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 乙肝后肝硬化能活多久(视频)

    乙肝后肝硬化能活多久
    乙肝后肝硬化分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类型以及存活时间具体如下如下:1、代偿期肝硬化:经过有效抗乙肝病毒治疗,有效恢复肝脏的功能,加上日常生活的注意,患者可能会达到较长的持续时间,寿命可能不受影响;2、失代偿期肝硬化:比如患者出现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甚至出现过感染性的细菌性腹膜炎等,均属于失代偿期的表现,5年生存率大约为20%-30%,但随着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如果有效抗病毒治疗,完全按医生的要求去应用,此类患者能够达到再代偿,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后的再代偿期。失代偿表现的患者经过抗病毒后,肝组织的炎症病变会好转,纤维化吸收,此时可能从失代偿阶段转化成代偿阶段,患者的生命也会明显延长。如果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表面抗原为阳性,抗病毒治疗要终身,即到生命的终点才可停止口服抗病毒药,只要有效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情就可能得到缓解。
    2023-08-03
  • 怎样判断是不是药物性肝炎(视频)

    怎样判断是不是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的毒性或药物的代谢产物导致肝脏损伤的总称,常见的判断方法如下:1、如果患者从用药开始便可以明确所用药物具有肝毒性,在用药超过2周后突然出现肝损伤,即可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但如果对于别人用后无事事,唯独患者有特异质,特异性的体内代谢功能的异常,而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一般无法预测。2、临床上若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同时伴有肝损害,也可以明确诊为断药物性肝炎,此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比较高且满身的皮疹,还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3、有时即使有明确的用药,出现有肝功能损害时也不能明确诊断药物性肝炎,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有时需要患者再次用药、再次发病;4、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做肝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中央静脉周围存在大量大片的肝细胞坏死,且有大量嗜酸性细胞的存在,也提示为药物性肝炎。此外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过可疑的药物导致肝损伤时,在就诊时要及时告诉医生,避免应用同类药物。
    2023-08-03
  • 丙型肝炎传染家人吗(视频)

    丙型肝炎传染家人吗
    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嗜肝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丙肝病毒在家庭内部有互相传染的风险,但并不常见。家庭内部的主要传播形式,应该是夫妻之间的性接触。双方的皮肤黏膜可能有小的破口,病毒会从受感染的一方,通过体液或血液,介入到健康一方的体内,从而引起感染。病毒会在健康一方体内繁殖,侵入肝脏进一步繁殖,甚至引起丙型肝炎急性发作,偶尔部分患者可以转化成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输血传播、体液传播,还可以通过不洁的针刺或外科手术,如纹眉、打耳洞、微整形等操作,由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严格而造成病毒传播。
    2023-08-03
  •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炎症(视频)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炎症
    俗称的炎症,通常是指细菌感染而导致红、肿、热、痛为特点的炎症。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病毒诱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清除反应,而清除病毒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肝细胞自身破坏,甚至坏死而发生炎症、损伤。严重病人可以出现大片的肝细胞坏死,甚至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因此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无菌性的炎症,但最终的结局,可以导致肝脏发生炎症,甚至坏死、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炎发生慢性化。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其中哪种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脏炎症,均可以使肝脏产生炎症、水肿,甚至坏死。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肝细胞大片的坏死,甚至有个别的病人,在急性肝炎阶段可以导致肝脏功能衰竭。
    2023-08-03
  • 戊型肝炎传播的途径(视频)

    戊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常见的一型,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戊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被易感人群摄入而进入消化道,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从而繁殖引起肝脏的损伤、炎症,甚至坏死,以及出现急性活动性肝炎。戊型肝炎主要见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更加常见。戊型肝炎感染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早期可以出现发热、低热等症状。患者还可以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眼黄、尿黄、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诊并化验肝功能,肝功能检查的典型表现是转氨酶急剧升高,通常伴有胆红素升高。戊型肝炎的确诊标准,是检查戊型肝炎的两项,称为戊肝两项,IgG和IgM均可以明显升高,表明戊肝为现症感染。
    2023-08-03
  • 肝炎可以吃南瓜或红薯吗(视频)

