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 胃病会引起咽炎吗(视频)

    胃病会引起咽炎吗
    一般胃病会引起咽炎。如胃病或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容易出现胃酸分泌旺盛,或者胃内容物以及胃酸的反流,经过食道上口,而刺激到咽喉部,引起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肿胀,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咽干、咽痛、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等,在临床上称为反流性咽炎。如果患者存在胃部疾病,并出现咽炎症状,在治疗咽炎同时要采取抑酸药物,有利于咽炎的恢复。咽炎以及胃病的患者,平时注意要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熬夜,不劳累,有助于胃部疾病以及咽炎的症状恢复。咽炎的患者还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麦冬、金银花、胖大海等代茶饮,有利于咽喉部黏膜的保健作用。
    2023-08-03
  • 胃酸会引起咽炎吗(视频)

    胃酸会引起咽炎吗
    一般胃酸可以导致咽炎的发生。近期资料表明,胃食道反流为慢性咽喉炎常见的发病原因。胃病患者存在胃内容物以及胃酸的反流,经过食道上口,反流入咽喉部,胃酸刺激造成咽喉部的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患者会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咽部烧灼感等,同时还会伴有胸骨后的不适,胃部不适等,即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上采用双向治疗,治疗咽喉炎的同时采取抑酸治疗,或者选择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咽喉炎多选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如蓝芩口服液、一清胶囊、银黄含化片,雾化吸入,通常效果良好。胃酸药物疗程一般在8-12周,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2023-08-03
  • 早起喝蜂蜜水可以吗(视频)

    早起喝蜂蜜水可以吗
    不建议在早起时喝蜂蜜水。蜂蜜水有保健作用,有保护血管、通便、消炎、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肝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早上醒来时体内大部分水分已经被排泄或者吸收,需要补充水分,但是由于蜂蜜水是甜的,早上喝蜂蜜水对胃病患者并不很合适,患者会出现反酸、烧心症状。所以蜂蜜水可以喝,但是不一定要早上起来喝。 早上起来先喝一杯白开水,在吃饭时可以喝蜂蜜水,或者直接在吃饭时面包上抹蜂蜜或者酸奶里加蜂蜜。另外,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少喝蜂蜜,避免升高血糖。
    2023-08-03
  •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视频)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慢性病和其他部分因素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慢性病是病程长、不容易根治,一直持续的一类疾病,具体情况如下:1、糖尿病: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慢性胃肠道疾病:胃病主要的表现是胃胀、嗳气、消化不良,肠道疾病主要表现可能是容易便秘,或者容易腹泻,肠道极为敏感,经常会出现症状;3、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脂肪肝没有得到逆转,最终也会导致慢性肝硬化,引起营养不良;4、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病,无论哪种部位的肿瘤,都容易引起营养不良;5、其他情况:少数急性病会引起营养不良,比如腹泻、肠炎。还有手术前后禁食,如果手术后长时间营养补充不到位,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2023-08-03
  • 长期喝柠檬水的坏处(视频)

    长期喝柠檬水的坏处
    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1、B2,及对人体有益的一些微量元素。 很多人都喜欢喝,拿鲜柠檬切成片泡水喝,而且每天都喝,但大家注意到,它味道偏酸,吃多了有可能会伤胃,影响消化功能,不能为了柠檬水的美容功效,或者其他营养素的补充,天天过量喝柠檬水。 其实每天饮用柠檬水不要超过1000ml,特别是尽量避免空腹大量喝柠檬水,这样容易导致胃酸过多,伤及肠胃。 另外,如果有胃病、心脑血管疾病、牙周病的人,更要注意不宜天天喝柠檬水,避免加重病情。适量喝柠檬水是可以的,尤其对于夏季比较热,还有缺乏维生素C的患者可以适当饮用。但是有胃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不易多喝。 实际上从营养学来讲,柠檬作为一种天然食物或者天然水果,对人体肯定有很好的营养作用。但是再好的东西也要注意,可以常吃,但不能多吃。自身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时更加注意。 特殊疾病的人群,对某些食物到底能不能吃、能不能常吃、能不能大量吃,要有所注意。
    2023-08-03
  • 小米粥的功效与作用(视频)

