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 胆囊炎输液几天能治愈(视频)

    胆囊炎输液几天能治愈
    胆囊炎治疗时间较短,通常1周左右感染、症状基本能得到控制,多数病人3天左右会有明显好转,这主要是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情况。若是普通的慢性胆囊炎,则无需经常输液。若慢性胆囊炎并无急性感染,可以进行相应调理,如饮食调理、休息以及适当服用消炎利胆片。建议不要随意输液或进行抗菌素的治疗,除非胆囊炎病人合并较为严重的状况,即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如严重腹痛、发热和寒战等,此时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若确认存在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输液、使用抗菌素治疗,若并无感染表现,输液并不合适。
    2023-07-31
  • 胆囊炎要多久才能恢复(视频)

    胆囊炎要多久才能恢复
    胆囊炎一般恢复较快,多数患者经过抗炎输液治疗,3天会有明显好转,多数患者1周左右基本转好,2周左右基本已经完全治愈。但部分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出现胆囊穿孔或菌血症等,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或抗菌素的使用时间。多数患者只要及时就诊,并服用相应药物,如利胆、消炎以及抗菌素等治疗,多数1周左右便能恢复较好,部分患者会适当延长。胆囊炎是较为普通的疾病,患者无需过度担心,通常治疗效果较好,疾病恢复较快。关键是以后若出现此类情况,应注意生活方面的调理,不可使胆囊炎经常反复发作。
    2023-07-31
  •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视频)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
    若为慢性、普通胆囊炎,主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调理,避免过量进食肉类或过分油腻的食物,注意均衡搭配食谱。可以适量进食肉类、蛋白质类,只是应均衡搭配蔬菜水果。若出现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发作,在护理时应注意是否出现发热。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可以适当服用退烧药,体温较高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如凉毛巾冷敷。若确认存在感染,应使用抗菌素。还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腹痛的情况,出现腹痛时应严密观察,发生持续性剧烈腹痛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023-07-31
  • 胆囊炎皮肤红疙瘩的症状(视频)

    胆囊炎皮肤红疙瘩的症状
    胆囊炎患者较少出现皮肤起红疹或红疙瘩的状况。若发生胆囊炎时,服用过部分特定药物,如抗菌素类药物,可能在出现过敏的情况下,出现皮疹或红疙瘩等表现。若并不是药物过敏引起,胆囊炎患者皮肤出现红疙瘩并不常见。若未服用抗菌素,也未出现其他特殊原因,应到专科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检查红疙瘩的具体症状,以及相关病因。不要认为任何表现与症状,都是胆囊炎所致。当自己难以判断时,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查明皮肤出现此类症状的原因。
    2023-07-31
  • 轻度地中海贫血能献血吗(视频)

    轻度地中海贫血能献血吗
    地中海贫血是先天性疾病,此疾病不影响献血,输血给患者不会导致受血者患地中海贫血,但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对一个已确诊有轻度贫血患者,为保证献血者安全,这种情况不让参加献血。 有贫血患者无论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或其它疾病引起贫血,献血后肝脾储备的血会释放到循环,轻微献血不会引起患者贫血加重,但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与正常人相比,耐受性较差,献血后可引起心慌、乏力,这些主观症状重些。因此,从医学伦理学保护献血者的角度,贫血患者无论是否为地中海贫血,均不建议捐献血液。
    2023-08-01
  •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主要区别(视频)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主要区别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都属于同一类的贫血即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若病人出现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则两者通过血常规鉴别比较困难。但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往往可以观察到病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类似于癫痫样的改变。所以精神症状改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贫血中更为常见。 在膳食中,动物性的蛋白摄入过少会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胃大部切除或全部切除后,会造成维生素B12转运、消化、吸收出现问题,进而引起贫血。
    2023-08-01
  • 紫癜症状有什么(视频)