    肝炎可以吃南瓜或红薯吗
    绝大多数肝炎的患者,进食南瓜或红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南瓜或红薯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分、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均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以及保持肝细胞酶的活性。但特殊阶段的肝炎患者,进食南瓜或红薯可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具体分析如下:1、肝功能衰竭患者:肝脏功能衰竭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此时进食南瓜或红薯,可能引起烧心、反酸的症状,不利于病情康复;2、糖尿病患者:肝脏炎症,尤其到肝硬化阶段,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可以并发糖尿病。南瓜和红薯均属于含糖量较高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进食此类食物。严密监测血糖或控制血糖时,也可以进食少量的南瓜或红薯;3、肝硬化患者:由于摄入南瓜或红薯可以产酸,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因此肝硬化患者应尽量少进食南瓜或红薯。
    2023-08-03
  • 急性黄疸型肝炎有哪些症状(视频)

    急性黄疸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的病因是各种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还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都可以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部分药物性肝损伤与酒精性肝病,也可以表现为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低热: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在发病早期都可以出现低热;2、乏力: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还会出现肝脏受损的相应症状,包括乏力,因为肝脏是人体的能量加工厂,所以肝脏在严重受损以后,患者都会自觉乏力;3、消化系统症状:肝脏是消化器官,所以肝脏炎症发生以后,会影响消化功能。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4、黄疸:患者甚至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包括眼睛黄、尿黄,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另外,患者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时,还会有肝酶急剧升高,在肝功能化验中,可以发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另外患者的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也会有明显升高。
    2023-08-03
  • 乙肝慢性肝炎能治愈吗(视频)

    乙肝慢性肝炎能治愈吗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属于终身疾病,目前没有药物能够根治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的治疗是针对病因治疗,即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只能最大程度抑制病毒复制,比如常用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药物,使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在较低水平或者无法测出,能够控制肝炎,避免反复发作。避免因反复发作肝炎,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硬化并发症,包括肝癌等,具有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病程的作用。如果患者有转氨酶升高以及黄疸升高,可以通过保肝、退黄、降酶等药物,达到肝功能完全正常的水平。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不同,目前丙型肝炎已经有较好的抗丙肝病毒药物,患者可以通过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彻底清除体内的丙型肝炎,达到治愈。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属于终身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患者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需服用抗病毒药物,之后定期检查,争取长期将乙型肝炎病毒控制在较低水平或者无法测出,避免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2023-08-03
  • 肝炎的人能打新冠疫苗吗(视频)

    肝炎的人能打新冠疫苗吗
    新冠疫苗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肝炎患者如果肝功能相对正常、稳定,可以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肝炎患者属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通常会较重,死亡率也较高,因此肝炎患者应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才能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如果是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如应用部分药物后,出现大量皮疹或口服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牛羊肉,容易出皮疹,不适合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对于不是过敏体质的慢性肝炎患者,在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前应化验肝功能,在肝功能正常的状态下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2023-08-03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阳性什么意思(视频)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阳性什么意思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阳性,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测定阳性,说明体内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提示人体已经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大部分人是因为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还见于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急性乙肝患者,患急性乙肝后6个月,会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以及隐性感染乙肝病毒后,将病毒清除而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人群。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人群,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注射方法,是在0、1、6个月时,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注射完第3针乙肝疫苗后,需要化验表面抗体。若表面抗体达到10mIU/ml以上,说明注射成功。尤其对于乙肝高危人群且表面抗体阴性,更需注射乙肝疫苗,包括长期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血友病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肿瘤患者,以及长期注射毒品的患者。另外,医务工作者有接触乙肝病毒的风险,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