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

  • 慢性肾衰的治疗(视频)

    慢性肾衰的治疗
    慢性肾衰的治疗分以下几个方面: 1、原发疾病治疗:因为各种肾脏病后期都会引起肾功能衰退,称慢性肾衰竭,最初是去除引起慢性肾衰竭的诱因或原发的疾病治疗; 2、饮食治疗:如出现肾功能衰退,饮食要限制蛋白质入量,一般采取低蛋白饮食摄入,即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0.8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肉类、鱼类、牛奶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 3、药物治疗:因为慢性肾衰竭会出现各个系统的损伤,根据各个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治疗,如高血压需控制血压,有贫血则纠正贫血,有心衰则控制心衰; 4、替代治疗:药物无法控制,患者临床表现较严重时,要采取替代治疗,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2023-08-01
  • 肾衰无尿期的治疗(视频)

    肾衰无尿期的治疗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两种,即替代治疗和保守治疗。建议慢性肾衰竭无尿期患者进行替代治疗,如血透、腹透或者进行肾移植,并针对病因治疗。 急性肾衰无尿期患者要寻找病因,如入量不足、肾后性梗阻等。找到病因以后,应去除病因。患者有排尿时,不至于进入透析阶段。所以急性肾衰患者没有尿,要去查其酸碱平衡。如果是酸中毒,则纠正酸中毒。如果是高钾就纠钾,然后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权衡能否出尿。补液以后不能出尿,则需要用利尿剂。还应纠正感染、休克,并控制血压、维持肾灌注、去除有毒性药物影响。如果患者还不能恢复,通常建议做血液滤过,比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如果病人还不能恢复,则患者就要进入透析阶段。
    2023-08-01
  • 肾衰能治好吗(视频)

    肾衰能治好吗
    肾衰竭分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具体治疗如下: 1、急性肾衰竭:去除病因后肾衰可以治好,比如控制感染,肌酐值可恢复正常。有些老年男性尿路梗阻、前列腺肥大增生,插尿管解除尿路梗阻可以将肌酐恢复正常。有些人因为入量不足,比如腹泻病人,或者进食某些药物,或者心衰患者血泵不出,会出现急性肾前性肾衰。这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肾脏可以恢复; 2、慢性肾衰:早期、中期患者建议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康复。后期已经到尿毒症期的患者,需要透析,建议进行替代治疗,但恢复正常的几率较小。
    2023-08-01
  • 慢性肾衰竭怎么治疗(视频)

    慢性肾衰竭怎么治疗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慢性改变,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里比较严重的一种,患者的血肌酐比较高。慢性肾衰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脏病程的进展。肾脏衰竭的治疗一般分为透析治疗与非透析治疗,非透析治疗要积极治疗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把血压、血糖控制好才能防止肾脏功能进一步损伤。同时应避免加重肾脏损伤的因素,比如贫血、严重失血、感染,比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必须要及时进行纠正。患者应经常复查指标,比如血常规、肾功能、尿常规。 把因素全部去除后,通过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尿毒清、金水宝、肾衰宁等。现在市面上治疗肾衰竭的药物比较多,但是各种药物的选择,特别是在中成药的选择上,最好在中医肾科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因为有些病人并不一定会适合中成药,比如便秘的病人可以使用尿毒清、肾衰宁,肾阳虚的病人可以用西药方面的活性炭,通常只是药用炭片,起到吸附毒素的作用。 进入氮质血症期的病人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恶心、呕吐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降低尿素氮,可以使用包醛氧淀粉、药用炭片,吸附毒素可以减轻症状。有些病人因为食欲下降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如果出现贫血的症状,可以适当使用治疗贫血的药物,比如生血宁,属于中成药,如果患者缺铁可以使用乳酸亚铁进行治疗。 到肾衰竭期、尿毒症期,病人的症状比较严重,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尿量进一步减少,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 一般情况下透析标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病人会合并心脏病,有严重的心衰、肺水肿的病人应该及早进行透析治疗。糖尿病病人在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1.73m^2时,要进行透析前的准备,比如要进行动静脉内瘘造瘘术,为下一步的透析做准备。患者肌酐可能只有300-400μmol/L左右,并没有达到707μmol/L ,因为症状已经反应的比较明显。对于单纯性由于高血压、肾炎引起的病人,其他方面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等到肌酐在707μmol/L左右时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一般建议及早进行动静脉内瘘的造瘘术,为透析做准备。同时,推荐腹膜透析治疗,比较方便,在相关的医生指导下都能进行。针对年龄比较小、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病人,可以进行换肾治疗。
    2023-08-01
  • 肾衰竭传染吗(视频)

