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江

  • 小孩吐胆汁是什么原因(视频)

    小孩吐胆汁是什么原因
    十二指肠乳头远处的肠管梗阻均可以引起胆汁性呕吐,尤其是高位空肠梗阻,胆汁性呕吐更加明显。常见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包括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等,为常见的新生儿急诊。十二指肠闭锁和环状胰腺,由于十二指肠梗阻较严重,患儿出生第一次喂奶以后或者出生之后1-2天,就会出现胆汁性呕吐、肠旋转不良。根据十二指肠梗阻轻重不同,出现胆汁性呕吐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可以合并严重肠扭转、肠坏死,危及生命。 频繁发生胆汁性呕吐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外科疾病,必要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多数胆汁性呕吐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就可以治愈。比如急性胃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由于肠道功能异常、肠管逆蠕动,肠道内肠液通过幽门逆入到胃,出现胆汁性呕吐。
    2023-08-01
  • 宝宝肠绞痛发生在多大(视频)

    宝宝肠绞痛发生在多大
    大约20%的小婴儿均会有肠绞痛经历,为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现象。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长时间啼哭,可以由肠绞痛引起。肠绞痛原因不清,可能和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喂养技巧不当等有关。肠绞痛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2周以后,到6-7周时为发作高峰,3-4个月时自行缓解。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烦躁、难以安抚,夜间更加明显。通常患儿伴有膝盖弯曲、拳头紧握、面部通红,甚至面部苍白、脚发冷等症状。 肠绞痛为良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婴儿长大,可以逐渐消退。婴儿出现哭吵以后,家长应尽力安抚以缩短哭吵时间,降低哭吵强度;可以适当喂奶,然后进行腹部按摩,吸引婴儿注意力等。如果哭吵时间长,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排除其他疾病。
    2023-08-01
  • 一岁半宝宝肠绞痛症状(视频)

    一岁半宝宝肠绞痛症状
    肠绞痛常见于2周到3个月的小婴儿中,表现为健康婴儿难以安抚、极度烦躁和哭闹。一岁半婴儿发生肠绞痛的概率明显降低,和肠道功能紊乱有关。患者表现也为阵发性脐周疼痛,持续3-5分钟,间隔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通过按摩、腹部理疗、热敷可以缓解症状。 发作时患儿面色苍白,腹痛持续时间长。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肠套叠、胃肠炎等疾病,以免延误治疗。如果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除肠绞痛之外,还需要考虑器质性疾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综上所述,一岁半的幼儿肠绞痛症状长时间不能缓解或者伴发症状,建议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2023-08-01
  • 儿童大便出血怎么回事(视频)

    儿童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儿童大便出血原因多,需要明确大便出血来源于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量多少,具体如下: 1、如果为黑便、柏油样便,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如消化道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或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等; 2、如果为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大时可以为新鲜血便,考虑为下消化道出血;儿童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有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道息肉、肠壁血管瘤等; 3、如果为果酱样大便,伴有腹痛、呕吐,要考虑肠套叠,为婴幼儿常见便血原因; 4、如果为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烧,血象明显升高,考虑为肠炎或者炎性肠病伴出血; 5、如果为大便表面少量血迹,排便之后手纸擦拭时有新鲜血迹,或者排便以后新鲜血液滴到马桶上,考虑为肛门附近出血,多数为肛裂或者直肠息肉引起。
    2023-08-02
  • 小儿疝气的症状(视频)

    小儿疝气的症状
    小儿疝气即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腹股沟疝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剧烈运动、哭闹、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时,出现腹部沟区肿块。有时可以脱入阴道或者大阴唇位置,质地柔软,挤压肿块可以回到腹腔,有时可以听到咕噜声。 多数情况除腹股沟肿块以外,大龄儿童会有局部坠胀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时,大量腹腔内容物挤到在疝囊,不能回纳,出现嵌顿。这时除腹股沟区肿块以外,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时间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血等症状。腹股沟肿块质地较硬,有明显触痛,晚期出现肠坏死,患者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烧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023-08-02
  • 不典型巨结肠是什么(视频)

