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视频)

    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与普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大同小异,因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程度轻,所以针对症状的用药可减少,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剂量,不能过度治疗。 针对病因检查以及病因的处理,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致,不能因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忽略进一步的检查。脑血管的检查、脑血管动脉瘤的处理或血管畸形的处理,均需要按照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进行。 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诊断困难,如果就诊不及时,CT显示的出血不能确定时间,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需要配合腰穿检查进一步确诊,避免误诊、漏诊。因此,如果少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建议做腰穿检查进一步判断,需要签字时,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
    2023-08-02
  • 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视频)

    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
    腔隙性脑梗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避免吸烟; 2、需规范吃药,目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他汀类及服用银杏叶制剂或三七类药物; 3、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属于小血管病变,可合并微小出血灶,有条件的地方应细化检查,进行核磁血管检查,评估微出血灶数量,指导更精准化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以前称为小卒中,其症状较轻微,即使症状轻微的腔隙性脑梗死亦需重视,因腔隙性脑梗死易反复发生。因每次病灶不大,称腔隙性脑梗死。每次病灶均不超过15mm,但反复发生可积少成多,反复病灶累及后,最终患者亦可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出现痴呆、反应迟钝、大小便功能失禁、老年性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等症状。 因此对腔隙性脑梗死,尽管每次发作症状表现较轻,但在临床上亦不能忽视。而腔隙性脑梗死常与高血压血管玻璃样变性有关。针对腔隙性脑梗死,尤其需关注高血压危险因素,其它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亦需积极处理。
    2023-08-02
  • 脑梗死病人的出院指导(视频)

    脑梗死病人的出院指导
    脑梗死患者出院指导十分重要,脑梗死现在提倡全流程化管理,从脑梗死预防到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及出院后的健康随访,均为重要环节。出院指导直接保障出院后随访能否落实,有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脑梗死患者出院指导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需告知患者出院后何为能做,何为不能做,包括饮食、日常起居注意事项,均应给予生活健康指导; 2、出院后用药医嘱,因脑梗死有高复发性,需进行药物预防治疗,且此预防治疗并非短期即可,而是较长时间甚至终身预防,出院指导时,即应给患者一个准确方案; 3、复查指导,建议患者何时复查,包括复查时有哪些重点项目,均应在出院指导中有所体现; 4、需告知患者何种特殊情况应及时就诊,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出现出血性变化等特殊情况时,需及时就诊。因此脑血管脑梗死患者出院,需给予合理出院指导、完整出院指导、有价值出院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脑梗死疾病管理。
    2023-08-02
  • 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的时间(视频)

    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的时间
    脑出血急性期要求必须卧床,但卧床时间长短应根据脑出血疾病种类、出血量、并结合个人危险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进行动脉瘤的病因处理治疗之前,至少卧床2-3周,且绝对卧床,不允许下床活动。因为起床极易再出血,导致危及生命情况出现。 2、对于普通脑出血,如小量脑出血,一般卧床3-5天不再继续出血后,即可在床上进行活动,一般7-10天后甚至可床边、床周进行活动,卧床时间可相对较少。 3、出血量较大,颅压较高,合并症较多患者,可需卧床时间较长。对于这类患者,根据颅压情况、出血量情况,根据出血、水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可能卧床需2周、3周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脑出血之后卧床时间长短和病情相关。但卧床时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出现肺栓塞这些风险,因此现在治疗理念中,即使卧床时,需要给予进行一些被动运动,减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
    2023-08-02
  • 脑出血能喝酒吗(视频)

    脑出血能喝酒吗
    脑出血不能饮酒,饮酒会增加复发风险。但需分疾病时期,因不同时期风险不同。如脑出血急性期,再饮酒风险不可控,绝对不允许饮酒。而脑出血恢复期,如脑出血病因是动脉硬化引起,不推荐饮酒,应严格被管控,因吸烟、饮酒这些因素,均会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饮酒可间接导致动脉硬化继续进展,继续易导致脑出血甚至脑梗死发生。 因此对于脑出血而言,不推荐饮酒,饮酒可增加再出血或合并其它病变风险。脑出血患者,需严格管理好自己,无论从生活上、饮食上,还是治疗上,均应进行积极管控。 脑出血患者需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心态平和:较多脑出血患者均属于脾气暴躁群体,这些患者脑出血发生率较高,再发率亦较高,因此针对脑出血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 2、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不能熬夜,过度疲劳,可诱发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 3、定期复查:脑出血患者吃药较少,常忽略复查。但患脑血管病,即使服药较少,亦需定期进行复查。
    2023-08-02
  • 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后还能放支架吗(视频)

    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后还能放支架吗
    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可以放支架,大脑中动脉在颅内相对来讲为较大血管,直径一般为2-3mm,目前的医学技术可以放支架治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应左侧大脑半球功能区,因此一旦出现堵塞,病人症状比较明显,会出现失语、偏瘫的症状。对于这根血管来说,如果发生闭塞,是否放入支架需进行综合评判,观察远端有无可挽救脑组织。 如果有脑组织存在活动,而且确实出现区域低灌注情况,即供血不够的情况,此时临床上可进行开通治疗,但需在有经验的血管治疗中心进行,而对于其它情况,如果堵塞,开通风险较大,不推荐使用。
    2023-08-02
  • 头晕头痛眼眶痛怎么办(视频)

    头晕头痛眼眶痛怎么办
    头痛、头晕、眼眶痛是常见的症状分为两类,应对方法具体如下: 1、既往存在该情况,且时间较长,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若为该情况,不需紧张,对症处理即可。若无新发症状出现,可按照既往经验对症处理; 2、既往未出现类似的情况或以前有头痛、头晕、眼眶痛,但是此次疼痛性质不同,此时需警惕,针对新出现或再出现但性质发生变化的头痛、眼眶痛和头晕,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可能是新发疾病的征兆,若未进行检查,可能导致疾病延误,甚至出现危险。
    2023-08-02
  • 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是什么(视频)

    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是什么
    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说法并不科学。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类: 1、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外伤、继发于外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2、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最多见动脉瘤,9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动脉瘤导致,还有部分由脑血管畸形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还有其它病因导致。
    2023-08-02
  •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最佳时间(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最佳时间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的最佳时间是6小时以内,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有条件地延长到24小时。随着医学进步的发展、医学材料层出不穷的进展,医疗技术日益进步,取栓治疗能够很快实现血管再通,缓解病人的症状。但是在特定环境下方可进行,即病情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导致大血管堵塞才可选择这样的治疗。且治疗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医学称时间窗,超过时间窗取栓并无益处,甚至有很大的坏处。 时间窗即时间限定点,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是6小时以内可进行,当然越早越好。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来讲,如DAWN研究、DEFUSE 3研究,发现对于有些患者在6-16个小时,甚至6-24个小时里也可能获益。对于病人来说,可适当延长到24小时,但是目前普遍认为超过24小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讲,不推荐使用取栓治疗。
    2023-08-02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护理(视频)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护理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相对的,其危险性大多数比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性要小。因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有外伤病史,因外伤导致部分血管破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并无特殊性,关键在治疗,护理方面可能更多要求保持患者平卧位,以及观察病情变化。针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及处理的关键点如下: 1、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创伤后若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出血量继续增多,也会造成生命危险,需及时处理,甚至有时需手术止血; 2、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因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原本清亮的蛛网膜下腔液体脑脊液变成血性,所以可做脑脊液置换改善症状; 3、注意有无其他合并症,如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耳漏等情况,如果有相应情况,还需预防颅内感染。所以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键处理方面,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及伴随的并发症,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