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

  • 一晚上起夜几次算正常(音频)

    一晚上起夜几次算正常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夜间起来排尿的频次0-1次是正常,如果超过1次以上属于异常表现,当然要排除夜间饮水过多或者服用利尿剂等因素引起。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一般晚上不起来排尿或者仅仅起来排尿1次,如果存在疾病就可以出现多次排尿,比如泌尿道的感染,这时泌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敏感性提高,膀胱内存取少量尿液即可产生排尿刺激感,故而会出现夜间排尿频次增多。也可能是因为泌尿道存在结石、肿瘤等,造成泌尿道内持续性刺激,故而引起频繁的夜间排尿频次增多。男性夜间排尿频次最多的原因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腺体增生突向膀胱腔刺激膀胱三角区,就可以产生明显的尿频症状,而女性多见于盆底脏器脱垂,常见于绝经以后的女性夜间比较容易频繁起来上厕所。
  • 小便疼痛有血怎么回事(音频)

    小便疼痛有血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小便疼痛有血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原因,常见的原因: 1、泌尿道急性感染,这时可以出现小便有血,伴有小便时疼痛,还可伴有尿急、尿频、尿不尽感或者腰痛、发热,需要进一步留取尿液,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的检查明确。 2、尿道结石,结石梗阻在尿道之内可以造成局部出血,这时小便就会有血伴有疼痛,排尿时疼痛感可加重或者出现持续性疼痛。还可见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也可以出现类似表现,建议进一步进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者CT检查,排除有无结石存在。 3、泌尿道肿瘤,肿瘤早期引起局部黏膜破坏或者造成自身坏死出血,可以出现小便有血,但是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着肿瘤体积进一步增大或者对周围组织黏膜破坏增强,逐渐可以出现疼痛,多见于高龄患者,建议到医院进行泌尿系统的CT检查来排除。
  • 老想小便又尿不多怎么回事(音频)

    老想小便又尿不多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总是想小便但尿量不多,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具体原因如下:\n第一、膀胱过度活动症,因为膀胱逼尿肌过度频繁收缩,这时可以造成患者频繁想小便,但膀胱每次尿量存储的不多,所以排尿量也不多。此种情况并不会伴有排尿疼痛的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也属于正常表现,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确诊。\n第二、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可以造成膀胱敏感性提高,当存储少量小便时可以刺激产生明显的排尿感。但是膀胱容量相对比较小,所以每次排尿量也不多,可伴有尿急、尿痛、尿不尽感、腰痛等症状,需要进行尿液化验检查确诊。\n第三、膀胱内存在刺激性病变,比如结石、息肉、肿瘤或者输尿管末端结石,均可以造成频繁想排尿的感觉。但是每次排尿量不多,可伴有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改变,需要进行B超检查进一步排除。
  • 小儿鞘膜积液可以保守治疗吗(音频)

    小儿鞘膜积液可以保守治疗吗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小儿鞘膜积液保守治疗,在出生后一周岁之内可以观察、保守,可不使用任何的治疗方法,等待鞘状突自然闭合,鞘膜积液自然吸收即可。但是超过一周岁以后则不能进行保守治疗,因为鞘状突自行闭合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小儿的鞘膜积液属于先天性的病变,是因为胚胎发育成熟以后,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而导致的,一周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随着人体生长发育,鞘状突逐渐闭合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6-12个月之间闭合的可能性非常小,超过一周岁以后则没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其不需要使用任何的药物治疗,也不需要使用疝气带或者局部压迫等物理治疗的方法。如果使用局部压迫或者疝气大等治疗,有可能造成局部纤维瘢痕增生、弹性变差,甚至男童发生精索粘连的可能。
  • 两岁女宝宝尿路感染症状(音频)

    两岁女宝宝尿路感染症状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两岁的女婴,如果患有尿路感染,因其言语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可能不能详细的表述症状,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初步的判断:1、如果患儿始终用手去抓弄外阴部或者外生殖器部位,则可能存在有局部的不适感。2、家长需要观察外阴部是否出现有红肿,是否出现有异常的分泌物,是否出现有异常的气味等,来判断局部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3、如果女婴频繁出现排尿或者出现有排尿时频繁哭闹的现象,则可能存在有局部的疼痛,或者存在有刺激性症状。比如尿路黏膜发生充血、水肿,这时排尿时刺激相关的黏膜,即可产生疼痛的症状,就会表现为哭闹等。如果发生上述的改变,则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留取尿液进行化验检查,来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有尿路感染。
  • 膀胱肿瘤患者能喝酒吗(音频)