    不典型巨结肠是什么
    医学上并没有不典型巨结肠这一说法,临床上称之为巨结肠同源病或者巨结肠类缘病。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巨结肠症状类似,主要表现为便秘和腹胀。患者可以通过各种辅助排便才能排出大便。影像学检查为明显结肠扩张,但没有典型巨结肠扩张段,为移行段、痉挛段或者狭窄段等典型改变。 直肠黏膜活检可以看到黏膜下神经丛和肌腱神经丛,神经丛里有神经节细胞存在。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或者功能不成熟等,可以导致肠道功能不全,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传输力量减弱,不能较好排便,此病治疗和巨结肠有差异,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可采取富含粗纤维的饮食,应用通便、缓泻的药物,还可以灌肠、扩肛。病情严重的病人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需要切除的肠管范围更大,术后效果也没有巨结肠病人确切。
    2023-08-02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怎么办(视频)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怎么办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包括便秘、大便失禁。因此巨结肠根治手术以后并不代表巨结肠疾病已经完全愈合,还需要各种辅助治疗手段。患者长期便秘,大量毒素积聚在肠腔里,会损伤近端肠管肠神经和平滑肌。 患者要减少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培养正确的入厕习惯。尽早建立排便反射,合理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等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多运动,促进肠管蠕动。术后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儿需要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详细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但是少数患者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巨结肠合并有近端肠管神经元发育不良,患者术后存在近端肠管功能异常。因此巨结肠术后需坚持规律扩肛治疗半年,防止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瘢痕形成,影响肠蠕动和排便功能。
    2023-08-02
  • 什么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视频)

    什么是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指幽门肌肥厚增生,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机械性的幽门梗阻。幽门肌层肥厚以后会压迫幽门管,导致幽门管腔狭窄,食物经过胃研磨和初步消化以后不能进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因此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反复呕吐也会导致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为常见的新生儿、小婴儿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3000。男孩好发,因此80%-90%的病人为男性,有一定遗传性。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春秋季节好发。春秋季节出生的小儿容易罹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病毒感染有关系。除遗传、病毒感染因素以外,与激素紊乱也有关。
    2023-08-02
  •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视频)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
    幽门肌肥厚以及幽门管腔狭窄之后,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地进到十二指肠,病人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非胆汁性呕吐,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刚出生的新生儿奶量较少,强有力的胃蠕动还可以将稀薄的奶汁挤到十二指肠。因此病人出生以后,近期没有症状,到吃奶以及大小便均正常时,随着热量增加、奶量增加以及黏膜水肿加重以后,管腔更加狭窄。 多数病人在出生之后2-3周开始出现呕吐,刚开始表现为溢奶增加,后来逐渐演变成频繁呕吐。几乎每次吃奶以后几分钟就出现呕吐,为喷射性呕吐。呕吐可以喷到几尺以外,呕吐量较大,有奶块和酸臭味。呕吐以后宝宝求食欲强,吸吮也有力。 患者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近端,为胆道开口位置的近端。随着呕吐加剧,奶和水的摄入不足,患儿大便、小便量减少。刚开始患儿会有体重不增,以后出现体重下降,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消瘦、皮肤松弛。大量胃酸丢失以后病人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呼吸浅慢、手脚抽搐,晚期可以消耗自身组织。
    2023-08-02
  • 胆总管囊肿是否为先天性疾病(视频)

    胆总管囊肿是否为先天性疾病
    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先天性胆管壁发育异常导致,和胆总管远端结石或者肿瘤堵塞导致的胆总管继发性扩张不同。胆总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和以下情况有关: 1、胰管和胆管混合异常:正常胰管、胆管为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共同开口在十二指肠乳头位置;胆总管囊肿病人,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导致胆汁会反流到胰管,胰液也会反流到胆管,导致胆管壁破坏,形成囊肿; 2、胆管再通造影:从食道到十二指肠乳头近端的这段肠管平衡状态被打破,吸收过度,会形成囊肿; 3、病毒感染:手术切除的胆总管囊肿壁上发现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抗体,怀疑为先天性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胆管壁破坏,形成的囊肿; 4、其它因素:比如Oddi括约肌痉挛、远端胆管神经发育不良,均会导致胆总管囊肿。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