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江

  • 腹股沟斜疝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腹股沟斜疝术后注意事项
    传统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会阴部、阴囊水肿,术后3天建议患者采取平卧姿势,并避免久站久坐,减轻阴囊和会阴区肿胀。患者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剧烈咳嗽以及便秘,防止腹腔压力增高导致没有完全闭合的疝囊被撕开、撑开,增加腹股沟斜疝复发几率。 目前多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腹腔镜监视下直接缝扎疝囊,不用游离疝囊。术后腹股沟阴囊水肿机会明显降低,切口疼痛也会较轻。患者术后切口没有明显疼痛感,就可以下地活动。 综上所述,不论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均建议3个月之内减少腹腔压力增高的活动,比如咳嗽、便秘、剧烈运动以及久坐、久站等。
    2023-08-02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治(视频)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治
    先天性巨结肠需切除病变肠管,包括远端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近端或极度扩张肥厚肠管,所以根治手术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最好的方法。根治手术并不是一出生即可进行,要考虑麻醉风险、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巨结肠疾病对患儿的影响。 根治性手术之前应维持患儿正常排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甚至肠造瘘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应用开塞露、肥皂条通便、手指或者扩肛器扩肛治疗。然后用乳果糖等缓泻剂增加粪便中的水分,以及洗肠治疗;也可以通过中医中药、针灸方法,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排便。 非手术治疗无效、病变肠管长度长、有严重巨结肠同源病或者合并巨结肠小肠结肠炎的患者,可以先做肠造瘘手术,延期进行根治性手术。超短段型巨结肠病变肠管短,距离肛门口只有2-3cm,可以通过强力扩肛或者部分内括约肌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2023-08-02
  • 宝宝什么情况是巨结肠(视频)

    宝宝什么情况是巨结肠
    临床上出现严重腹胀、便秘宝宝,需要常规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特别是在出生之后,第一次胎便排除有延迟;便秘、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以及长期大便不解,但通过开塞露排便排出,大便仍然不成形、油腻的病人,要考虑巨结肠的可能性。 部分巨结肠病人由于远端没有神经节肠管,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是一出生就有症状,而是到3-5岁,甚至7-8岁,症状加重以后才到医院就诊。部分患者大便长期积聚在结肠内,造成巨大粪块,家长发现腹部肿块到医院就诊,追问病史才发现。这些小孩有长期便秘病史,但是家长一直没有重视。 因此,长期便秘,通过饮食、药物调理不能缓解的病人,建议进行结肠造影检查,排除巨结肠可能。
    2023-08-02
  • 先天性巨结肠会呕吐吗(视频)

    先天性巨结肠会呕吐吗
    少数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患者呕吐症状与肠梗阻严重性有关;还和扩张的结肠挤压到胃,或者与高度腹胀,腹腔压力增高有关。多数巨结肠病人为远端肠管梗阻,属于低位肠梗阻。因此,患者在临床上以腹胀、便秘为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纳差、消瘦、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 全结肠型巨结肠病人因为梗阻位置相对较高,肠梗阻症状较严重,患者可以出现高度腹胀以及反复呕吐症状。特别是新生儿期,患者以急性肠梗阻为表现。这部分病人并发小肠结肠炎时,更容易出现呕吐。
    2023-08-02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怎么办(视频)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怎么办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包括便秘、大便失禁。因此巨结肠根治手术以后并不代表巨结肠疾病已经完全愈合,还需要各种辅助治疗手段。患者长期便秘,大量毒素积聚在肠腔里,会损伤近端肠管肠神经和平滑肌。 患者要减少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培养正确的入厕习惯。尽早建立排便反射,合理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等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多运动,促进肠管蠕动。术后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儿需要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详细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但是少数患者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巨结肠合并有近端肠管神经元发育不良,患者术后存在近端肠管功能异常。因此巨结肠术后需坚持规律扩肛治疗半年,防止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瘢痕形成,影响肠蠕动和排便功能。
    2023-08-02
  • 什么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视频)

