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 房颤手术大概多长时间(视频)

    房颤手术大概多长时间
    房颤手术一般来说时间大约是2个小时,手术时间长短与其他参与因素或者干预因素有关,比如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病人病情的复杂程度,包括穿刺过程当中是否有血管穿刺上的难点,会影响到手术的整体进程。整体来说房颤手术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也有更快的可能1个半小时左右,还有更长的可能3个小时。手术时间并不是能否做手术最主要的参考因素,房颤病人如果适合做射频消融术,尽量还是要考虑进行手术,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房颤的再次发作。如果房颤间断发生或者持续发生,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比窦性心律增加很多,射频消融术是唯一能够让房颤病人转成窦性心律,并且能维持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并不是100%成功,并不是100%的病人以后不再发生房颤,还有再次发生的概率,手术的成功率在60%-70%,但也给很大部分病人带来新转机。
    2023-07-31
  • 房颤心率与脉搏相差多少(视频)

    房颤心率与脉搏相差多少
    房颤心率和脉搏具体相差多少,并不是非常明确,要看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如果心室率非常快,脉搏和心室率差别则比较大,摸脉搏时并不是非常清楚,很乱,应考虑是否为房颤。在数患者心率时,不能通过测脉搏进行,而是需要听诊1分钟,同时应该尽快去医院,做心电图明确诊断。慢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如果长期吃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比如贝特洛克,房颤心率减慢,减慢之后虽然不齐,但是与脉搏相差较少,基本相当。只是在触诊脉搏时不齐。所以不能笼统说房颤心室率和脉搏相差多少,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一旦出现房颤,要看具体心率,不能通过脉搏进行测量,心率听诊要1分钟,要及时去医院,必要时用静脉药物进行转率。
    2023-07-31
  • 心脏房颤吃什么药比较好(视频)

    心脏房颤吃什么药比较好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决于心房颤动的分级,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还是持续性心房颤动,还要确定是要控制转成窦性心律的治疗,还是控制心室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1、阵发性心房颤动:即心房颤动发作一阵后又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最好服用转成窦性心律的药物。一旦明确房颤发作,尽量到医院就诊,到医院的急诊室或心脏科的病房进行转律。通常转律的药包括心律平、胺碘酮等,静脉用药效果较好;2、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律一直为心房颤动,不可能再转成窦性心律,需用药控制心室率。常用的有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或比索洛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控制心室率。部分伴有二尖瓣狭窄的瓣膜性疾病的心房颤动,还可以联合地高辛;3、其他药物:需要抗凝、抗血栓治疗的病人通常会进行评分,在心脏科有专门的评分即CHADS2-VASc评分,当评分≥2分时要进行抗凝治疗。现在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通常会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常用的药物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后期还会出现其他的沙班类药物,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
    2023-07-31
  • 心衰病人吃地高辛好吗(视频)

    心衰病人吃地高辛好吗
    并不是所有心力衰竭病人都适合服用地高辛。适合服用地高辛的病人是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即心脏超声检查时,EF(心脏射血分数)<40%或<50%,尤其在心力衰竭急性期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时,可临时应用一段时间的地高辛,可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长期服用地高辛的人群是伴有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病人,尤其是EF下降的病人,可在β受体阻断剂基础上加入地高辛。其他情况不推荐长期使用地高辛,因为地高辛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而且在应用过程中需监测地高辛浓度,尤其是较瘦弱的高龄老年人以及肾功能不全病人,容易发生地高辛过量。不适合此类药物的病人,服用地高辛后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能改善临床预后的药物,现在针对于心力衰竭的药物分为三类,尤其对于EF下降的心力衰竭,如RAAS系统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以及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其中若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RAAS系统阻滞剂更好,针对EF正常的部分心力衰竭病人,通过对症治疗和因治疗,原发病治疗很关键。
    2023-07-31
  • 心衰指标10000多严重吗(视频)

