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 白血病人发烧是好事还是坏事(视频)

    白血病人发烧是好事还是坏事
    白血病患者发烧是常见症状,具体是好事还是坏事需要一分为二看待,或者分阶段去分析,常见如下: 1、白血病患者在首次诊断时,绝大多数都会有发热,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效白细胞或免疫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增殖,故会出现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白血病早期症状,具有病情提示作用,此外白血病初诊症状还包括感染、体重下降、胸闷、气短等; 2、多数白血病患者需要联合化疗,如急性白血病,而化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发热,如化疗方案结束后,进入骨髓抑制期,白细胞通过化疗后会降低许多,从而达到骨髓抑制,导致抵抗力非常弱,此时很多患者也会出现发热,同样认为是感染性发热,比较危险,特别是当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时伴有发热。对于化疗过程中的感染性发热,需要用强有力的广谱抗感染药物迅速控制感染,减少感染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后期通过化疗药物作用,控制、杀灭白血病细胞,使体内白血病细胞残留降到最低,然后进行反复化疗; 3、部分年轻的中高危白血病患者在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会有排斥反应,可能也会出现发热情况,此时建议用激素类药物或其它免疫抑制剂进行控制。有些患者为低热,是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但此发热反而有利于减少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风险,故具有一定利处。 总而言之,整个白血病从最开始诊断到治疗后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存在很多阶段,且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表现,故建议根据发热原因进行判断,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3-08-01
  •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是多少(视频)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是多少
    贫血为血液系统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110g/L,定义为贫血,其分级和原因,具体如下:一、贫血的分级标准: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大多在90g/L以上;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90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60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二、贫血的原因:1、造血细胞异常导致的贫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2、造血原料不足导致的贫血:比如缺铁性贫血,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溶血性贫血:患者本身造血功能没有问题,但造出的红细胞在外周被破坏掉;4、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外伤、手术以及脏器破裂,或者消化道、泌尿系、呼吸道出血引发的失血性贫血。
    2023-08-01
  • 贫血如何分级(视频)

    贫血如何分级
    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划分。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应该≥120g/L,女性应该>110g/L。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低于这个标准,则称为发生贫血。如果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称为轻度贫血,60-90g/L称为中度贫血,如果<60g/L称为重度贫血,其中如果患者血红蛋白≤30g/L,称为极重度贫血。常见导致贫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造血细胞和造血功能异常:常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细胞的疾病;2、造血原料的不足: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或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溶血性贫血:这类患者骨髓本身的造血功能良好,但是生成的红细胞在外周被破坏,这种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4、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创伤、手术或脏器破裂,以及消化道、泌尿系、呼吸道出血,而引发的失血性贫血。根据不同贫血原因,需要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如果是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的贫血,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原料缺乏的贫血,需要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失血性贫血需要给予积极止血,处理原发病治疗。
    2023-08-01
  • 血常规哪项看贫血(视频)

    血常规哪项看贫血
    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是判断贫血的重要依据,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如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通过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可判断是否贫血,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或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称为贫血,而孕妇血红蛋白<100g/L则称为贫血。贫血包括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系统肿瘤也可引起贫血,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的贫血情况是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出现贫血,还可能存在肾病引起的肾性贫血或长期慢性结核感染、免疫风湿病引起的慢性贫血等。各种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
    2023-08-01
  • 血小板低是怎么造成的(视频)

    血小板低是怎么造成的
    血小板低的原因较复杂,具体如下: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引起血小板减少; 3、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4、血液系统肿瘤:恶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良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除表现为白细胞低、血红蛋白低,也可以出现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不同,预后也不同。血小板的功能复杂,如可以帮助止血;或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介质,可在人体整个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08-01
  • 淋巴细胞值偏高是怎么回事(视频)

    淋巴细胞值偏高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正常值是4000-10000/μL,白细胞里50%-70%是中性粒细胞,20%-40%是淋巴细胞。病人发生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会偏高,患有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白血病,血常规淋巴细胞数值将会偏高。 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非常有限,大多数没有临床意义,而淋巴细胞数值偏高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淋巴细胞偏低往往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偏高导致,因为百分比一定,中性粒细胞偏高会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偏低,故认为临床意义有限。
    2023-08-01
  •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是白血病吗(视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是白血病吗
    在临床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非常常见,原因非常复杂。部分受检者白细胞低,但是没有任何症状,比如白细胞在3000/μL左右,做很多检查也查不出原因。这类患者并没有任何白血病证据,建议观察,不给予药物性治疗,但前提是患者必须到医院做全面检查,排除相应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性疾病。 部分患者白细胞低和血液系统疾病有关,比如急性白血病可以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但是,白血病不只是出现白细胞异常,往往还要出现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比如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下降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判断,但最终确定需要通过骨髓穿刺。
    2023-08-01
  • 血友病是血小板减少吗(视频)

    血友病是血小板减少吗
    血友病不是血小板减少,血友病是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发生其它异常,导致体内合成凝血因子出现障碍,从而出现凝血系统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不是血小板减少,不管是血友病甲,还是血友病乙,都是表现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不会出现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下降可能是由于其它原因导致,比如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紊乱,导致血小板下降;或由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导致骨髓抑制、造血抑制,从而导致血小板下降。 因此,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属于两种疾病。
    2023-08-01
  • 血常规正常可能是白血病吗(视频)

    血常规正常可能是白血病吗
    从理论角度而言,如果探测出患者体内基因发生突变,比如只要有t15、t17或者pm2融合基因突变,就可以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3,也就是即使没有任何血液系统异常,也可以确诊急性白血病。 但是从临床实践来讲,急性白血病患者可以出现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正常,但在手工分类里能看到幼稚细胞,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都会出现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数值变化,比如白细胞升高、贫血、血小板降低。
    2023-08-01
  • 血友病和白血病的区别(视频)

    血友病和白血病的区别
    血友病和白血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白血病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是克隆性疾病,又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是发烧、乏力、出血,如果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会有相应临床表现,比如听力下降、视力影响等;慢性白血病可以出现白细胞升高,后期也会出现贫血和血小板下降。 血友病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问题,比如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合成不足,患者最主要特点是容易出血。但该病不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只需要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即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血友病和白血病虽然临床表现稍微类似,但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