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

  • 耳膜穿孔流脓用什么药(视频)

    耳膜穿孔流脓用什么药
    耳膜即鼓膜,若鼓膜穿孔流脓是由于急性感染所导致,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常需使用头孢类、阿奇霉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同时局部使用双氧水进行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的清理。患者还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滴耳。若患者鼻塞明显,可以应用鼻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喷鼻,可以使鼻塞、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好转,从而减轻耳朵的压力。通过综合治疗,在7-10天耳朵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会逐渐好转、痊愈。若患者鼓膜穿孔长期流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通常需要进行耳内镜及耳朵的CT检查。若是由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引起耳道长期慢性流脓,应采取手术治疗。
    2023-08-03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临床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是细菌感染,主要由感冒、急性鼻窦炎、急性咽喉炎等原因引起。 从医疗角度来看,化脓性中耳炎多合并细菌感染,治疗时需先找到病因,明确是化脓性扁桃体炎还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针对病因治疗。另外辅助引流、保持通畅,局部可用耳外道滴药,包括消炎,可局部用药,有流脓时必须进行外科清理。
    2023-08-03
  •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视频)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小儿。该疾病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鼓膜穿孔为特点,如果治疗及时且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患者的听力多能自行恢复。如果治疗不当或者病情严重,患者可以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等,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
    2023-08-03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检查(视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检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检查主要包括耳镜检查、耳部触诊、听力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以下几个方面: 1、耳镜检查:早期通过耳镜可以看到鼓膜的松弛部充血,锤骨柄以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的扩张血管,在此之后鼓膜迅速出现弥漫性充血,标志辨认不清,鼓膜可以全部向外膨出或者部分向外突出,在穿孔前最明显的隆起部位可以出现黄色的脓点,此后于此处出现穿孔,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开始比较小,如针尖大,一般看不清楚,彻底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后可以看到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分泌物从该穿孔处涌出,有时在用鼓气耳镜加压后可以看到鼓膜上的小穿孔; 2、触诊:乳突部的骨膜有炎症反应时,乳突尖以及鼓室区可能有压痛,在鼓膜穿孔后,该疼痛可以消失; 3、听力检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行听力检查,早期可以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听阈可以为40-50分贝,如果内耳受细菌毒素感染以后,会出现混合性的听力下降;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是升高的,在穿孔后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2023-08-03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外用药物(视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外用药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于儿童,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外用药物方面有以下几个方法: 1、滴鼻法:在疾病初期,成人用1%的呋麻滴鼻液,儿童用0.5%的呋麻滴鼻液进行滴鼻,有利于咽鼓管的引流; 2、清洁法:耳道流脓的患者要应用3%的过氧化氢,即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将外耳道的脓液擦干,有利于药物的进一步吸收; 3、滴耳法:适用于耳内疼痛剧烈、鼓膜未穿孔的患者,可以滴入酚甘油进行止痛,如果鼓膜已经穿孔,并且流脓,酚甘油就不能使用了,应该换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3-5次。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对自己的用药不清,切忌擅自用药,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滴耳剂。
    2023-08-03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视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抗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具体如下: 1、全身治疗:首先是尽早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出现并发症或者转成慢性中耳炎,一般常用的药物就是青霉素类的药物,如果选择头孢抗生素,可以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唑林、头孢硫脒或者第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鼓膜穿孔后应吸取脓液做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参照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治疗数日才能停药,其次是应用鼻腔减充血剂滴鼻,主要选用呋麻滴鼻液,可以减轻鼻黏膜的肿胀,有利于通畅咽鼓管的引流,再次是一定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重症患者一定要注意静脉支持,增加营养,可以应用少量的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以请儿科医师一同处理; 2、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以应用酚甘油滴耳液,对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鼓膜穿孔以后一定不能滴酚甘油,否则会引起鼓室内的病变,其次可以通过鼓膜切开通畅中耳的引流,有利于炎症迅速消散,可以迅速缓解全身和局部症状,炎症消退以后鼓膜穿孔可以自行愈合,而且愈合以后会减少瘢痕,减少粘连,鼓膜穿孔后可以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在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以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合的患者可以做鼓膜修补术; 3、病因治疗:合并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鼻部、咽部的疾病。
    2023-08-03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所以要多饮水,做好营养补液的治疗,从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2、注意饮食,加强全面营养,尽量减少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游泳,三个月以内不要乘坐飞机,一个月内不要使用患侧咀嚼比较硬的食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及时调节饮食;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抗感染治疗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患者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切记不要擅自用药。
    2023-08-03
  • 5分钟搞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视频)

    5分钟搞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鼓膜穿孔为特点,如果治疗及时且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多数能自行恢复。其主要症状如下:第一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可以有畏寒、发热等,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减退;第二耳痛,患者可出现耳部深部的钝痛或搏动样疼痛,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鼓膜切开后,脓液外流,疼痛症状立即减轻;第三,耳鸣及听力减退,患侧耳朵会有搏动性耳鸣及听力下降,一般不被患者察觉,当鼓膜穿孔后,听力提高;第四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液体流出,中耳压力会得到缓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其感染途径包括咽鼓管途径、外耳道感染途径及血行感染。其主要检查包括耳镜检查、耳部触诊、听力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治疗上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使用呋麻滴鼻液,减轻鼻黏膜肿胀,有利于咽鼓管引流;注意休息,条件饮食,大小便通畅;第二,局部治疗,应用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疼痛;行鼓膜切开,通畅中耳引流;第三,病因治疗,合并鼻部及咽部慢性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多饮水,做好营养补液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第二,注意饮食,加强全面营养,减少刺激性食物;第三,禁止游泳,三个月内不宜乘坐飞机,一个月内不宜食用患侧咀嚼较硬食物,保证充足休息,尽早使用足量抗生素。预防方面,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接种工作;正确哺乳;鼓膜穿孔及鼓膜置管者,应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内。
    2023-08-03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视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如下: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治疗或者细菌毒力强患者抵抗力低,病变迁延至慢性; 2、咽鼓管功能异常,常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与本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3、邻近器官病变,鼻部、咽部或鼻腔、鼻窦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致中耳炎症反复发作; 4、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也可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5、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糖尿病患者也会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
    2023-08-03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传染吗(视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传染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会传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或者致病菌毒力过强,鼻窦、鼻腔、鼻咽部等慢性炎症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是金葡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这些细菌都不具有传染性,所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当身边或家里有这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没必要去过度惊恐或者害怕传染,自己患这个病之后不要担心传染给家人或者旁边亲密的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是传染病。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