质瘤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能够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制定术前的治疗策略、判断预后,同时能够预测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帮助制定辅助治疗的方案,以及对于晚期复发,或者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到底用什么样的药物更好,给予药物指导等。具体而言,对于肿瘤来讲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研究最透彻的疾病。胃肠间质瘤最主要是由于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突变导致,所以基因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本身就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简单的说,C-KIT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应用伊马替尼疗效最好,所以常规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能够获得最大受益。C-KIT9外显子突变对于伊马替尼的反应相对要差,可以通过对伊马替尼药物加量提高疗效。对于PDGFRα D842V突变的患者,由于天生对伊马替尼耐药,所以不给予伊马替尼的治疗。对于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患者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到底是哪个继发基因发生突变,帮助下一步的治疗策略。一般情况下,作为基因检测经常要检测C-KIT外显子9、11、13、17,以及PDGFRα,如果这些都是常规的检测,如果结果都是阴性,叫做野生型患者,可能还要再进一步去查琥珀酸脱氢酶的检测,以及NF1、BRAF、KARS等基因检测。对于继发耐药突变的患者,还要增加C-KIT14、18等继发基因突变靶点的检测。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还能治疗吗(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还能治疗吗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可以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如果患者的肝转移病灶能够进行手术切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后再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术后辅助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比如一线治疗口服伊马替尼,并且及时监测病情状况,进行良好的随访。接受标准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建议换用二线标准方法舒尼替尼进行治疗,或者采用伊马替尼增量的治疗方法。肝转移的患者一开始就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也应该先进行一线的伊马替尼治疗。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病灶缩小,甚至消失,最终可能会再争取到手术的机会。一般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相对来说比较常见,一旦出现肝转移,说明肿瘤细胞已经脱落进入到血液,这时不仅依靠手术切除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术前还是在术后,可能都需要用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保障。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无论通过手术或无法手术,其实都有相对比较好的,或者比较能接受的预后。所以针对这样的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到专科医院专科医生处进行面诊,明确一个非常好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症状(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症状
    GIST即胃肠道间质瘤的英文缩写,其症状主要是取决于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和生长方式。患者一般在肿瘤较小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是体检发现,或者做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随着肿瘤越长越大,可能引起各式各样的症状,以胃肠道出血最为常见,一旦胃肠道出血,则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吞咽困难、吞咽不适、早饱、腹部不适、腹胀、由贫血导致的疲乏感等。但是这些症状很多都是消化道疾病所共有的,并不是胃肠道间质瘤特有的,所以大家要记得定期体检,一旦消化道出现出血、腹部发现包块,或者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等问题时,应当及早就医。胃肠道间质瘤如果发生在食管部位,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如果发生在结直肠部位,且出现出血,则可能有鲜血样便的情况。部分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比如小肠间质瘤,有的会出现急腹症,主要是由于肿瘤破裂、消化道梗阻等导致。胃肠道间质瘤极少通过淋巴结转移,主要是通过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转移部位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腹腔,晚期可以转移到肺和骨骼等部位,引起相应症状,比如骨骼或者关节部位的持续疼痛等。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后怎么办(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后怎么办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耐药后的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措施如下:1、阿伐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者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大约有5%-6%对伊马替尼,和其他的TKI药物出现原发性的耐药。原发性耐药是指接受药物治疗以后短时间内,一般6个月以内发生肿瘤的进展。伊马替尼原发性耐药,最主要是因为PDGFRα的D842V突变,目前阿伐替尼是这部分患者很好的治疗选择;2、舒尼替尼、瑞戈非尼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伊马替尼,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线治疗用药,但半数以上的患者在伊马替尼的治疗过程中,2年后可能就会出现继发性耐药。继发性耐药即是用药以后,获得肿瘤的缓解或者稳定以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再次出现肿瘤进展。这时应该遵从医嘱,按照治疗的原则进行手术,或者是二线以及二线以上靶向药物治疗,得到更好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目前伊马替尼耐药以后,二线治疗推荐的是采用舒尼替尼,三线治疗是采用瑞戈非尼治疗。但是在临床上其实这两种药疗效相对比较有限,而且由于不良反应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节,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患者,难以能够达到非常标准的治疗;3、瑞派替尼治疗:根据2022年《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推荐,伊马替尼耐药以后患者也可以接受瑞派替尼的治疗,其安全性和毒副作用可能相对更好。
