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视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以前有增高,故大家应引起高度重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如下: 1、肢体偏瘫,比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偏瘫,例如手突然间抬不起来或者脚动不了; 2、言语障碍,比如平常说话很流利,突然间说话有点结巴,前言不搭后语; 2、一侧肢体麻木,比如手或者脚突然出现麻木感; 3、视觉障碍,比如出现一个重影,或者突然间看不清楚东西; 5、发生嗅觉障碍; 6、出现昏迷,呼之不应,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脑血管意外发生。 建议及时呼叫120,送医院就诊,然后通过增强CT、头颅磁共振等,来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之后,可以及时进入神经内科或者专科病房,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如果就诊及时,可能会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2023-08-02
  • 脑卒中偏瘫后康复介入的时机(视频)

    脑卒中偏瘫后康复介入的时机
    脑卒中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病后患者往往会有偏瘫等临床症状,可能需要长期卧床,进行康复训练。原则上康复训练越早介入越好,在发生较小范围的脑卒中后,患者经过内科保守治疗,若肢体偏瘫不是很严重,一般在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后48-72小时内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训练。如果患者有严重脑出血,或者病灶较大,需要外科介入治疗,则在术后10-14天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一般在病情发生之后6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最有效,尤其是前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6个月,很多患者肢体瘫痪不能完全恢复。当然,康复训练效果需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较轻微的脑卒中,康复效果通常比较好;若是严重脑卒中患者,则康复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总体情况依然需因人而异。
    2023-08-02
  • 老人走路不稳打飘的原因(视频)

    老人走路不稳打飘的原因
    老年人走路不稳、打飘的原因,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常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综合征:一般帕金森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比如手突然间会发抖,而且静止情况下较明显,活动时候反而不明显,走路不稳,会成小碎步向前冲。另外,如果有帕金森综合征,一般是继发于脑血管,比如脑卒中或者一些其他脑血管疾病,均会出现类似于走路不稳情况; 2、脑卒中:比如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一侧肢体偏瘫,导致行走不稳; 3、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患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表现出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 4、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之后,会导致脊髓病变,从而发生双下肢行走无力、走路不稳等临床表现。 综合来看,如果出现走路不稳、打飘表现,要及时到医院专科进行就诊,明确诊断,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来讲,经过治疗之后,有些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缓解。
    2023-08-02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的并发症(视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的并发症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很多方法,其中静脉溶栓和取栓术属于有效方法之一,相对比较热门。取栓术主要并发症具体如下: 1、血管内膜损伤:在取栓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从而使得血管再通之后,发生再狭窄,从而再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2、小血管损伤:在取栓过程中,有可能会损伤小血管,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小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情况,此时就需要外科介入,进行积极脑出血处理; 3、再灌注损伤:当血流再贯通之后,有可能造成血-脑屏障破坏,出现脑出血,进而发生一些急性神经系统症状,此时需要临床医师及时根据专科治疗方案,进行积极处理并发症。
    2023-08-02
  •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越来越瘦怎么办(视频)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越来越瘦怎么办
    血管性痴呆发生病因一般跟老年人发生脑卒中有关系,且此类痴呆患者往往会越来越瘦。对于该部分患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1、改善就餐环境、调整食物种类,比如挑选一些患者喜欢吃的食物,从而增加能量摄入; 2、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如果患者发生严重营养不良情况,建议到医院就诊,给予鼻饲,即通过鼻胃管给予相应能量,比如营养液、水蒸蛋等,都可以从胃管里面打进去,进行支持治疗。经鼻饲后,患者依然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情况,还可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比如输注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其他药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并发营养不良患者,首先要有信心可以进行治疗,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征询专科意见,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2023-08-02
  •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老年痴呆(视频)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老年痴呆
    容易患老年痴呆的人群如下: 1、老年性痴呆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并且7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更高。有研究表明,痴呆发生率80岁以上老年人比60岁以上老年人每增加5岁要增加1倍; 2、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痴呆,比如有高血压、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均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老年性痴呆; 3、有家族病史老年人也容易发生老年性痴呆,如兄弟姐妹、父母以及其他直系亲属患有老年性痴呆,此类患者容易发生痴呆,而且发生痴呆年龄都比较靠前,甚至有些研究表明,在36-40岁就发生痴呆; 4、有些既往受过颅脑外伤患者,比如拳击运动员,或者发生过交通事故患者等,均容易发生痴呆; 5、出现情绪焦虑、紧张,且伴有一些精神症状人群,也容易发生老年性痴呆。对于该部分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做一些神经系统量表,以及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从而及时治疗。
    2023-08-02
  •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原理(视频)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原理
    认知功能障碍也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病种,尤其是中风病、脑卒中、脑梗、脑出血之后,由于优势半球认知区域的神经细胞破坏,导致记忆力障碍、认知障碍。发生认知障碍怎么治疗,具体如下: 1、改善神经功能,比如缺血性脑卒中,重点以改善循环,急性期溶栓首选,如病人脑组织有坏死,造成神经功能不可逆的改变; 2、认知功能训练,恢复记忆力的方法分三类:主动训练、主动认知、主动记忆;被动训练、被动认知、被动记忆;环境减压、环境创造认知。另外它的原理是神经细胞是不可逆的,但是大脑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在脑梗、脑出血、脑细胞受到重大打击损伤时,其余的休眠脑组织通过被动的训练,神经反馈来调动发挥储备脑细胞的功能,达到恢复,修复脑记忆的功能。
    2023-08-02
  • 高血压高压135低压100危险吗(视频)

    高血压高压135低压100危险吗
    血压高压130mmHg,低压100mmHg,为高血压二级,存在中度风险,会导致一系列临床损害,常见如下:1、血管病变:可以导致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引发动脉瘤,动脉夹层等危重并发症;2、动脉粥样化进展:高血压持续二级水平,会造成动脉粥样化进展,引发相应靶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也可造成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眼病等相关损害;3、左心室肥厚:持续升高高血压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早期可引发舒张功能减退,晚期可失代偿,引发心腔扩大、收缩性心力衰竭;4、高血压急症:急进性急速升高或极度升高高血压,会引发高血压急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而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猝死。
    2023-08-02
  • 脑血栓后遗症康复的方法(视频)

    脑血栓后遗症康复的方法
    脑血栓后遗症包括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卒中后抑郁等。针对这些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矫形器治疗等,康复医疗处置主要指处理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各种临床问题。物理治疗强调通过反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翻身、起坐,站立和行走等,物理治疗包括电疗、光疗、磁疗、水疗等。 作业疗法着重于训练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治疗是对脑卒中继发抑郁或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患者出现足下垂及内翻时,可以加用踝足矫形器治疗。 康复治疗由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共同组成,针对患者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评定,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开展综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2023-08-02
  • 脑出血和脑血栓哪个严重(视频)

    脑出血和脑血栓哪个严重
    脑出血和脑血栓都属于脑卒中,都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二者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但是都比较严重,可以根据病灶部位、出血量以及梗死面积大小等因素区分病情轻重程度。 脑出血通常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凶险、进展快,症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而脑梗死主要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进展相对缓慢,病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到高峰,发病前可以出现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先兆症状。一般脑出血起病更快、病情更凶险,但两种疾病都可能引起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以及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脑出血常伴有血压升高,如果出血量大以及出血进行性加重,可引起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而大面积脑梗死也会导致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进而出现脑疝,二者均可表现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危及生命。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血栓,首先应该行头颅CT或者核磁检查明确诊断,才能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残疾,改善远期预后。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