    什么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指幽门肌肥厚增生,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机械性的幽门梗阻。幽门肌层肥厚以后会压迫幽门管,导致幽门管腔狭窄,食物经过胃研磨和初步消化以后不能进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因此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反复呕吐也会导致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为常见的新生儿、小婴儿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3000。男孩好发,因此80%-90%的病人为男性,有一定遗传性。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春秋季节好发。春秋季节出生的小儿容易罹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病毒感染有关系。除遗传、病毒感染因素以外,与激素紊乱也有关。
    2023-08-02
  •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视频)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
    幽门肌肥厚以及幽门管腔狭窄之后,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地进到十二指肠,病人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非胆汁性呕吐,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刚出生的新生儿奶量较少,强有力的胃蠕动还可以将稀薄的奶汁挤到十二指肠。因此病人出生以后,近期没有症状,到吃奶以及大小便均正常时,随着热量增加、奶量增加以及黏膜水肿加重以后,管腔更加狭窄。 多数病人在出生之后2-3周开始出现呕吐,刚开始表现为溢奶增加,后来逐渐演变成频繁呕吐。几乎每次吃奶以后几分钟就出现呕吐,为喷射性呕吐。呕吐可以喷到几尺以外,呕吐量较大,有奶块和酸臭味。呕吐以后宝宝求食欲强,吸吮也有力。 患者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近端,为胆道开口位置的近端。随着呕吐加剧,奶和水的摄入不足,患儿大便、小便量减少。刚开始患儿会有体重不增,以后出现体重下降,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消瘦、皮肤松弛。大量胃酸丢失以后病人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呼吸浅慢、手脚抽搐,晚期可以消耗自身组织。
    2023-08-02
  • 胆总管囊肿是否为先天性疾病(视频)

    胆总管囊肿是否为先天性疾病
    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先天性胆管壁发育异常导致,和胆总管远端结石或者肿瘤堵塞导致的胆总管继发性扩张不同。胆总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和以下情况有关: 1、胰管和胆管混合异常:正常胰管、胆管为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共同开口在十二指肠乳头位置;胆总管囊肿病人,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导致胆汁会反流到胰管,胰液也会反流到胆管,导致胆管壁破坏,形成囊肿; 2、胆管再通造影:从食道到十二指肠乳头近端的这段肠管平衡状态被打破,吸收过度,会形成囊肿; 3、病毒感染:手术切除的胆总管囊肿壁上发现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抗体,怀疑为先天性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胆管壁破坏,形成的囊肿; 4、其它因素:比如Oddi括约肌痉挛、远端胆管神经发育不良,均会导致胆总管囊肿。
    2023-08-02
  • 脐疝的治疗方法(视频)

    脐疝的治疗方法
    脐疝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到腹腔外,多数脐疝随儿童生长发育可逐渐自愈。两岁以下的脐疝病人,没有疼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也不影响消化吸收,建议随访观察。日常应避免腹腔压力增高,比如避免剧烈哭闹、预防便秘以及减轻咳嗽力度等;还可以运用脐疝带进行包扎,促进脐疝早期愈合。 70%-80%的脐疝会在1周岁以内自行愈合。经常有腹胀、屏气、哭闹的患儿,可以使用益生菌调理肠胃。两岁以上、脐疝未闭合、脐环扩大明显的患者,自愈机会较小,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可进行间断的缝合,关闭脐部筋膜、修补脐部缺损,治愈脐疝。
    2023-08-02
  • 宝宝脐带掉了之后出血怎么办(视频)

    宝宝脐带掉了之后出血怎么办
    宝宝脐带脱落后出血,处理如下: 1、如果为少量出血,为正常现象;局部压迫止血,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净、干燥,碘伏消毒即可; 2、出血量较多或反复出血,有炎症就按照炎症处理,保持脐部干燥,局部用碘伏消毒以后用消毒药膏涂抹; 3、如果有脐部畸形,比如脐茸、脐窦、脐肠瘘,多数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没有脐部异常,需要进一步化验凝血功能、血小板; 4、如果曾经使用过抗生素,有菌群失调的新生儿,考虑有没有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需要用维生素K1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