    2023-08-02
  • 得了胃肠道间质瘤还能治吗(视频)

    得了胃肠道间质瘤还能治吗
    得了胃肠道间质瘤还能治。确诊得了胃肠道间质瘤以后,临床医生会通过综合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可切除性,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等多个因素,给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最主要是两种,手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早期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首选是外科手术切除,这也是唯一可能治愈胃肠道间质瘤的方法。靶向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术后预防复发,也可以先进行靶向药物治疗让肿瘤退缩,之后再进行手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近些年来多款靶向药物在国内获批,包括一线药物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三线药物瑞戈非尼,以及2021年获批上市的四线药物瑞派替尼,和针对原发性耐药突变,即D842V突变的阿伐替尼。这些靶向药物其实都是胃肠道间质瘤复发、转移治疗的首选药物。靶向药物治疗时代,胃肠道间质瘤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患者应该有治疗的信心,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具体治疗的方案,一定要结合临床,由专科专门的医师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所处的病情阶段不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会因此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手术切除:对于原发局限的胃肠道间质瘤,即肿瘤没有出现扩散,而且是可以切除的情况下,首选治疗应该是手术切除;2、新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比较大,直接手术切除困难,这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在术前给予6-12个月的新辅助治疗,即在术前口服靶向药物缩小肿瘤,通过肿瘤的缩小情况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也可以在术前考虑进行新辅助的治疗;3、靶向治疗:对于不能切除转移的,或者复发的胃肠道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靶向治疗,即口服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根据国内外指南的推荐,胃肠道间质瘤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药物的选择,一线药物是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三线药物是瑞戈非尼,四线药物是瑞派替尼。晚期患者虽然口服靶向药的效果相对比较好,但具体药物的选择,以及首选药物治疗耐药以后的处理,都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综合进行判断。所以建议查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应该及时去权威的三甲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作为标准。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基因类型(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胃肠道间质瘤其实是发病机制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疾病,正是由于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类型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才会出现针对基因靶点的药物,即伊马替尼,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目前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是C-KIT和PDGFRα,这两个基因突变位点还能进一步进行细分。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更常见的是C-KIT9外显子、C-KIT11外显子突变。总体来说,伊马替尼治疗C-KIT11外显子突变疗效更好一些,对于C-KIT9外显子疗效相对要差一点,在临床上经常需要给伊马替尼进行加量进行治疗。通常伊马替尼治疗可能2年的时间,可能会出现耐药性的突变。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C-KIT13、C-KIT14、C-KIT17、C-KIT18耐药性突变,根据突变的情况会给患者选择二线、三线,甚至是四线的治疗,针对这些突变的位点,也能给患者带来相对比较满意的预后。还有一个突变位点是PDGFRα的D842V突变,这个突变位点是天生的耐药性突变,也就是如果在治疗之前就已经查基因检测,而且明确D842V突变,伊马替尼以及后线的二线、三线治疗,可能都不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针对这样的突变类型,目前根据CSCO指南直接推荐采用阿伐替尼进行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靶向治疗的疾病,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进展,胃肠道间质瘤还会发现更多、相对比例更低的基因突变类型,还会为这一批相对可能占人数比较少的患者,找到更好的药物治疗。如果有患者罹患胃肠道间质瘤,建议去三甲级的权威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因为不同类型的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治疗的方案、用药的种类和用药的剂量都会有些许不同,只有找到专科医生才能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