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

  •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表现(视频)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表现
    在医学上协调障碍就是共济运动障碍或者共济失调,中枢性协调运动障碍就是指小脑性的共济运动异常,共济运动就是协调运动,是拮抗肌群互相之间协调起来,完成动作的一种复杂的运动形式,小脑损害时的表现如下: 1、眼球震颤,可能在注视或者是追踪时,眼球不能够频繁运动,会有震颤; 2、可能会出现小脑语言,或者叫吟诗样语言、醉酒后语言状态; 3、肢体活动不准确,最典型的就是意向性震颤,就是在运动终末期时就会抖,不能准确的完成一个动作,另外走路时出现醉酒步态,两腿分开、左摇右晃,患者闭眼站立时更加不稳。
    2023-07-31
  • 小脑萎缩会大小便失禁吗(视频)

    小脑萎缩会大小便失禁吗
    小脑萎缩主要影响肢体平衡和控制肢体随意运动的肌肉,但不会导致大小便的失禁。小脑萎缩后患者可出现以下表现: 1、小脑损伤的病人可出现酒醉步态,两只脚之间非常宽,走路不稳; 2、吟诗样语言,在说话时抑扬顿挫,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发音肌肉所导致; 3、全身肌张力减低,写字时会越写越大,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写字的随意运动的肌肉; 4、辨距问题,在拿东西的时候发现测距离明显错误,或出现眼球震颤,同时伴有头晕等,但不会出现尿便障碍。
    2023-07-31
  • 耳石眩晕症是什么病(视频)

    耳石眩晕症是什么病
    耳朵控制平衡的器官称为前庭,耳石眩晕症通常指前庭椭圆囊内的耳石碎片脱落到半规管,引起患者强烈眩晕感。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头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会突然引发强烈视物旋转或自感有旋转,同时伴有眼球震颤,此种强烈眩晕可在1分钟内停止。患者通常在晨起时发作明显,在进行起床、躺下、翻身等动作时会诱发眩晕,少数患者可能症状较明显,且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此时患者需到医院就诊,并进行位置检查,以发现患者耳部病变具体患侧。由于1个耳朵具有3个半规管,需明确耳石脱落具体位置,一旦确诊后需进行位置试验,多数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而部分患者虽伴有残余症状,但经过多次治疗后,通常预后较好。
    2023-08-01
  • 前庭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前庭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前庭眩晕症为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不同疾病分析,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原因:1、耳石症:主要的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耳石脱落,耳石偏离原来的位置,而漂移进入半规管,诱发头晕的出现,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而出现阵发性的突发性眩晕,通常症状持续60s以内,并伴有眼球震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治疗以管石复位为主,可以采取手法复位及仪器复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良好;2、梅尼埃综合征:多种因素造成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一种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的听力下降、耳鸣及头部胀满感等。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如抗胆碱药物、前庭抑制剂、脱水剂及调整内循环的药物等;3、前庭神经炎:通常在发病之前有病毒感染病史,而诱发患者突发性眩晕、无耳鸣、耳聋的症状。治疗上首先对症处理,止晕、止吐,再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2023-08-01
  •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症状(视频)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症状
    多系统萎缩分为两型,一种为帕金森型,一种为小脑型。小脑型指小脑症状非常重,小脑受损会造成头晕,总觉得天旋地转,没有平衡感,会有眼球震颤,影响走路姿势。很多人出现多系统萎缩小脑型时,走路不稳,步子迈得比较宽大,与喝醉酒类似,称为醉酒步态。此外,还会影响肢体的精细动作,比如无法写成字,越写越大,无法较好的拿筷子,夹菜夹不准,握持东西时比较困难,抓不住眼前的目标,手不停晃动,以上均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表现。目前,多系统萎缩小脑型还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通常会给予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此外,积极康复锻炼非常重要。患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步态时,通常会由康复师进行步态训练,使步态稳定,减少摔倒的风险。无法准确拿东西、握持时,通常可以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甚至辅以一些器械的训练,减轻症状。
    2023-08-01
  • 又晕又吐是什么原因(视频)

