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 隐匿性肾炎是什么意思(视频)

    隐匿性肾炎是什么意思
    隐匿性肾炎现在临床定义通常为单纯性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即指没有症状的血尿或蛋白尿,通常是在体检或健康筛查时发现,可持续存在,也可反复发生。如果为单纯的镜下血尿,一般临床上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只需要定期随访尿常规及定期复查肾功能即可,日常需注意休息,预防感冒。 如果反复出现肉眼血尿或合并蛋白尿,尤其蛋白尿定量超过1g/24h时,需行肾脏穿刺活检来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病理类型,从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所以健康儿童应进行一些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果尿常规中发现有异常,就需要判定是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蛋白尿还是血尿合并蛋白尿,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肾脏穿刺活检。
    2023-08-02
  • 尿毒症怎么判断(视频)

    尿毒症怎么判断
    尿毒症诊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检查,以及尿液检查、B超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较差,且血常规发现贫血以及检查血肌酐出现明显升高,尿常规还存在蛋白或红细胞,肾脏B超提示双肾萎缩,可基本明确慢性肾脏病。但还需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评估处于慢性肾脏病第几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考虑已经进入尿毒症期。 并非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一定是尿毒症,关键在临床需判断患者血肌酐升高,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急性还是慢性,急性为急性肾衰竭,通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可恢复。但如果考虑慢性则为尿毒症,仅可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023-08-01
  • 肌酐600多是尿毒症吗(视频)

    肌酐600多是尿毒症吗
    常规体检发现血肌酐超过600μmol/L可能为尿毒症,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产生,如果平常进食过多瘦肉或机体肌肉含量较高,血肌酐水平易在正常上限或轻度升高,但通常肌酐水平不会超过600μmol/L。国外曾经报道一位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肌酐接近1000μmol/L,但后来发现肾脏无异常,仅为长期服用富含肌酸的保健品,过多肌酸滞留在胃中导致。 临床中血肌酐升高需考虑为肾脏病变导致,通常需鉴别属于急性血肌酐升高还是慢性血肌酐升高,若血肌酐升高过多,考虑为慢性。若患者除血肌酐升高外还出现夜尿增多,且肾脏B超提示双肾萎缩,此时可考虑为尿毒症。患者血肌酐突然升高或短期内逐渐升高需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升高原因,需明确近期是否使用过肾毒性药物、是否接触过重金属或有无重症感染。如果由于此类诱发因素导致血肌酐升高,需及时规避进行对症处理,肾功能可较快恢复。
    2023-08-01
  • 肾小管坏死怎么治疗(视频)

    肾小管坏死怎么治疗
    肾小管坏死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包括疾病早期的少尿期治疗以及疾病恢复前的多尿期治疗。少尿期患者由于会出现水钠潴留,表现为小便减少、水肿、体重增加。此时治疗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寻找原因:常见原因可能为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或大出血导致肾小管缺血缺氧,此时需积极补液、吸氧。使用肾毒性药物、食物中毒或重金属中毒引起肾小管坏死,需及时避免接触此类食物或药物,严重时需通过血液净化方式帮助机体清除毒物; 2、利尿:可帮助患者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对疾病缓解存在好处。部分患者可能应用药物利尿效果不佳,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临床经常会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持续血液净化的治疗; 3、补充水分:多尿期需要注意患者补充水分,还需给患者补充电解质及能量,避免出现水和电解质的失衡。
    2023-08-01
  • 肾小管性酸中毒怎么办(视频)

    肾小管性酸中毒怎么办
    需明确肾小管酸中毒原因,如结缔组织疾病或重金属中毒、药物引起肾小管酸中毒,需及时去除病因,可治愈。如果心理性疾病引起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需积极补充辅酶Q10,以改善线粒体功能。儿童肾小管酸中毒不是继发性因素引起,存在原发类肾小管酸中毒需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需每日给儿童补充枸橼酸钠或枸橼酸钾,尽可能分成每日多次服用,以保证夜间与白天剂量均衡,体内酸中毒相应平衡,部分患者还需口服氢氯噻嗪纠正酸中毒; 2、酸中毒纠正后部分儿童易出现低钾血症,还需补充钾盐,尽量多服枸橼酸钾; 3、需要防治肾结石和肾钙化,尽量多饮水,除常规补钙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活性维生素D; 4、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属于终身性疾病,服药同时需3-6个月复查血气、电解质,医生会根据化验检查结果及身体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2023-08-01
  •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因(视频)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因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因有很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其实是一个病理名称,病理特点为肾小管间质出现病变,而肾小球、肾小血管病变是非常轻微的,所以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它的病因大体上分成三大类: 1、药物引起的,这也是最常见的病因; 2、第二类是感染因素,在儿童期最常见的就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3、第三类较少见,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小管肾炎。
    2023-08-01
  • 肾病分为哪几期(视频)

    肾病分为哪几期
    慢性肾脏病分期是根据国际KDIGO制定指南分期,通常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具体如下: 1、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90ml/min; 2、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为60-89ml/min; 3、3期: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轻到中度降低,为30-59ml/min; 4、4期:肾小球滤过率出现重度降低,为15-29ml/min; 5、5期:为终末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可能<15ml/min,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慢性肾脏病3期还会分为3a期和3b期,3a期肾小球滤过率通常为45-59ml/min,3b期肾小球滤过率为30-44ml/min。目前认为慢性肾脏病如果分期在3a期前,需积极寻找肾功能异常原因治疗原发病,肾功能有机会恢复。但3b期后即便找到原发病,肾功能也为不可逆性恶化,需尽可能保护好残余肾脏功能,减慢整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
    2023-08-01
  • 肾素活性高是肾病吗(视频)

    肾素活性高是肾病吗
    肾素活性高并非为肾病,但肾素活性高通常会引起高血压。如果病情长期无法得到控制,最终肾素活性高会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肾脏病变。肾素是由肾小球的球旁细胞产生分泌,可让机体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再通过转化酶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血管,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除高血压患者肾素水平升高外,肾素活性增高还可见于肝硬化患者、肾上腺功能减退患者、腹水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妊娠期妇女体内肾素水平也有升高,或长期低盐饮食患者存在肾素升高情况,肾素升高还可以见于肾小球旁细胞瘤患者,此类患者肾素活性会有明显升高。
    2023-08-01
  • 小孩一哭就尿裤子怎么回事(视频)

    小孩一哭就尿裤子怎么回事
    儿童哭尿裤子需根据年龄进行判断,通常儿童白天控制小便,排尿功能到3-4岁较完善,因此3岁以内儿童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好,因此哭闹时尿裤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可通过训练,或随儿童长大后逐渐好转。建议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逐渐鼓励引导,避免憋尿。小学生哭尿裤子需分析原因,如果仅在哭闹、剧烈咳嗽或剧烈运动后出现尿裤子的情况,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通常和骨盆肌的盆底肌肉与筋膜松弛有关,由于肌肉与筋膜松弛导致膀胱和尿道无良好支撑,因此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如果给予普通处理后情况无好转,需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尿流动力学或腰骶部磁共振,进一步明确病因。
    2023-08-02
  •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禁忌(视频)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禁忌
    儿童肾病综合征在急性期,即在浮肿、少尿、有蛋白尿的情况下需要限制盐的摄入,同时要适当限制蛋白的摄入,当患者浮肿、少尿的症状消失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另外,患儿应注意休息,但因为肾病综合征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如果病情允许,临床不建议绝对的卧床休息,这可能会导致血栓发生的几率增大。对于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规律服药是非常重要的,患儿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因为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随意减停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呕吐、肾上腺皮质危象等。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