    小米粥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养胃、促进消化、补血、安眠、明目。小米又名粟米,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生活当中人们常用小米煮粥食用,非常好消化,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胃肠的健康。除了促消化的功效之外,小米粥功效与作用还包括: 1、健脾养胃,小米粥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熬制小米粥的上层会出现一层粥油或者叫米油,能够保护胃黏膜,能够促使胃黏膜免遭辛辣食物的刺激,适合一些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食用; 2、促进消化,在谷类食物当中,小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应该是最高的,膳食纤维在进食之后能够吸水,并且促进胃酸的分泌,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促进粪便的排出; 3、滋阴,小米具有滋阴的功效,因此在我国的北方有用小米粥加一点红糖给产妇进行调养的传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同时小米中也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能够预防流产,还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于女性的阴道炎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4、补血,小米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是一种非常好的补铁食品,食用小米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机体补充铁剂,促进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也促进血液的生成,防止铁性的贫血; 5、安眠,小米粥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其中的色氨酸具有调节睡眠的功效,而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是谷类的首位,食用小米粥能使人安然入睡,保证睡眠的质量; 6、明目,小米粥含有很多谷类不含有的维生素A,能够促进眼睛内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同时有明目的功效。 小米粥适合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以及产后体虚者食用,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不是很全面,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有点偏低,亮氨酸的含量却十分高,所以不能把小米粥长期的作为单一的主食来食用,应该注意和其他的主食和谷类进行搭配,避免营养缺乏。
    2023-08-03
  • 秋葵不适宜什么人吃(视频)

    秋葵不适宜什么人吃
    秋葵其实是一种蔬菜,又名黄秋葵、羊角豆,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保护胃病、预防大肠癌、钙吸收好的功能,不适合吃秋葵的人群有以下几种: 1、肾结石人群,秋葵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有结石的患者使用之后会加重结石的形成,因此有结石的患者最好不要吃秋葵;另外没有肾结石的人,在烹饪秋葵前也最好焯一下,减少草酸的含量; 2、胃肠不佳的人群,秋葵可以凉拌食用,但是凉拌秋葵不太适合胃肠不好的人,因为秋葵表面有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进入胃壁之后,可能对肠胃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如果本身胃肠功能就不好,造成损伤肠道的几率更大,有可能引起腹泻等胃肠不适的反应;秋葵是凉性食物,性质偏寒,腹泻的人吃秋葵会加重本身腹泻的症状,所以平时容易腹泻的人或者最近经常有腹泻症状的患者,不太适合吃秋葵; 3、过敏的人群,秋葵中含有的黏液蛋白以及表皮上长的细绒毛,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致过敏作用或效果,因此食用秋葵可能致敏,对胃肠形成一定的刺激,出现拉肚子等过敏症状; 4、高尿酸的人群,高尿酸者不能吃秋葵的原因是秋葵中含有较多的草酸盐,长期食用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所以高尿酸患者最好不要食用秋葵。 秋葵不建议生吃,凉拌时最好用水焯一下,去除草酸。秋葵属于寒性食物,通常不与其他寒凉性的肉类食物一起进食,否则容易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等不适反应,正常人群一天食用150-200克左右的秋葵比较好,不会出现身体的不适,但是本身脾胃较弱的人群,一天食用100克就够了,不能多吃,否则有可能影响脾胃的健康。
    2023-08-03
  • 有胃病喉咙像堵了东西是怎么回事(视频)

    有胃病喉咙像堵了东西是怎么回事
    部分病人就诊时候,咽喉部有异物感,咽喉部有堵着东西的感觉,查胃镜时候发现胃部有反流症状。其实该胃病和咽喉部异物感有相关性,如胃部疾病,胃部可能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当胃酸和胃蛋白酶反流至咽喉部时候,可以导致咽喉部黏膜慢性炎症,可能会出现咽喉部症状,比如咽部异物感、咽喉部不适、灼热和发痒等,都可能跟胃病有相关性。
    2023-08-03
  • 有胃病喉咙像堵了东西怎么治疗(视频)

    有胃病喉咙像堵了东西怎么治疗
    如果患者有胃病,又出现咽喉部堵塞感觉即异物感觉,应该考虑以下治疗: 1、建议病人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抑制药一般建议病人用2个月左右疗程进行观察,看症状是否好转; 2、同时要注意饮食习惯,比如尽量少吃辛东西,少饮咖啡还有茶,同时进行低蛋白、低脂肪饮食; 3、建议睡觉前尽量把头位稍微抬高,防止胃部反酸现象反流到咽喉部,可能会缓解病人症状。
    2023-08-03
  • 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怎样治(视频)

    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怎样治
    1982年马歇尔和华伦首次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目前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上述四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意义重大。幽门螺杆菌通过释放的炎性因子及其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引起胃黏膜损伤,还造成胃肠外其脏器损伤。 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一种强效抑酸药加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抑酸药如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艾普拉唑、雷贝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作为二线或补救治疗方案用药,或对阿莫西林过敏的人群使用,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逐年增高,目前在选择治疗方面,要避免两个药物同时使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