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杨倩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它的症状表现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也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腹泻等,一般持续1-4天。第二期是瘫痪前期,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患儿会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体征。第三期是瘫痪期,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的2-7天,或者是第二次发热后的1-2天,出现这种不对称性的肌群无力或者弛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分为以下几型:第一型是脊髓型。脊髓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的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的减退,下肢以及大肌群较上肢以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表现出单一肌群受累,或者是四肢均有瘫痪。第二型是炎髓型。炎髓型就是颅神经的运动神经和炎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第三型是脑型,此型比较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者嗜睡昏迷。第四型是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第四期是恢复期,一般在瘫痪后的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第五期是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会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的肢体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