    又晕又吐是什么原因
    又晕又吐是非特异性症状,可见于不同疾病,头晕特别是眩晕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病人还可出现腹泻等症状。病因具体如下: 1、老年常见脑血管疾病、小脑梗死或脑干梗死可出现突然又晕又吐,可能伴随肢体无力或眼球震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2、年轻人有时也会出现又晕又吐,如中暑时可出现又晕又吐,和高温环境有一定关系; 3、在感冒后出现又晕又吐可能与前庭神经元炎有相关,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后,平衡器官前庭神经元出现炎症导致,此时要去耳鼻喉科进行相应治疗; 4、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体位有明确相关性,病人进行变化体位或头位变化如起床或者翻身、转身的情况下忽然出现剧烈眩晕,有时伴恶心、呕吐,可做手法复位或服用止晕药物缓解。
    2023-08-01
  • 前庭周围性眩晕能痊愈吗(视频)

    前庭周围性眩晕能痊愈吗
    前庭周围性眩晕通常可以痊愈,患者表现为以眩晕为主,部分情况有自愈倾向,但是自愈的时间长短不一,根据前庭周围性眩晕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不同,具体如下:1、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未知性眩晕,属于前庭性眩晕的一种。主要病因是耳石脱落,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阵发性剧烈性眩晕,通常持续60秒以内,并伴有眼球震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应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管石复位,前庭康复训练也不可缺少;2、梅尼埃综合征:通常是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特点的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眩晕发作、搏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内胀满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3、前庭神经炎:发病前期通常有病毒感染的病史,出现眩晕,无耳鸣及耳聋,通常数日后缓解,半月内可以完全恢复。临床上一旦确诊前庭周围性眩晕,应积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通常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2023-08-01
  • 体位性眩晕多久能治愈(视频)

    体位性眩晕多久能治愈
    体位性眩晕通常没有固定的治愈时间,但是临床上观察,通常1周左右恢复较为常见,与患者的年龄、症状程度、发病因素及治疗的及时、有效与否都有关。体位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病因是耳石脱落,由各种原因造成耳石脱离原本位置,进入半规管,诱发头晕。患者表现为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症状通常持续在60秒以内,并伴有眼球震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管石复位,可以采用手法复位或仪器复位,同时需配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强力定眩片、眩晕停等,前庭康复训练也必不可少,可以有效防止体位性眩晕复发。在临床上注意提醒患者多休息、避免劳累、积极治疗外耳、中耳炎症,同时避免头部受伤等因素,以预防为主,避免反复发作。
    2023-08-01
  • 经常一瞬间眩晕怎么回事(视频)

    经常一瞬间眩晕怎么回事
    患者经常出现一瞬间眩晕,通常考虑存在以下几种疾病:1、前庭等危症:即位听神经在出颅时有血管神经交互压迫导致,通常随着年纪增长,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弱,由于搏动性刺激,导致位听神经发生兴奋性冲动,传递出比较快速的眩晕,如持续数秒钟,甚至1-2分钟的眩晕;2、惊恐发作:即焦虑症急性发作,可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晕,进行器质性检查时,通常并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即患者自觉眩晕,但没有眼球震颤存在,患者可能伴有心情紧张、担心、害怕等情况。
    2023-08-01
  • 颞叶癫痫药物的副作用(视频)

    颞叶癫痫药物的副作用
    治疗颞叶癫痫的药物有很多种,常用的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行为改变、笨拙或步态不稳、思维混乱、发音不清、手抖、神经质或烦躁易怒,这些反应往往是可逆的,一旦停药很快会消失。另外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齿龈肥厚、出血、面容粗糙、毛发增生。卡马西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2周。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荨麻疹、瘙痒、儿童行为异常、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肝细胞性黄疸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丙戊酸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极少数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脱发、嗜睡、无力、共济失调。老年人会出现失眠,少数患者出现肝脏毒性,引起转氨酶升高。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发现肝功能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