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征(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发现往往是三类人群,第一类是糖尿病病人被建议去查眼底,这些病人往往是体检或者是住在内分泌科来进行会诊的,还有一些糖尿病病友互相建议,甚至有一些人出现了视力下降,如果等到出现视力下降才来,查完以后往往都是比较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会引起视力下降以外,医生检查的时候会有以下些体征,首先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病变,表现为在眼底可以看到有动脉瘤、有出血的斑点、有一些渗出甚至棉絮斑。 血管静脉呈串珠样的改变,还会出现视网膜内微血管的异常,甚至黄斑的水肿,由于广泛的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视网膜前出血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往往都是由于新生血管出现以后所导致的,会引起病人严重的视力下降。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两个分期标准,第一个就相对老一点,是1984年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标准,在这里将Ⅰ到Ⅲ期称为非增殖期,Ⅳ到Ⅵ期称为增殖期,具体如下: Ⅰ期:在视网膜看到微血管瘤及小的出血点; Ⅱ期:在视网膜可以看到白色的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 Ⅲ期:视网膜有白色的棉绒斑和出血斑,这三期还没有形成新生血管,所以称之为非增殖期。从Ⅳ期开始就是增殖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Ⅳ期:视网膜会有新生血管病合并玻璃体出血; Ⅴ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膜; Ⅵ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这是比较老的分期标准,还有一个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是2002年制定的,具体如下: Ⅰ期:有糖尿病的病人眼底虽然没有视网膜的异常定级,仍被定为Ⅰ期; Ⅱ期:称之为轻度的非增殖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仅仅可以看到有微动脉瘤; Ⅲ期:是中度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可以看到有微动脉瘤,但是它存在轻于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Ⅳ期:是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出现下列任何一个改变,但没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可以称之为Ⅳ期:任何一个象限中,可以看到20处视网膜内的出血;有两个以上象限可以看到静脉串珠样的改变;在一个象限有显著的视网膜内血管异常; Ⅴ期: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出现下面一种或多种改变,可以定为Ⅴ期:首先是出现新生血管,第二是出现了玻璃体的积血或者是视网膜前的出血。这两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临床中经常会看到的。
    2023-08-03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什么药(视频)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什么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首先还是针对基础病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来源于糖尿病,因此利用一些降糖的药物把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好,这个是首先要做的,第二个要降低血脂,一些糖尿病合并有高血脂症的患者,血脂高会使视网膜黄斑区以及周围出现更多的渗出,应该摄取一些低脂的饮食,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去应用一些降血脂的药物,还有就是要控制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会显示眼底的渗漏会明显减轻,故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积极的用药物控制血压,再有就是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血液的高黏滞性、血小板的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医治(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医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主要是以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为主,可以服用促进吸收渗出、扩张血管的药物,另外还可以用消肿药物。中医治疗里可以服用活血化瘀、促进微循环的药物,比如用三七。但是三七粉的用量要适当,在小剂量时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大剂量即可以止血。在早期还是要以小剂量为主。 中期可以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是调理过程,西医在非增殖期和增殖早期,经过荧光造影判定血管的灌注缺血区,还可以实行激光治疗,可防止渗出、防止新生血管增生。在后期出现的增殖即玻璃体出血、玻璃体积血,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手术切割。晚期时形成牵拉性的视网膜剥离,这种情况手术效果也不是很好,是失明的主要原因,预后也不是很好。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会怎样(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会怎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血管瘤、出血点、出血斑、血管增生、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落依次出现,最严重时,即增殖期以后造成玻璃体出血之后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牵拉性改变,这时候手术复位效果不好。 另外,会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为眼压非常高,造成眼眶疼痛,最后导致患者又疼又瞎,这种时候治疗效果、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重点还是要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要强调患者早期查眼底,早预防,避免失明。失明会造成生活非常不方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常见改变如下: 1、眼前飞蚊症:闪光感或者是发红、发黑、发暗; 2、视力急剧减退:快速在短期内视力减退,而且用镜片无法矫正,患者调节视力后都有一种模糊感。 这种情况就要立即查眼底,早期眼底病变非常明显,主要是静脉充盈扩张。静脉充盈扩张以后,继续会出现渗出,甚至新生血管。在早期如果不侵犯黄斑时,视力不会有变化。如果侵犯到黄斑,早期会有视力减退,甚至看不清,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如果不侵犯黄斑,眼底病变也非常严重,患者常是出现视力非常模糊的时候才来就诊,此时检查血糖非常高,才知道是糖尿病并发眼底病变。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药能好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药能好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终身、永久性的毁损视力病变,吃药不能好,但在早期如果早诊断、早治疗,效果非常好。到后期吃药效果不好,可以采取手术,不要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再就诊,一定要早期预防。西医早期主要用羟苯磺酸钙,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 中医就是用活血化瘀的银杏叶片、血塞通胶囊、蛭芎胶囊、复方丹参片,这些都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病变修复,使早期病变得到改善。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临床分期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有眼前有闪光感、波纹感,即使眼底有轻微的出血或者渗出,也不一定有视力改变; 2、随着眼底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大部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时往往提示视网膜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 3、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出血、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牵拉后方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时,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能仅仅有光感视力,甚至是失明。 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眼底的视网膜病变并发症,早期视网膜病变治疗上是以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定期检查眼底和药物保守治疗,当疾病一旦进入了增殖期,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最常用的手段,既适用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又可治疗黄斑水肿; 2、近几年来医药科技进步非常的快,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激光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内注药,对控制黄斑水肿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对于已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形成药物,可帮助新生血管在视盘上无法进行激光治疗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晚期必须手术的病例,也可以先注药,然后再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当中的出血; 3、在复发性玻璃体出血不能通过激光治疗缓解的情况下,就进行玻切手术治疗,通过玻璃体切除缓解致盲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023-08-03
  •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方法(视频)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方法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果患者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也要积极治疗。另外,吸烟的患者要戒烟,因为抽烟是影响毛细血管的重要因素。通常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5年内,无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该每年常规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早期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 具体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一次,或根据患者的情况3-6个月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及时行眼底血管造影,以了解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或者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一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以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怀孕后遵医嘱定期复查眼底。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