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 痉挛性斜颈能控制吗(视频)

    痉挛性斜颈能控制吗
    痉挛性斜颈可能会影响头颈部肌群的活动、自主能力,因此患者在疾病的最初期,应用药物治疗能够使该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无法治愈。另外,患者也可采取局部注射肉毒素的方式,但是有效时间较短,通常为3-6个月左右,而且随着注射的次数增加,药物效果也会逐渐发生减退。此时患者有效的治疗办法是综合治疗,首选是脑深部电极植入,通过降低病态的肌张力,可恢复原有的正常生理姿态。患者在术后可通过反复调整参数,得到较满意的生活状态,而且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
    2023-08-03
  • 手指再造术后能恢复部分功能吗(视频)

    手指再造术后能恢复部分功能吗
    患者进行手指再造术后可以恢复部分手指的屈、伸,以及拇指的对掌、对指、捏、抓等功能。手指功能恢复程度的提高方法如下: 1、选择恰当适应症; 2、精准修复肌腱和神经,吻合内固定; 3、拆线后被动活动手指,三周后主动或加强被动锻炼,拆除固定后以手指主动功能锻炼为主; 4、术后卧床7-10天,注意观察手指的血液循环,指体的温度、张力和毛细血管反应,根据情况应用镇静止痛、抗凝、抗痉挛和抗炎的药物。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3
  • 多长时间可以确定断指再植成功(视频)

    多长时间可以确定断指再植成功
    通常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的因素为术后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血管危象最常发生于术后前三天,一周后再出现的几率较少。所以判断手指断指再植手术是否成功应观察一周时间,若一周后肢体颜色、肢体温度、表面皮肤张力均与正常肢体相近,可判断肢体再植手术基本成功。若肢体经过康复训练后,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手指,表明再植手术真正成功。
    2023-08-03
  • 断指再植后注意事项(视频)

    断指再植后注意事项
    断指再植最关键、最需要注意的步骤为血管吻合,血管吻合后存在血管内皮化的过程,该过程要求患者在卧床休息,通常为7天左右。 静卧的目的是让患者整个身体状况处于相对稳定的静息状态,因为下床行走、说话可导致血压变化,造成吻合处血管张力变化。张力过高可导致血管破裂,同时血管灌注不足可导致栓塞。 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导致再植手术失败,即手指坏死。因此断指再植后的7天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使血管达到比较好的愈合,从而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2023-08-03
  • 椎管狭窄是怎么回事(视频)

    椎管狭窄是怎么回事
    正常椎管直径>12mm,椎管狭窄是指因骨质增生或先天性因素导致椎管直径<10mm。椎管出现狭窄可压迫椎管内神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四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肌张力增高等。椎管出现狭窄位置不同,病因和表现存在差别,如腰椎管狭窄症,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胸椎管狭窄症,因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颈椎管狭窄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
    2023-08-03
  • 正中神经损伤怎么治疗(视频)

    正中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正中神经损伤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钝性损伤,另一大类是锐器伤。对于钝性损伤,因为神经的连续性是完整的,可以定期观察,1个月为一个阶段进行复诊,看神经恢复的程度,有没有恢复的迹象。如果钝性损伤6个月以上没有恢复迹象,就要考虑手术探查,进行神经修复。对于正中神经的锐器伤,正中神经已经被锐器切割断了,必须进行急诊手术,进行神经的吻合,才能减少神经损伤之后的功能障碍。正中神经损伤手术后,一般需要手部的制动或者肢体的制动。要打石膏维持神经比较低的张力状态,利于神经生长。还要应用一些神经营养的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2023-08-03
  • 足底筋膜炎如何彻底治愈(视频)

    足底筋膜炎如何彻底治愈
    治愈足底筋膜炎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措施:1、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行走、登高,特别是爬台阶比较多的活动,要选择一双足底比较厚、比较软、比较舒服的鞋,避免穿高跟鞋,鞋子越高,足底筋膜受到张力越大,炎症反应会越来越严重;2、温水浴:可以每天足浴,也就是温水浴,水的温度控制在37-39°C之间,每天足浴的时间是半个小时,足浴后擦干脚;3、药物治疗:足底可以涂抹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药膏来缓解疼痛,也可以贴敷中药的膏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果依然疼痛,也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来缓解足底部的疼痛。足底部的疼痛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足底筋膜受到长时间的牵拉性、慢性的劳损所导致。足底筋膜炎恢复的时间没有急性损伤恢复得那么快,同样是在恢复的时间,它需要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愈要有耐心。
    2023-08-03
  • 肌筋膜炎可以自愈吗(视频)

    肌筋膜炎可以自愈吗
    肌筋膜炎需要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无法自愈。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撕裂性损伤,最后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 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明显,局部存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肌筋膜炎疼痛特点是早晨疼痛,中午较轻,傍晚加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较长,因劳累以及气候变化发作。 检查肌筋膜炎患者患部时存在明显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诱发疼痛和放射痛。筋膜修复属于漫长过程,修复过程中筋膜容易再度受到伤害,可能引起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重肌筋膜炎,后期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增添更多痛苦,增加治疗难度。随时间延长,病情进展,肌筋膜炎会导致整个脊柱出现相应问题。
    2023-08-03
  • 什么是肌筋膜炎(视频)

    什么是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但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颈、肩、腰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或慢性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肌筋膜炎好发于腰背部,因此又常称为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次好发于颈肩部及胸背部,是指肌肉和筋膜无菌性炎症反应。若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转入慢性或由于患者受到反复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能反复出现持续或间断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炎常见病因如下: 1、慢性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撕裂性损伤,最后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 2、潮湿、寒冷气候环境为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组织炎; 3、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经常并发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2、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止寒湿侵袭; 3、控制体重,睡硬板床,工作台面高低合适,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垫高电脑显示器,尽量平视、轻微仰视屏幕或将座椅适当降低; 4、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避免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坐1-2小时建议走动,舒展筋骨; 5、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强度需要循序渐进,减少逐步冲击性活动; 6、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需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例如佩戴护腰、护腕、护肘、护膝、护踝、足弓护垫等。
    2023-08-03
  • 怎样确诊肌肉萎缩(视频)

    怎样确诊肌肉萎缩
    确诊肌肉萎缩重点需观察肌肉是否消瘦无力。男性由于皮下脂肪分布较少,相对容易看到,女性皮下脂肪分布较多,局部即便存在消瘦,肌肉萎缩,但可能被皮下脂肪掩盖。这时还需进一步检查,如抽血化验肌酸肌酶是否升高,若由于肌肉的细胞破坏性引起的肌肉萎缩,如肌营养不良、肌炎引起的肌肉萎缩,肌酸肌酶会增高。若由于失神经支配引起的肌肉萎缩,肌酸肌酶为正常水平。另外还需观察肌张力,若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根出现损伤,肌张力可能会降低。也可以做肌电图检查,判断有无失神经的支配,或有肌源性、神经源性的损伤,也是确诊肌肉萎缩的证据。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