    肾衰竭传染吗
    肾衰竭不是传染性疾病,但由于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肾衰竭会传染,如流行性出血热引起急性肾衰竭,即使肾衰竭不传染,但流行性出血热会传染。肾衰竭由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减退,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常见由于肾前性因素导致急性肾衰竭,如腹泻、大量出汗、呕吐、失血等使肾脏灌注不足所致。梗阻、泌尿系统结石、其他原因导致肾盂积水,进而引起急性肾衰竭。同时药物损伤、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急性肾衰竭。肾脏疾病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肾病、血压高无法控制或蛋白尿较多,均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但不具有传染性。
    2023-08-01
  • 高血压肾病影响寿命吗(视频)

    高血压肾病影响寿命吗
    高血压肾病为造成慢性肾衰竭的三大病因之一,可影响患者寿命。据统计数据显示,有2%-5%的病人在患病10-15年后,将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高血压肾病及高血压病人合并有肾损伤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首要的预防措施是控制血压,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应持续用药并监测血压情况,切不可因高血压没有出现临床症状而忽略监管,也要避免因用药后血压下降而终止治疗。同时还应改变生活方式,并及时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此外,患者常合并有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心室肥大、心脏缺血、心肌梗塞等,易导致死亡,因而需要对并发症予以治疗。
    2023-08-01
  • 高血压肾病的病因(视频)

    高血压肾病的病因
    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患者血压长期升高,可使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蛋白漏出进入尿液,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若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其对肾脏的破坏是难以逆转的,会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直至慢性肾衰竭,最后可发展为尿毒症。而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恶性高血压时入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发生增殖性内膜炎,以及纤维素样坏死,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肾衰竭。如果早期能够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将会对阻断高血压与肾脏损害之间的恶性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08-01
  • 什么是高血压肾损害(视频)

    什么是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肾损害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病变,其机理是持续性的高血压对肾脏细动脉的损害所致。肾单位数目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可使肾小球的囊内压增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并逐渐发展为肾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的减少。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时,恶性高血压的程度会更严重,并导致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发生争执性的内膜和纤维素样的坏死,在短期内出现肾衰竭。
    2023-08-01
  • 高血压引起肾病的症状(视频)

    高血压引起肾病的症状
    高血压引起肾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夜尿多,即晚上的尿量明显大于白天量; 2、泡沫尿,尿中可发现飘着一层与洗衣粉水泡沫一样的东西,叫泡沫尿。泡沫尿临床上也叫蛋白尿,是慢性肾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蛋白尿控制得越好,发展至慢性肾衰的进程就会越慢。所以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建议做尿微量白蛋白,是更精准、更早期发现蛋白尿的检测指标。建议正视尿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查手段,定期监测,随时关注自己的情况; 3、肾功能衰竭会引起恶心、呕吐的消化系统症状,也会出现影响血液系统症状,如乏力,还会出现如胸憋气紧。 这三个方面是慢性肾衰竭以后可影响到的多个系统,比如影响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影响到血液系统会出现贫血表现主要是乏力,会出现水肿、尿少等情况。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定期监测自己的尿常规,监测自己的肾功能,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状态,是属于高血压肾衰竭的早期还是中晚期,发现有问题及时住院治疗。
    2023-08-01
  • 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的早期指征(视频)

    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的早期指征
    临床中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的早期指征包括: 1、心衰:水代谢紊乱出现严重水负荷可造成患者心衰; 2、严重胃肠道症状:患者体内胃毒素水平较高可导致严重胃肠道症状; 3、严重的高钾血症:患者肾脏出现问题可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高钾血症可危及生命。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的早期指征较宽泛,课本上主要提及两点,包括血肌酐大于707μmol/L及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