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

  •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视频)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1、踝泵训练:从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即踝泵训练,做踝关节主动和被动的伸缩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减轻水肿,对于防治深静脉血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体做法是患者下肢伸直于床上,做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运动,小腿肌肉尽量绷紧,坚持5-10秒放松,再继续练习,每次进行20-30组,每天进行3次;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鼓励患者在病床上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即自主绷紧大腿及臀部肌肉,使下肢适当的离开床,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3、加强双上肢功能锻炼及健侧下肢的功能运动:双手可以床边拿吊环进行主动的活动,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肌肉萎缩、压疮等情况发生,使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2023-08-03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视频)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全髋关节术后髋关节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步态训练为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术后1-2天主要以患肢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及远端关节活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锻炼项目包括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2、术后3-5天主要以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以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使患肢在不负重或部分负重情况下借助步行器进行行走锻炼,包括直腿抬高、屈髋屈膝运动、髋关节伸直及外展训练等; 3、术后6天至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需进行下床活动、步态训练,以增加患者身体平衡性和肢体协调性,防止意外摔伤发生。
    2023-08-03
  •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视频)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于全髋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但需要尽快恢复行走功能、避免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长时间卧床患者。尽管半髋关节置换创伤相对较小,但术后护理同样重要,主要如下: 1、注意伤口引流管的引流量,一般建议24小时内拔除引流管; 2、患者早期应尽量平卧,手术一侧腿向外打开30-45°,膝关节与足尖保持向上,双腿内放置三角枕,避免向术侧翻身,睡觉时最好在两腿之间放置枕头,抬高手术一侧腿,屈曲踝关节,有条件者还可以使用下肢静脉瓣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3、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所致,建议患者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或采用镇痛棒,以减少疼痛刺激,从而保证更好的休息; 4、根据个人情况使用抗生素; 5、全身静脉麻醉的患者术后常需要雾化吸入,应鼓励患者排痰,以防止肺部感染,同时建议患者多饮水、多摄入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类食物,以防止出现便秘。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如何处理(视频)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如何处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通常先采取手法复位,可在麻醉下辅助复位。手法复位失败后可以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切开复位通常可以成功,但手法复位无法保证完全成功。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首先是由于术中髋臼放置位置不合理或股骨柄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术后关节匹配较差,术后容易脱位。另外,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差的患者术后易脱位,如先天性小儿麻痹、脑梗塞、偏瘫后遗症患者等。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要求(视频)

    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要求
    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实际上和手术技术、器械等很多细节有关,包括患者的体位。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避免做一些能够诱发关节脱位的动作,比如髋关节过度屈曲,因此患者坐凳子时髋关节屈曲角度应尽量小于90度。过度屈曲可能会造成髋关节的过屈,稍微受到轻微外力就会有向后方的很大的撞击力量,会导致髋关节向后脱位。 所以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要求,患者不应坐太低的凳子和太低的沙发,包括大小便时要有一个合适的坐便器,使用坐便器能够避免髋关节过度的屈曲。另外,患者应避免跷二郎腿,翘二郎腿时髋关节会过度外旋。还有一些有些人穿袜子时应避免交叉腿的内收和内旋,从而避免对后方关节囊存在冲击力量、避免髋关节脱位。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康复治疗方案(视频)

    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康复治疗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内进行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使身体尽快适应新植入的人工关节。康复方法如下: 1、第一阶段:术后两周保持患肢外展体位,主动屈曲足趾及踝关节,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5-6天主动髋外展屈曲训练,避免内收、内旋、半屈动作,负重及体位转移练习; 2、第二阶段:2-4周内抗阻肌力训练,主动屈髋、屈膝、伸髋训练,平衡及步态训练; 3、第三阶段:术后5-12周继续抗阻肌力练习,重点为加强髋周肌力及关节稳定性训练。 术后2-3个月内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即不翘二郎腿、不盘腿、不坐低板凳,注意防止髋关节脱位。3个月后应继续巩固训练成果,注意肌力平衡及步态。随着社会老龄化,髋部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也越来越普遍。希望通过医生的努力,能使更多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新生。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视频)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护理其实应该分为两块,院内护理以及院后护理,即回家以后的护理问题。院内就是刚做完手术患者会有疼痛的问题,也会有下肢体位摆放的问题,这些护理需要护士还有医生跟患者做详细交代和沟通,尤其是下肢体位摆放,这时必须医生做详细交谈,护士本人也不清楚手术中情况,在哪些体位容易脱位,因为手术后要预防脱位的问题,这是护理要点。要在护理时尽早的引导或教育患者进行相关康复训练,避免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在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动作需要护理方面进行详细交代。 在出院以后的护理主要是家庭护理,包括患者自己的护理,包括家属对于患者的护理,对年轻患者自我护理就足够了。主要是观察自己切口,还有切口周围软组织情况,到底有没有特别的情况,如有没有感染迹象,肢体摆放跟手术方式有关系,如果手术医生说在手术中已经测试了各个方面都没有特别问题,术后回家以后,睡姿、动作就不用特别限制,如果医生告诉患者在某些体位比较容易脱位,就需要注意某些姿势不能做,或在睡觉时使用限制性支具,对下肢进行限制,日常生活动作的恢复没有非常特殊的注意事项。
    2023-08-03
  •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音频)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吴涛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注意事项如下:\n1、预防感染: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径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患者年事较高,因此行半髋关节置换史,也可恢复正常的行动功能,半髋关节置换相对简单,将股骨头取出后进行股骨侧的磨锉。选择合适的假体装上半髋关节股骨头进行复位,缝合皮肤即可完成手术。通常在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感染是关节置换的一个威胁,一旦感染后需要将假体取出再次进行旷置,之后再行置换,增加了心理和社会的负担,因此需要严格预防感染的发生;\n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虽然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尽早下地活动,但是卧床和老年人体格因素极容易使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注意预防,可以口服药物,如利伐沙班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n3、预防关节脱位: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果姿势不正确可能发生脱位,因此给患者一些肌肉恢复的时间,待肌肉软组织恢复后再进行较多活动;\n4、避免关节负重:关节置换术后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建议老年人避免关节长时间的负重活动;\n5、避免深蹲动作:尤其是在关节置换六个月之内不建议进行深蹲,以防脱位的发生。
  • 什么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视频)

    什么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即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将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的人工假体,固定于正常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的手术方式。目前已发展为成熟可靠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适应于骨关节病、髋骨骨折等。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一般恢复较好,髋关节假体的正常维持时间一般是25-30年,较少出现假体排异反应。
    2023-07-30
  • 骨折怎么治(视频)

    骨折怎么治
    骨折的治疗与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的部位,以及患者的诉求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具体如下:1、单纯骨折:是一种稳定性的骨折,如软骨远端骨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稳定,通过石膏、小夹板固定,定期复查即可;2、粉碎性骨折:如股骨粉碎性骨折、胫骨平台的粉碎性骨折,无法通过手法复位或石膏固定达到稳定,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髓内钉、钢板进行手术治疗;3、股骨颈骨折:可能会涉及老年患者是否能早期下床活动,保守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因此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钢板内固定系统等;4、胸腰椎骨折:如果患者轻度压缩性骨折,可以不需要治疗,仅卧床休息、观察就可以。如果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暴力性骨折,并且骨折块进入椎管内,引起患者的神经症状,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手术治疗,同时在固定骨折的同时,还需要对神经进行彻底减压,才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骨折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患者与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同时进行彻底检查,才能确定治疗方案。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