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症状(视频)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症状
    胆汁性肝硬化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任何原因引起的胆汁长期的淤积都会造成胆汁性的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般是指肿瘤、结石,物理性堵塞引起的一些胆汁的淤积,长时间的堵塞引起的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这是一个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慢性胆汁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胆汁性肝硬化。它一般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表现,可以出现一些很典型的标志,就是眼睑的黄色瘤,还可以出现脂肪泻,夜盲症,皮肤干燥,还可以并发一些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主要是靠肝功能的检测,会出现转氨酶、黄疸指数的增高,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其特异性指标就是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阳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做肝穿刺,基本上就可以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023-08-01
  • 白细胞减少怎么回事(视频)

    白细胞减少怎么回事
    白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当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如下: 1、服用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 2、化学毒物:如苯、二甲苯、化学油漆等; 3、X线电离辐射;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门静脉栓塞、心力衰竭等; 6、骨髓病变: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全面体检,收集详细的病史资料,对实验室结果进行动态分析明确诊断,从而进行对症治疗。
    2023-08-01
  • 间歇性低烧需警惕什么疾病(视频)

    间歇性低烧需警惕什么疾病
    通间歇性低烧往往提示机体免疫低下,或出现免疫系统疾病,或某些感染疾病表现,一般常见于几个方面疾病: 1、感染性结核,结核往往是经常性低烧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午后发热和盗汗; 2、风湿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所引起疾病; 3、免疫功能低下,然后导致机体会出现长期炎性反应; 4、恶性肿瘤,因为肿瘤本身会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然后会引起低烧的表现。
    2023-08-01
  •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视频)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0.8×10^9时,称为单核细胞增多。正常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较成年人稍高,2周的婴幼儿单核可达15%或者更多,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期也可增多,这些均是生理性增高,属于正常。 很多疾病也能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在急性感染恢复期或慢性感染时单核细胞会增多,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结核菌、布鲁氏杆菌等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等,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结核性动脉炎等,血液病如急慢性单核细胞和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恶性疾病如胃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回肠炎等,此外,化疗后骨髓恢复期、骨髓移植后药物反应、烷化剂中毒等均可引起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
    2023-08-01
  • 什么是纤维肌痛症(视频)

    什么是纤维肌痛症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多种非特异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通常在患者身体的固定部位有压痛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20-65岁,多见于女性。纤维肌痛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强制性脊柱炎、白塞氏综合征、肿瘤、甲亢的纤维肌痛症,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症。
    2023-08-01
  • 结缔组织病是什么疾病(视频)

    结缔组织病是什么疾病
    结缔组织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结缔组织是人体的组织之一,肌肉、韧带、关节等均包括在结缔组织中,因此结缔组织病指的是发生于这些结构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比如关节疼痛、晨僵、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来进行诊断。结缔组织病还可以出现皮肤的表现,因为皮肤的组织中也有肌肉、皮下组织,比如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蝶形红斑、盘状红斑,以及皮肌炎患者所出现的肌肉疼痛、炎症、无力等,均属于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出现这些临床表现,一定到医院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抗体、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B超、X光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
    2023-08-01
  • 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视频)

    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
    结缔组织病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典型代表,常见症状如下:1、全身症状: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等;2、系统受累症状:皮肤黏膜表现,例如脱发、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口干、眼干、雷诺现象等;3、关节肌肉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肌肉无力、疼痛;4、心血管系统症状:胸闷、憋气、胸痛等,患者可以表现为水肿、高血压等;5、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憋气或者呼吸困难等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等,相应的临床症状;6、血液系统症状: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另外可以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为黄疸、脾增大等;7、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以出现癫痫发作、头痛,以及肢体麻木、无力;8、肾脏症状: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相应症状。
    2023-08-01
  • 什么叫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视频)

    什么叫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而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指继发于部分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如甲亢、甲旁亢、糖尿病,还有相关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可导致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是排除性的诊断,排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后给出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做相关的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较常见,但并非每个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以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一定要考虑是否为继发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2023-08-01
  • 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视频)

    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
    膜性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案。膜性肾病按照病因不同可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具体如下: 1、继发性膜性肾病:可见于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乙肝病毒、EB病毒等感染性疾病、服用金制剂、青霉胺、重金属和环境因素等及肿瘤等原因,一般针对原发病治疗; 2、特发性膜性肾病:由特异性免疫因素导致的肾小球损伤,根据肾穿刺病理的不同程度可分为Ⅰ-Ⅳ期,结合临床蛋白尿程度选择不同治疗,可以单纯应用ACEI制剂,或ARB制剂加用抗凝剂,或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2023-08-01
  • 有肾病的人为什么关节会痛(视频)

    有肾病的人为什么关节会痛
    肾病患者出现关节疼痛,主要原因如下:1、风湿免疫性疾病: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合并肾脏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合并IgA肾病,因此,有蛋白尿、镜下血尿或肾功能损害,出现多关节疼痛;2、肾炎: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患者,也容易在发生肾病时,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3、肾功能异常:若慢性肾病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常出现关节痛、骨痛;4、其它因素:如肾病患者,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合并痛风及多关节疼痛。因此,肾病患者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蛋白尿。同时要根据肾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若有钙、磷代谢紊乱,或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要采取降磷,或者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治疗,改善关节疼痛。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