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

  • 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视频)

    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细菌毒力强弱,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相关的瓣膜结构,还有患者感染期是否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都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达20%-40%; 2、链球菌感染所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相对比较好; 3、对于90%-95%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所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以通过内科或外科治疗得到痊愈,其它种类的链球菌感染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也比较好; 4、真菌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事实上可能没有真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能单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治愈,少数患者通过抗感染治疗结合外科的方式可以得到治愈,但即便感染灶得到彻底清除,此类患者建议长期进行抗真菌治疗。
    2023-07-31
  •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视频)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叫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是病原微生物侵袭心内膜或者瓣膜引起的炎性反应,会形成赘生物,主要成分是血细胞、病原微生物、纤维蛋白、血小板等,特点是容易脱落阻塞周围血管,不但损伤瓣膜,还损伤瓣膜以外区域。 如安装人工起搏器、换瓣膜之后可以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侵袭腱索,腱索断裂会引起瓣膜脱垂,会引起溃疡和穿孔。超声是诊断此病最好的方法,而且准确率比较高。
    2023-07-31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视频)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的是心脏瓣膜,或者安装的导线、起搏器导线等被细菌感染,引起心脏内膜炎症,即心内膜炎。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发烧:病人反复发烧,经过药物治疗,有时不容易痊愈。这种发烧时间较长,通常2周以上,可达39℃; 2、血培养:将病人的血液抽出,送到化验室进行培养,检查有何种致病菌。如果连续2次血培养都是阳性,而且均培养出同一种致病菌,即为可靠标准;或者培养多次中有3/4,即75%都是阳性; 3、心脏瓣膜出现赘生物,或者新出现明显的关闭不全。赘生物指心脏瓣膜的瓣叶上出现的新生物质,通常为菌栓挂在瓣膜上。 若上述三条均存在,则可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如果存在两点,再加以原发心脏病或感染性内膜炎、血栓栓塞并发症、贫血、肾损害等,也可作为诊断。
    2023-07-31
  • 主动脉瓣反流的原因(视频)

    主动脉瓣反流的原因
    主动脉瓣反流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分几大类,一个是先天性的因素,一个就是后天性的因素,那么主动脉瓣反流先天性的因素,就是在他出生以后瓣膜本身就出现了问题,通常主动脉瓣是三叶瓣,你生下来以后就是二叶瓣,两个叶瓣以后,有些病人就会出现主动脉瓣的反流。大部分主动脉瓣的反流出现在中老年人,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主要是出现心内膜炎,我们通常讲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些病人可能就是一个肺炎或是一个重症感冒引发的心内膜炎感染,然后细菌就使瓣膜穿孔或瓣膜的腱索断裂,那么造成了瓣膜的反流,这个是在年轻人比较多发的一个因素;中老年人的因素就是退行性变,一个是风湿性的瓣膜病,那么风湿性瓣膜病有可能造成瓣膜的反流,还有退行性变,老年性的瓣膜慢慢的纤薄了,然后它的功能下降、腱索延长等,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的反流。
    2023-07-31
  • 二尖瓣狭窄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视频)

    二尖瓣狭窄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二尖瓣狭窄手术的术前准备较为重要,主要包括: 1、调整心功能,纠正心力衰竭:部分患者术前存在心力衰竭,手术风险大。需在术前控制心力衰竭后手术; 2、调整营养状态: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后手术; 3、感染病灶处理:如存在牙周炎患者,术后抵抗力下降,感染扩散可能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果严重; 4、控制其它疾病:甲亢、高血糖等。
    2023-07-31
  • 心包积液怎么引起的(视频)

    心包积液怎么引起的
    心脏外面有心脏心包,心包是两层膜,中间有15-50ml液体,起润滑作用,如果液体过多,则称为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在临床上较难查明病因,很多患者做心脏彩超发现有少量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可能会穿刺取出部分进行检查,具体原因如下: 1、临床常见病因为炎症,比如急性心包炎或急性心内膜炎,感染细菌、病毒或结核杆菌。其它原因,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时也有可能,但不多见; 2、全身性代谢性和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结缔组织病,也可能导致心包积液增多。 因此,心包积液是较复杂病理过程,病因也非常复杂。
    2023-07-31
  •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怎么回事(视频)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怎么回事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可能是继发性疾病,如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目前随着介入手术的增加,也可能是医源性疾病,如通过导丝、导管等导致。轻微的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对患者影响较小,无需进行治疗,较重的则需治疗。肺动脉瓣关闭不全,通常对心脏的负荷增加较少,所以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若出现较严重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则需通过外科的瓣膜置换或经皮的瓣膜植入进行治疗,较常见的此类疾病是由法洛氏四联症遗留的人工血管导致。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
    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具体内容如下: 1、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 2、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 5、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 6、原发性脾大。
    2023-08-01
  •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视频)

    5分钟搞懂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至晚期脾脏可呈现明显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有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大多分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为巨脾。通常无症状,明显增大的可产生腹部症状,如饱胀感、牵拉感及胃肠受压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有左季肋部与呼吸相关的疼痛及摩擦感,常提示脾梗死。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以及原发性脾大。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如何,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检查供临床参考,同时注意患者肿大程度,有无腹水、黄疸等,患者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以及出现增生性骨髓象。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可以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无效果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术。术前患者应选择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以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普食。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并清洗会阴。
    2023-08-01
  • 急性风湿热的最严重表现(视频)

    急性风湿热的最严重表现
    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是心脏炎,心脏炎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严重者心脏扩大,伴有心力衰竭。有些治疗不彻底,可以发展为慢性的心瓣膜病。如果发生慢性的心瓣膜病,除非进行手术治疗,否则病情不容易再恢复。 如果风湿热病程比较长,达到半年或者两年以上,炎症本身和炎症修复过程中纤维化,会导致瓣膜或者腱索瘢痕挛缩,造成器质性的瓣膜损伤,称为非活动性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炎,即风湿性心脏病。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尤其以二尖瓣损伤比较常见,占瓣膜病的1/4。近几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以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可能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