    紫癜症状有什么
    医学上紫癜是直径3-5mm的出血性皮疹,最常见有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因素引起的皮疹,常见皮肤皮疹、肠型、肾型等变化。过敏性紫癜常见症状是皮肤充血、瘙痒,如胃肠型可看到患者肚子疼、大便有血,关节型可出现关节腔积液,甚至血性积液引起关节肿痛,肾型可检查到肾功能改变,尿里有血、蛋白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上述表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为唯一表现。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紫癜,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绝对值降低,尤其是血小板降到20×10^9/L,降低此水平以后,自发出血不可避免,出现黏膜紫癜样出血性皮疹。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复发几率大吗(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复发几率大吗
    多发性骨髓瘤现在在临床上还属于不可治愈性疾病,无论常规化疗还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包括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还是现在新药各种组合或新药和细胞移植的组合,都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绝大部分病人或迟或早都会进入难治复发阶段,最后由于骨髓瘤进展导致病人死亡。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治疗,自体移植现在基本百分之百的病人会复发,但自体移植现在还鼓励做的原因是,无论是美国指南还是欧洲、中国指南都把自体移植放在很重要的部位,自体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上可以延长病人的PFS,也就是无进展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就意味着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特别现在在新药时代下,通过自体移植也可以延长病人的OS,也就是病人总生存,在生活质量和总生存上获益,所以现在自体移植还作为骨髓瘤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推荐给病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上主要局限性为: 1、骨髓瘤病人往往都是年老病人,也就是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很多病人发病时已经丧失做异基因移植条件; 2、引起脏器功能损伤:以肾脏为代表的脏器功能损伤,有部分病人合并淀粉样变,引起心脏、肝脏等损伤; 3、中老年人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有些病人还有过心梗等也造成了移植禁忌症增多或者移植中并发症增多。 所以异基因移植骨髓瘤病人的早期死亡率很明显高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病人,过高的早期死亡抵消了异基因移植所给病人带来的收益。所以现在异基因移植往往作为年轻病人临床试验,或者作为探索性项目推荐给骨髓瘤病人来使用。而且对于骨髓瘤病人进行异基因移植,复发率也很明显高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病人,所以异基因移植不作为常规推荐,理论上来讲现在还没有肯定的方法能够保证大多数病人通过这种治疗方法得到彻底治愈。所以无论做移植也好,不做移植也好,绝大部分病人或早或晚都会进入复发阶段。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后该怎样治疗(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后该怎样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以后的治疗在全世界都是难题,方法如下: 1、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以后首先要评估病人状态,复发后往往骨髓瘤细胞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时不一样,也就是复发以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提高,所携带基因背景变化造成了复发以后肿瘤细胞往往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治疗难度加大; 2、要看第一线初始治疗达到的效果怎样,如果初始治疗达到效果很好,而且能稳定很长时间,特别是稳定两年以上,选择在第一次治疗的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加减,通常也能取得很好效果;如果初始治疗效果不是很满意,表现为缓解深度不深,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亦或是治疗结束以后很短时间,特别是六个月以内出现进展,再用初始治疗去治疗病人往往难度就比较大,这时候对这部分病人往往要采取换线治疗,也就是如果初始选择硼替佐米为主导的药物,在难治复发以后可能就要选择免疫调节剂为主导的药物; 3、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进行升级,也就是原来选择比如第一代免疫调节剂,难治复发以后可以选择第二代、甚至更高级别的免疫调节剂; 4、可以联合CD38单克隆抗体,以CD38单克隆抗体再加上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等新药治疗,往往会取得很好治疗效果; 5、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高度难治复发病人身上也达到了很好效果。
    2023-08-01
  •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视频)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现在很多,特别2000年以后很多新药不断问世,使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高。骨髓瘤的治疗在方案中无论采取什么药物治疗,是传统药物还是现代新药,但是以地塞米松为基础的糖皮质激素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无论什么方案中都会联合。除了激素之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分成现代新药和传统化疗药物。现在上市的主要新药有: 1、以沙利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现在已经有了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等二代或者三代产品; 2、蛋白酶体抑制剂: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现在也出现了卡非佐米、伊沙佐米等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 3、还有部分CD38的单克隆抗体也可以选择。 新药之间的和传统化疗的组合或者新药、双新药甚至三新药和传统化疗的组合,是现在主导的骨髓瘤治疗方案。传统化疗药物,就是以阿霉素、表阿霉素或者脂质体阿霉素为代表的这种蒽环类药物,还有环磷酰胺、铂类药物、依托泊苷这类药物,在骨髓瘤中应用也都非常广泛,和不同新药进行不同组合,使病人的治疗效果比2000年以前获得了极大提高。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