    膀胱肿瘤患者能喝酒吗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肿瘤的患者原则上不能进行饮酒,饮酒虽然不能直接导致膀胱肿瘤,但是长时间或者过量的饮酒等可以造成机体全身的损害,包括血管内皮损害、肝细胞损害、细胞凋亡增多、泌尿系统上皮的损伤增加等情况。 因此,当患有疾病的状态下均不建议饮酒,尤其患有膀胱肿瘤或者其他类型肿瘤的疾病。长期饮酒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细胞损伤概率增加,所以可能会导致肿瘤进展速度过快的情况。 建议患者在积极治疗的过程当中进行相关功能的锻炼,饮食上避免饮酒、过度劳累,避免过量的服用药物,以免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造成自身抵御能力下降使病情进展的速度变快。 同时遵照医嘱进行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内摄入,增加维生素类摄入,增强人体的机体抵御能力。
  • 膀胱癌早期的预后情况(音频)

    膀胱癌早期的预后情况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如果发现越早肿瘤分级越早,则预后情况越好,通过手术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其5年生存率大约为60%-70%。 但是还需要看患者自身体质,及其有无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有无不良嗜好,比如长期吸烟、长时间饮酒,长时间接触化工产品等。 对于早期的膀胱癌进行尽早的微创手术治疗,并术后规律维持1年以上的膀胱灌注化疗,均可以有效地控制膀胱癌的复发及其进展,但是需要进行终身的随访,随访包括泌尿系统B超、CT及膀胱镜检查。 在手术后的第1年之内需要进行2-4次膀胱镜检查,即间隔3-6个月左右进行膀胱镜检查。其目的就是及早发现可能的转移灶,进行尽早的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或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膀胱癌术后化疗给药方法(音频)

    膀胱癌术后化疗给药方法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癌手术以后需要进行化疗,对于保留膀胱的膀胱腔内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于膀胱全切的患者,如果存在血管内的瘤栓,则需要使用全身静脉化疗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采用膀胱灌注化疗。 也就是将化疗药直接通过尿管灌注进膀胱之内,保留一定的时间再排出体外,让化疗药物充分与膀胱黏膜接触,杀灭可能潜在的癌细胞,降低膀胱癌复发的概率。如果是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则需要将化疗药直接静脉注射入人体内。 通过血液带至全身各处,杀灭血液中潜在残存的癌细胞,防止远处转移的概率。但膀胱即便经过化疗以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对化疗不敏感,还可能会存在转移或者复发的情况,所以即便经过化疗也需要终身随访。
  • 膀胱癌发生转移的概率(音频)

    膀胱癌发生转移的概率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癌发生转移的概率大约为20%-30%左右,但是不同恶性程度的肿瘤转移概率也不相同,往往是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转移概率也大,或者发现越晚的肿瘤转移概率越大。 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膀胱存在肿瘤,需要及早的进行相关的治疗,比如手术治疗或者膀胱灌注化疗等,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降低膀胱癌复发或者转移的概率。 患有膀胱癌时患者早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后期可以出现无痛性的肉眼血尿,仅仅表现为尿色发红,不伴有其他的不适,但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时可以出现疼痛症状。如果出现疼痛,往往提示肿瘤可能已经侵犯了膀胱的肌层。 此时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通过膀胱镜或者泌尿系统的CT等明确肿瘤的位置、并获取肿瘤组织的标本以后确定肿瘤的性质。尽早地采用手术治疗及辅助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等措施,降低转移或者复发概率。
  • 膀胱肿瘤主要症状为哪三个(音频)

    膀胱肿瘤主要症状为哪三个
    讲解医师:王海龙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宝鸡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膀胱肿瘤主要的症状包括血尿、腹痛及下腹部包块,此为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也称之为三联征,但是并非所有的肿瘤均会出现这三联征,最常出现的主要表现为血尿。 血尿主要是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尿液颜色发红,但是不伴有任何的疼痛,尤其高龄的患者出现无痛性的肉眼血尿,则要考虑可能存在膀胱肿瘤。 其次,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以后可以出现疼痛的症状,可表现为憋尿、膀胱区域疼痛或者膀胱区域隐痛不适。肿瘤体积进一步增大,疼痛的程度可进一步加重,当肿瘤体积增大超过一定范围时。 此时可以出现小腹部肿块的隆起,可以触摸到肿块的外形,按压时可有疼痛。肿瘤体积越大,则小腹部包块隆起越明显,所以当存在膀胱肿瘤时可以出现血尿、腹痛及腹部包块的体征,但并非三者同时均可以出现。 建议如果出现相关的异常,则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膀胱上的肿瘤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