    心衰指标10000多严重吗
    心力衰竭指标1万多即BNP(B型钠尿肽)指标1万多,临床上代表患者病情较严重。目前通过测量血液中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或BNP水平,可以较好地评估心力衰竭指标,指标正常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除外心力衰竭。但指标升高可能部分患者并不是心力衰竭,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功能相对稳定时也可能出现长期的BNP低水平升高。但指标NT-proBNP或者BNP达到1万以上说明心力衰竭程度较重,心脏目前容量负荷较重,心室腔内压力较大。当然BNP指标并不会一直在1万以上,通过积极的纠正心力衰竭的治疗可以回落,回落到何种程度、是否完全正常,需根据患者的基础病因以及整体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在急性期,通过扩血管、利尿以及强心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多数患者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BNP升高还见于右心功能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以及原发性右心功能不全等,长期BNP或NT-proBNP升高,但因左心功能还好,患者憋喘症状不明显。无论如何,若BNP一直呈现升高状态,就需引起警惕并进行积极治疗。
    2023-07-31
  • 心衰的早期症状(视频)

    心衰的早期症状
    心衰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心功能分级也是根据活动耐量情况进行分级,心功能Ⅰ级为正常,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便属心功能下降。若日常家务活或行走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乏力、喘息等症状,便是心功能Ⅱ级,也属心衰早期。有慢性心脏病病史如高血压病人,近期出现血压波动以及上述症状,或有冠心病、长期房颤、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的病人,出现了上述症状,便要警惕,可能出现了心功能波动、早期心衰。需积极进行干预,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可以去医院做相应检查如心脏超声,同时检查血中BNP(B型钠尿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023-07-31
  • 急性低血压的症状(视频)

    急性低血压的症状
    通常急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为各脏器灌注不足,具体如下:1、脑部:可能出现头晕、意识恍惚、嗜睡等;2、心脏:会出现心跳增快、代偿性反应,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冠心病患者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出现胸疼;3、肢体:会出现明显乏力,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等。4、其他部位:严重低血压会出现皮肤湿冷,肾脏方面表现为尿少、血肌酐水平升高。若有急性血压下降,提示出现新疾病,通常较严重,如是否存在心源性血压下降、急性心梗或急性心衰,或恶性心律失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且不稳定等。此外,还可能会出现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包括消化道大出血,血压下降,或感染性休克等。通常血压下降,提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非常警惕,至少应该立即入院,到监护室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而且要寻找病因。
    2023-07-31
  • 引起二尖瓣狭窄的原因(视频)

    引起二尖瓣狭窄的原因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湿性心脏病:多数病人在早期出现急性风湿热,风湿热后2年逐渐形成二尖瓣狭窄。临床上单纯的二尖瓣狭窄可能只占20%左右,多数病人在二尖瓣狭窄基础上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占40%以上;2、退行性改变:如瓣膜钙化,但很少见;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硬皮病等,带来瓣膜改变。二尖瓣狭窄的治疗需根据瓣口狭窄程度,若为轻度狭窄可能需对症治疗和观察,如每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瓣膜狭窄中重度以上,多数病人后期会伴有心律失常,常见为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的治疗原则有转为窦性心律的治疗,可用转律药物,如心律平和胺碘酮静脉推注。后期还有部分病人可能成为持续或永久性心房颤动,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还需考虑抗凝治疗,如瓣膜相关性心房颤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瓣膜狭窄中重度以上,病人状态较好时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如外科瓣膜的成形术或置换术。
    2023-07-31
  • 心脏早搏能运动吗(视频)

    心脏早搏能运动吗
    心脏早搏患者能否运动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具体如下:1、大部分心脏早搏是生理性早搏,早搏数量较少,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早搏数低于100次。患者感觉到早搏发生,但无其他不适。此时对人体以及日常生活并无影响,可以运动,且鼓励运动;2、早搏数量较多如达到1万次以上,可能会感到明显心慌、心悸。此时便不强求多做运动,或是通过运动控制早搏。可用药物控制早搏量,再进行运动;3、室性早搏数量达到1万次以上,或呈现二联律、三联律时,需排除继发性问题,如器质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此时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积极治疗后,在患者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2023-07-31
  • 心室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心室早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心室早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功能性早搏:早搏量在一百次以内的或几百次不到一千次。近期有劳累、紧张、焦虑、饮酒等引发的早搏是阶段性,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消失;2、器质性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器质心脏病都可以引起冠心病、急性心梗、陈旧心梗、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诱发早搏;3、通道异常: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或者左心室室间隔这种起源部位的早搏。数量可能往往非常多,又重现二联律和三联律;4、药物:服用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或者红霉素类药物也会导致早搏;5、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者是低镁都会引发早搏。低钾血症可以通过纠正低钾得到改善,也可以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吃一些钾镁片达到治疗和减少早搏的作用。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