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玮

  •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吃什么药(视频)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吃什么药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首先给予抗病毒、清热解毒治疗,一旦体温超过38.5℃,甚至39℃,患儿常表现为极度烦躁、哭闹,可以给予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效果较好,另外,可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发烧期间多饮热水、温毛巾擦敷颈部、腋窝、大腿根、热水泡脚,均能起到降温作用,但前胸、后背、腹部不主张用水擦拭,以免加重咳嗽症状,甚至出现腹泻。
    2023-07-30
  • 小儿尿频什么原因(视频)

    小儿尿频什么原因
    小儿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尿量较少、尿意频繁,发病原因较多,常见病因如下: 1、生活习惯:饮用大量的水、糖、易利尿水果,导致小便次数增多; 2、尿路感染:通过化验尿常规即可明确; 3、糖尿病; 4、神经性尿频:由于精神、情绪因素引起的尿频,与近期休息不好、思想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有关。 一旦小儿出现尿频建议及时查找原因,给予一定重视。
    2023-07-30
  • 小儿尿频怎么办(视频)

    小儿尿频怎么办
    小儿尿频首先应明确病因,若为饮食生活习惯所致,如喜欢食用糖、西瓜等利尿食物,或穿着过紧内裤导致,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以减轻症状;糖尿病患儿也会出现尿频,给予对应治疗即可;神经性尿频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建议给予心理疏导,同时使用中医中药治疗;进食酸性水果、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使尿液呈酸性状态,会暂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后症状可缓解。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视频)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的面部或肢体肌肉快速抽动,诱发因素较多,如猩红热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情好转后,忽然出现频繁的撇嘴、眨眼、面肌抽动;另外,心理、精神因素、休息时间较少,患儿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易诱发抽动症的出现。建议带患儿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颅内感染、颈椎关节脱位等疾病,如无上述情况,单纯抽动症可以使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2023-07-30
  • 抽动症如何有效治疗(视频)

    抽动症如何有效治疗
    抽动症表现为局部肌肉快速抽动,疾病可影响他人,甚至导致患儿出现自卑感,建议及时给予治疗以缓解相关症状。抽动症的治疗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两类,西医治疗常用硫必利、丙戊酸钠;中医认为抽动症与肝火旺盛、痰瘀阻滞有关,采用疏肝解郁类中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可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配合心理指导、思想放松,可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023-07-30
  • 小儿慢性咳嗽怎么治疗(视频)

    小儿慢性咳嗽怎么治疗
    小儿慢性咳嗽指连续咳嗽大于3个月,病因较多,包括鼻炎、鼻窦炎引起慢性咳嗽;上气道感染综合征导致鼻后滴流引起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性毛细支气管炎均可引起慢性咳嗽。西医方面治疗主要为止咳化痰,不建议使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形成痰栓不易咳出。咳嗽属于保护性反射,建议予中医中药调理,口服中药治疗可缓解咳嗽、改善体质,同时联合穴位贴敷、小儿推拿,可以达到止咳的目的。
    2023-07-30
  • 小儿打呼噜的原因(视频)

    小儿打呼噜的原因
    小儿打鼾多因气道不通畅所致,可能为上气道梗阻的原因,包括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肿大等,均属病理性原因。另外,如患儿睡觉姿势不正确,如枕头过高,以及肥胖所致的上气道脂肪组织堆积,也会引起打鼾症状。气道的狭窄和梗阻引起的打鼾会引起全身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改变,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家长应给予一定重视。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盘肠气痛(视频)

    什么是小儿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痛属于中医名词,由于受凉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肠道内气滞血瘀、气体潴留,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给予活血化瘀类药物缓解肠道积气后,腹痛可很快缓解。中医中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由于腹部积气和受寒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口服理气类中药,肚脐贴敷理气药物,配合小儿推拿,可改善寒气瘀血症状。肠痉挛缓解后,腹痛可明显减轻,治疗效果较好。
    2023-07-31
  • 小儿积食的症状(视频)

    小儿积食的症状
    小儿积食常见于婴儿,表现为腹部膨隆、口气较重,患儿舌苔较厚、经常打饱嗝,且打嗝呼出的气味酸臭,同时大便气味较重,呈酸臭、腐败的气味。患儿进食过多时,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继而出现厌食症状,部分小儿饮食积滞未能及时排出,还可出现低热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均与小儿的饮食存在一定相关性。
    2023-07-31
  • 小儿积食发热吃什么药(视频)

    小儿积食发热吃什么药
    小儿积食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8.5℃,首先需解决小儿食积症状,积食解决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可通过消食导滞的中药汤剂、通便药膏贴敷肚脐,以及小儿推拿的方法,将肠道蓄积物及时排出后,低热者多可恢复正常体温。如患儿的体温超过38.5℃甚至达到39℃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肠道感染所致的发热,以免单纯按积食处理,延误病情。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