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视频)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病因不同、预后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冷抗体型:溶血部位主要在血管内,可能是支原体感染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导致,感染得到控制后溶血会有所好转。如果见于其他疾病,比如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单核细胞系统相关疾病,预后与原发疾病相关;2、温抗体型:如果红斑狼疮导致溶血性贫血,则需要治疗红斑狼疮。如果肿瘤合并温抗体型的溶血性贫血,其预后可能较差。多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药物控制,如激素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建议有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及时随诊,听从医生建议。
    2023-08-01
  • 孕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视频)

    孕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贫血属于孕期妇女常见症状,是指血色素即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女性血红蛋白<110g/L时称为贫血,孕期<100g/L时便属于贫血。孕期女性一半以上贫血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原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生成血红蛋白原料不足; 2、调节造血能力的细胞功能低下; 3、出现失血,称为失血性贫血。 此外,贫血还包括溶血性贫血等。孕妇需保证原材料足够,即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目前生活日益富裕,绝大部分缺铁性贫血不是由于营养不足所致,而是由于挑食、饮食不均衡所致。因此需要丰富饮食,合理搭配、荤素搭配,一般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贫血原因较多,虽然最常见缺铁性贫血,但贫血不一定是缺铁性贫血,只有找到贫血原因才能真正纠正贫血。
    2023-08-01
  • 贫血类型有哪些(视频)

    贫血类型有哪些
    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贫血的常见分类如下: 1、出血性贫血:可见于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咯血等引起出血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溶血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血管内、血管外溶血,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与慢性溶血性贫血;3、骨髓造血异常引起贫血:原发性骨髓疾病可导致造血问题,营养不良,如缺铁、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等,均会导致贫血,而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如果血色素在9g以上提示轻度贫血,血色素是6-9g提示中度贫血,血色素在6g以下提示重度贫血,血色素3g提示危重症贫血。患者重症贫血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血色素在3g,患者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贫血病人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明确病因,某些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长期、及时随访,早期发现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会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影响。如果疾病发现较晚,则预后较差。贫血发病机制较复杂,需要多学科参与会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3-08-01
  • 严重贫血如何治疗(视频)

    严重贫血如何治疗
    严重贫血,根据贫血原因的不同,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造血细胞异常导致的贫血:通常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纠正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使用包括雄激素、促红素,以及正性造血因子刺激因子进行治疗;3、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的贫血:患者需要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比如缺铁性贫血,要进行补铁的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4、溶血性贫血:一般需要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部分特殊类型的溶血性贫血,需要进行脾切除;5、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比如尽快加压包扎,控制外伤出血,通过手术控制脏器破裂出血,内科药物或者介入治疗,控制泌尿系、消化道以及呼吸道出血。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在贫血重度阶段,均要给予患者对症输血支持治疗,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暂时摆脱生命危险,另一方面可以为患者赢取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2023-08-01
  • 血糖高贫血患者怎样补血(视频)

    血糖高贫血患者怎样补血
    如果血糖高的患者同时合并贫血,补血需要明确贫血原因后,进行针对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缺铁性贫血:需要补铁剂,如琥珀酸亚铁或者螯合铁等;2、巨幼细胞性贫血:例如缺乏叶酸或者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12或者叶酸;3、溶血性贫血:需要进行特殊干预以及明确贫血的原因。对于上述患者,多数补血药均可以正常使用,注意避免含糖较高的食物或药品,如大枣,降糖药、琥珀酸亚铁、螯合铁通常没有问题。对于补血口服液等,如果含糖量较高,则需尽量避免服用。
    2023-08-01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什么遗传病(视频)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什么遗传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属于一种慢性的溶血性贫血。遗传病应该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所以一般更有明确的家族史去推断、去诊断。治疗建议是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能够治愈该病。最新的基因治疗目前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没有明确的基因,所以相对来说,治疗方法现在还没有太多的突破。这种病人容易出现黄疸、贫血,再有出现脾大的表现之外,比如有严重的疼痛危象出现。但国外西方发病率比较高。疼痛危象时,病人会出现造血停滞、再障危象等,都需要关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简称叫镰状贫血。这些病人值得密切关注,容易合并感染、出现疼痛危象的情况。平时溶血时,病人要多饮水,及时把溶血相应的尿酸、代谢产物及时排泄出去,这也是关注镰状贫血病人重要的方式。
    2023-08-01
  • 粒细胞减少的原因(视频)

    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常见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感染,如病毒、革兰阴性杆菌、某些原虫感染等,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转移癌、巨幼细胞性贫血;理化损伤如放射线、苯、铅、汞以及化学药物等;脾功能亢进如脾淋巴瘤、脾血管瘤、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栓塞、心力衰竭等;自身免疫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成年人粒细胞低于2.0×10^9/L,儿童粒细胞低于1.5×10^9/L。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临床表现也随着病因及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粒细胞<1.0×10^9/L,极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0.5×10^9/L时,严重感染和疾病复发的危险性增加,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口腔溃疡等感染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粒细胞减少时必须明确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才能做进一步的对症治疗。
    2023-08-01
  • 系统性红斑狼疮化验什么指标(视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化验什么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需化验指标较多,亦需判断疾病活动度、脏器损伤情况,对于诊断疾病存在较大意义,具体如下:1、血常规:为必查项目,查看是否存在白细胞降低、贫血,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或其它慢性病贫血等,还需观察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2、尿常规:最主要为判断镜下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均可提示狼疮肾炎。尿蛋白测定亦较为重要,尿蛋白>0.5g/24h,即对红斑狼疮诊断存在意义,但需与其它疾病鉴别;3、生化:需检测肝、肾功能水平、离子水平,判断患者肝、肾受累状态及服用相关药物是否存在禁忌症;4、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检测: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补体下降对于诊断红斑狼疮及判断疾病活动性具有意义;5、特异性抗体:如抗核抗体,及更为具体包括抗史密斯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而言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疾病,其它如抗组蛋白抗体、抗rRNP抗体等亦可为阳性。此外抗磷脂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及狼疮抗凝物,对于诊断红斑狼疮及判断是否存在继发抗磷脂综合征具重要意义。
    2023-08-01
  • 风湿病性贫血怎么治疗(视频)

    风湿病性贫血怎么治疗
    风湿病引起贫血可以分为三大类,具体如下: 1、风湿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都会引起贫血,此类贫血大部分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贫血是因为疾病本身造成,此情况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才能改善病人贫血; 2、缺铁性贫血:如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常会合并有缺铁性贫血情况,通常需要给病人适当补充铁剂,提高病人血色素改善贫血; 3、营养不良引起贫血:风湿病是慢性疾病,很多病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导致贫血,需要给病人适当补充营养,营养补充上来病人贫血也会好转。
    2023-08-01
  • 疟疾的治疗方法(视频)

    疟疾的治疗方法
    疟疾的治疗方法一般是口服抗疟疾的药物,也可以静脉给予抗疟疾的药物,具体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通常针对疟原虫的治疗药物包括两大类:1、针对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包括青蒿素或者青蒿素的衍生物,比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或者甲蒿醚,另外也有氯喹,目前疟疾对于氯喹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如果耐药也可以选择甲氟喹,但疟疾对甲氟喹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若两者都耐药,可以用青蒿素类的药物;2、针对红细胞外期、红细胞的配子体:一般应用伯氨喹,但伯氨喹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尤其是对于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禁止应用伯氨喹,但可以选用他非诺喹,由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存在肝内迟发型的子孢子,容易引起复发,所以通常是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如果是脑型的疟疾,可以采用静脉给予抗疟疾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普通的疟疾,采用口服抗疟疾的药物进行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