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 蚕豆病严重吗(视频)

    蚕豆病严重吗
    蚕豆病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一旦误服或进食蚕豆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进而出现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严重者可能出现贫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蚕豆病属于比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明确诊断后需要定期随访。进食蚕豆时,可能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需避免接触诱发疾病的食物或药物,避免发生溶血性贫血,后期血色素在正常水平,日常生活、学习不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健康生活。所以一旦确诊为蚕豆病,一定要去除病因或明确蚕豆病相关用药禁忌,只要影响G-6-PD酶活性的药物或者食物,均应尽量避免使用。
    2023-08-02
  • 蚕豆病患者可以吃花生吗(视频)

    蚕豆病患者可以吃花生吗
    蚕豆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花生。蚕豆病指红细胞膜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主要因为过食蚕豆或富含蚕豆的食物之后,引起红细胞膜脆性增加,从而发生溶血性贫血。花生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蚕豆病,尤其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功能无不利影响。蚕豆病患者饮食禁忌主要是蚕豆或者富含蚕豆添加剂的食物,蚕豆病患者有相关用药禁忌,尤其是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真菌或者抗寄生虫的药物,可能影响红细胞膜上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导致急性溶血,造成溶血性贫血、黄疸或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等危急情况。但一般情况下,只要避免相关食物或特殊药物,蚕豆病患者病情相对比较平稳。
    2023-08-02
  • 蚕豆病饮食禁忌(视频)

    蚕豆病饮食禁忌
    蚕豆病又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其属于溶血性贫血,当接触到氧化剂时会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禁食蚕豆类食物:禁食蚕豆制品,比如用蚕豆或者豆子做的食物都不建议吃,吃这些食物以后容易诱发溶血性贫血,有时病程比较凶险,重症时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禁食薄荷类食物:禁食含有薄荷的食物,比如口香糖以及其他含薄荷的食物,都不要给孩子吃,以免发生溶血;3、禁食苦瓜:苦瓜含有的成分容易诱导溶血发作,所以不要吃苦瓜;4、禁食花生、豆制品;5、禁食豆角、豇豆,以免诱发溶血发作。
    2023-08-02
  • 蚕豆病有什么危害(视频)

    蚕豆病有什么危害
    蚕豆病就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主要表现是吃蚕豆或者使用其它抗氧化药物之后,引起红细胞破坏,导致溶血性贫血。本病具有家族遗传性,40%以上病人有明确家族史。 在使用中成药,还有使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用退烧药时,可能会引起溶血。主要是用药方面注意,其它方面没有太大影响,平常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主要是用相关药物后可能会引起溶血等危害。
    2023-08-02
  • 蚕豆病是什么引起的(视频)

    蚕豆病是什么引起的
    蚕豆病是民间的说法,医学上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只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其中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出现溶血性贫血,目前溶血的机制仍然不明确。本病经常会在初夏蚕豆成熟的季节出现,绝大多数病例都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同一地区G-6-PD缺乏症,也就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人只有少数发病,而且并不是每一次进食蚕豆的时候都会发病。 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以在40%以上的患者都能有明显的家族史,如果亲戚朋友之中发现有蚕豆病的患儿或者是成人,一定要追溯病史。婴儿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大多数有阳性的家族史,通过阳性家族史和基因诊断可以判断。 G-6-PD缺乏症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均有发现,但是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最多,三岁以下的患儿占70%,男性占到90%以上,成人患者比较少见。
    2023-08-02
  • 新生儿蚕豆病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蚕豆病怎么回事
    新生儿蚕豆病学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因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造成红细胞抗氧化性,所以功能损伤不能保持红细胞完整性,使红细胞破碎溶解。所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即常说的蚕豆病,遇到常见的感染或氧化性药物等诱因会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蚕豆病平时无任何症状,但是如果发病的情况下,尿是茶色、酱油色,有溶血性尿样改变,新生儿期可能引起小孩黄疸,危急时可能会引起核黄疸、造成智力伤害。
    2023-08-02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首选药物(视频)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首选药物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熟的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疾病,属于惰性疾病,病情发展比较慢,早期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A期患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出现了以下情况,需要开始治疗,首先看体重,体重减少≥10%,人感到很疲劳,又出现发烧,持续两周以上体温超过38℃,还有盗汗,另外脾脏越来越肿大,或者出现脾区疼痛、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或者直径>10cm,进行性淋巴细胞增生两个月内增加>50%,或者倍增时间<6个月。激素治疗以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反应比较差,出现骨髓进行性衰竭、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苯丁酸氮芥,优点是副作用小、费用比较低、服用比较方便,但是单药应用反应率比较低,其次是嘌呤类的药物,如氟达拉滨、喷妥司汀等。
    2023-08-02
  • 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视频)

    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与下列几个因素: 1、女性的激素,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比较多,可造成胆汁的淤积,尤其是胆固醇和胆红素分泌比例的改变; 2、肥胖、妊娠、高脂饮食,都会造成胆汁分泌过多或亢盛; 3、不吃早餐,长期空腹,可造成胆汁分泌比较少,影响分泌的改变; 4、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等常见的内科疾病,会导致胆结石的高发。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高达10%-20%; 5、溶血性贫血,为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后细胞崩解,产生胆红素过多,造成胆汁分泌太多; 6、结直肠的手术,尤其是回结肠切除后,肝肠循环吸收的胆汁酸会减少,会造成胆结石的发生; 7、长期的胃肠外营养,有些病人不能吃东西,可进行胃肠外营养,这部分患者的胆结石发生率比较高。
    2023-08-02
  • 胆囊结石分类有几种(视频)

    胆囊结石分类有几种
    胆囊结石主要为三种,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以及其他比较少见的结石,主要如下: 1、胆固醇类结石:是较常见的类型,呈白色或黄色,形状大小不一,主要与高脂饮食有关。早期患者没有症状,结石较多时可以出现右上腹腹胀不适,可服用熊去氧胆酸钠进行溶石治疗; 2、胆色素类结石:大部分发生在胆囊内,可合并肝硬化或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多见于小儿,表现为脾脏肿大、黄疸,可以造成胆囊内胆色素类结石。如果有症状,可将脾脏和胆囊一并摘除; 3、其它结石:原因比较复杂,如症状明显,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2
  • 导致小儿贫血的疾病有哪些(视频)

    导致小儿贫血的疾病有哪些
    儿童阶段贫血指外周血血红蛋白低于120g/L,导致小儿贫血的疾病很多,大体分以下三大类: 1、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缺铁性贫血,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在南方地区较多见地中海贫血等。预后不良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失血性贫血:如肠道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牙龈出血等; 3、溶血性贫血:在儿童阶段蚕豆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贫血等较为常见。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