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指征具体如下: 1、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少量的玻璃体出血短时间内可以吸收,眼底可见的要及时做视网膜光凝治疗。玻璃体出血量多、吸收慢,而且过去未做过全视网膜光凝,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2、玻璃体增殖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增殖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纤维增殖,从周边视网膜沿玻璃体皮质向眼内生长,导致反复性玻璃体出血与周边视网膜牵拉,只有通过玻璃体手术去除玻璃体内积血,解除周边视网膜牵拉并联合视网膜光凝,才可能挽救眼球; 3、目前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有多种,传统黄斑区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近年开展的玻璃体内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都可以使黄斑水肿减退,但是黄斑水肿伴有玻璃体后皮质增厚,或玻璃体牵拉是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
    2023-08-03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视频)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能够治愈,相对很难回答。因为如果是早期增殖性比较轻微,单独有新生血管发生,可通过激光,或者是联合注药,治疗效果很好,一般可以有效进行控制,大部分不再发展。如果只有极少数还在发展,要定期的治疗。如果是已经发展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的症状,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视网膜脱离的程度,以及针对视网膜破坏的情况。如果是视网膜脱离的时间比较长,感光细胞已经死亡,即便通过手术贴上视网膜复位,也只能是达到解剖复位,视功能却难以恢复。所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实际上就是阻止或者延缓病变的发展,很难达到可以完全的恢复至治疗之前的状态。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是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1、症状: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即5年及5年以上糖尿病患者,而且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前提下,才认为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是对视力影响,主要是指病变累及到黄斑区引起中心视力下降,视力下降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包括视物不清楚,看东西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有暗点,以及当有伴发玻璃体出血时候会发现眼前有很多红漂浮物,而且漂浮物逐渐增加,导致看不见。 当出现上述表现时,不仅要考虑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要考虑眼睛会有其它的病变,建议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到医院检查之后可以了解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还是有除糖尿病之外由其它病变引起,需要医生做眼底检查。常规眼底检查是指散瞳之后的眼底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直接和间接眼底镜检查与眼底照相。通过对比可以知道眼底病变的程度,同时配合医生做最好的治疗,使病情迅速缓解。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
    建议患者在具有5年及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的前提之下积极主动到医院眼科,主要指二级以上医院眼科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散瞳裂隙灯检查以及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包括直接照相和广角照相以及做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及目前治疗方向,而且可以对此病情进行良好的观察,减缓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可能。 糖尿病是非常影响人生活质量和增加社会负担的疾病,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很高,中国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2015年中国统计数据表明,国家大约有1.05亿患者患有糖尿病,接近2020年,可能有1.5-1.6亿糖尿病患者。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非常混乱,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很多患者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 2、大量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规范治疗; 3、很多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降血糖治疗的同时没有观察到眼底病变进展; 4、很多患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血、引起白内障而导致看不见才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患有糖尿病。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吗
    目前国内分期分为两型六期,而且在单纯型时候,即到Ⅰ、Ⅱ、Ⅲ期时候不需要手术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为主。到Ⅳ、Ⅴ、Ⅵ期有新生血管、有增殖条索和牵拉视网膜脱离情况下应该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清除新生血管、清除眼里积血、清除增殖条索,使牵拉脱离视网膜复位,同时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激光补充之后眼睛视网膜获得稳定,病变不会进展,而且视力得到保障。几乎所有医生对治疗方法都一样,早期以改善全身状态为主。晚期是通过手术使视网膜病变逆转或使它停止不再发展,保护现有视力为主。 我国目前约有1.6亿的糖尿病患者,而且25%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多患者因为惧怕手术,失去视力而不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非常缓慢,根据分期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严重时可以导致失明,所以糖尿病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并发症,即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与血糖高低直接相关。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会比较低,即便发生也会处于背景期,即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此时并不严重,治疗方法均较为适宜。如果患者不加以管束,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会发展到增殖期,即糖尿病晚期。在糖尿病晚期以眼底新生血管生成为主,病情进一步进展,若发展到最后一期,即失明状态。 所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并不太严重,合理治疗能够悬崖勒马,但是到晚期时可以导致失明。所以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务必控制好血糖,因为长期控制血糖合理达标会减轻或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会降低失明率。
    2023-08-03
  • 老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院指导(视频)

    老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院指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只能控制疾病进展,而不能够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已经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定期监测和复诊,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黑影飘动、视野缺损等,必须要及时进行眼底检查。而没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三个月左右要到门诊复诊一次,此外还需要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用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糖尿病病程五年以上的患者,大约有50%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破坏视网膜微血管,微血管首先会出现微血管瘤、渗出、出血,之后会发生微血管阻塞,视网膜缺血、缺氧会产生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不成熟,血管壁比较薄、比较脆,容易出血,出血可以反复多次。玻璃体也会发生出血,出血以后机化、增殖,会牵拉视网膜,使得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
    2023-08-03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常注意事项(视频)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常注意事项
    通过医院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这时该病发展已较严重。所以首先要注意控制糖尿病在合理范围内。首要控制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多运动,因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只有迈开腿后,代谢增强才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要用胰岛素和降血糖药物,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只有血糖控制住,糖尿病不发展,眼睛病变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增殖性糖尿病病人会出现新生血管和增殖膜,甚至严重时会牵拉视网膜导致网脱,后果较严重。出现眼部出血、玻璃体积血时,首先用药物把出血吸收,中药这方面有优势。如果发展到网脱程度,一定要尽早手术。所以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全身病的情况下,要严密观察眼部局部情况,防止向更重方向发展。
    2023-08-03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视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视力下降和失明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10年病史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大概50%,20年糖尿病病史基本100%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患者造成影响主要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丧失。随病情逐渐加重,并且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可能患者会发展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不仅视力丧失,眼睛还会伴发眼红、眼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分六期,第Ⅰ期、第Ⅱ期和第Ⅲ期时患者没有主觉症状,不影响视力。但发展到第Ⅳ期、第Ⅴ期和第Ⅵ期时,患者很明显感到视力下降。如果有糖尿病病史建议做常规眼底病检查,对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合理预防和控制。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院指导(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院指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出院指导如下: 1、根据患者出院的情况及当时的状态,确认患者应该用什么药物; 2、根据患者全身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以及患者全身的功能状态,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的治疗; 3、特别注意告诉患者进行定期复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及随访; 4、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经过严格的控制血糖出院以后,仍需要长期密切监测血糖,让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需要的范围之内。根据患者的基础病,如患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或脑梗死后遗症及年龄的限制,需要严格的把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经一次治疗以后,如眼科的等手术治疗后,仍需紧密随访,建议患者长期在内分泌科及眼科门诊随诊状态,如有任何问题,需要到医院就诊。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