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

  •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
    慢性骨髓炎手术指征主要以下几点: 1、病灶周围软组织纤维瘢痕化、骨骼受侵蚀造成缺血坏死、骨质反复炎性增生、骨质硬化、髓腔封闭、脓液积聚和死腔形成等,机体免疫力和药物难以达到病灶的局部,为细菌潜伏和繁殖提供条件; 2、慢性窦道形成并长期存在,而且窦道长期存在,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窦道周围皮肤产生癌变; 3、耐药菌株产生、混合感染等,难以筛选出有效抗菌药物,慢性骨髓炎病人往往在做细菌培养时,骨内细菌和窦道细菌不一致,所以在术中取样,不光在术前要取样,术中取样时还要做到术中多处取样,来达到选择敏感抗生素的目的。 基于以上原因,慢性骨髓炎治疗注定是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原则,如炎症急性发作时脓液引流不畅,导致全身中毒反应,急性炎症已控制,包壳骨形成后有室腔或者窦道,都建议手术治疗。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可以痊愈吗(视频)

    慢性骨髓炎可以痊愈吗
    彻底清创是慢性骨髓炎治疗关键。现在骨大段切除术是根治骨髓炎理念,越来越被关注。术中形成的大段骨缺损可采用骨搬移术治疗。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是治疗技术的一次革命,部分医院采用伊里扎洛夫环形外固定架,通过骨搬移治疗慢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取得良好疗效。其适应症是局部炎症感染蔓延骨干,大段骨被脓液侵蚀、浸泡出现缺血坏死,彻底清创不容易,感染不容易控制,大段病骨切除与彻底清创同时进行,在彻底清创基础上接着将感染骨干整段去除,慢性骨髓炎可以得到根治。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表现(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表现
    慢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骨髓炎、开放骨折或创伤演变而来。 非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少,急性期全身症状表现为疼痛、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流脓,相对静止期时好时坏、时轻时重。 急性发作约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作一次,体温可升高1℃-2℃,封闭的窦道口可开放排出大量脓液,有时甚至掉出死骨,窦道时而闭合、时而开放甚至长期不愈,体质下降时诱发急性发作。 多年的窦道比如20-40年窦道要警惕恶变,患肢增粗、变形、骨骼形状不规则、表面皮肤菲薄、颜色发暗、色素沉着有多处瘢痕,窦道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常有脓液和死骨排出,长期反复发作,骨骼多次手术使得骨骼扭曲变形、增粗。 因肌肉挛缩出现邻近关节畸形,儿童往往因骨骺破坏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使肢体出现短缩畸形。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CT表现(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CT表现
    CT对慢性骨髓炎骨质破坏程度以及累及的软组织内气体、窦道有很好分辨率,能够显示死骨片。骨质破坏CT表现为局限骨密度降低区,边缘不规整,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脓液,也可见高密度死骨。骨皮质中段常与髓腔内破坏灶相邻,骨质增生硬化表现为骨皮质增厚,在干骺端低于骨松质和骨髓腔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和增多,慢性骨髓炎病因往往是死骨存在,恰恰CT能够准确反应死骨位置、大小,为术中定位以及开槽定位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CT在慢性骨髓炎诊断中有很重要位置。
    2023-08-03
  •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是怎么回事(视频)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是怎么回事
    桡神经感觉支又称为桡神经浅支,主要管感觉。桡神经感觉支在前臂位置表浅,容易受到外部压迫,比如手表表带过紧或者手铐过紧,都可以导致桡神经浅支压迫产生相应症状,需要用力旋前、旋后或腕尺偏屈曲的重复性工作,比如使用螺丝刀、长时间用笔或打字是本病易患因素之一。前臂旋前时,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腱,屈曲运动过程中,桡神经浅支受到牵拉,长此以往引起局部水肿或压迫,造成慢性神经压迫,产生桡神经浅支支配区域感觉障碍,表现以手背、虎口区域麻木为主,功能上不产生任何影响。
    2023-08-03
  •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视频)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
    腓总神经卡压症顾名思义就是腓总神经受到卡压引起的综合征。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骨筋膜管内被卡压引起本病,损伤和体外压迫为常见病因,主要表现为足与小腿外侧痛、麻木、运动障碍、踝背伸及指背伸无力,踝外翻力减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及足外侧可有感觉障碍。腓骨颈处可有压痛和Tinel征。最常见的是在手术后,病人比较瘦,肢体外旋导致神经压迫,或者石膏压迫导致神经症状。腓总神经卡压出现症状后如果发现及时,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消除病因,比如解除压迫,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电疗、指导功能锻炼后,观察恢复情况,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没有明显恢复,或者因为包块压迫引起,需要通过手术探查、松解,取得良好效果。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X线表现(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X线表现
    感染性骨不连在影像学检查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骨折线吸收阶段; 2、形成骨吸收带; 3、进行性骨折端硬化并伴有骨折线消失。 明确诊断通常需要多种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利用X片诊断分期和感染进程的评估较为重要。在骨感染发生的最初几周内,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但当骨折发生为骨不连时,感染征象明显,可明确诊断。X片最早发生改变通常在感染几周后,其特征为陈旧性不活跃的感染病灶,边缘不齐、骨皮质增厚、骨膜增厚、骨痂硬化、活跃感染性骨不连,以软组织肿胀和骨皮质、骨痂破坏为特征,并存在骨膜反应。随着时间推移,骨质破坏非常明显或有死骨形成,则可明确诊断。
    2023-08-03
  •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视频)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因感染而阻碍骨愈合,骨愈合停止,直至无法实现骨愈合的状态。因此无论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均可由于骨切除而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有时也可因为炎症骨吸收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的病型多种多样,包括骨髓炎治疗后感染复发致常年骨愈合停止的情况,或者伴有急性炎症、感染已经控制但仍存在骨不连的情况。其基本治疗策略为控制感染,术前进行X线、CT、磁共振检查,把握病变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包括骨修复重建的方法,这些术前计划都非常重要。最终决定影响着在术中用肉眼确定的切除范围,这个判断必须熟练。一般清除后需无不良肉芽组织,直至可观察到出血。因此,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应到专门治疗骨髓炎的专科进行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或术后感染; 2、接骨板固定骨髓炎:髓内钉固定后骨髓炎,针道骨髓炎; 3、骨肿瘤术后感染; 4、感染性Charcot关节:先天性脊柱裂孔、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因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局部压疮、破溃深达骨质致骨坏死、骨吸收,形成感染性骨不连,甚者大段骨缺损; 5、全身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肝肾衰竭、慢性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等。 感染性骨不连形式各种各样,每一种形态的骨不连治疗方针有所不同。Muller将骨不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血管丰富型及肥大型,骨折端富有活力,可产生明显的生物反应。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象足形骨不连:主要由于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固,制动不充分或者负重过早所引起;(2)马蹄形骨不连:骨折端轻度肥大,骨痂很少,这是由于钢板和螺钉固定不牢固,有少量骨痂形成,但不足以连接骨折端,并且可能存在少量的硬化;(3)营养不良型骨不连:骨折端缺乏骨痂,主要发生在骨折端明显移位分离或内固定时骨折端未能准确对位。第二大类的骨不连是缺血性骨不连,也叫萎缩性骨不连,里面也分了几型,包括:(1)扭转楔形骨不连:特点是两骨折端中间有一块缺乏或无血供的骨片,可于一端愈合,而另一端没有连接,主要见于钢板螺钉固定的胫骨;(2)粉碎性骨不连:存在一个或多个死骨片,无任何骨痂,多见于钢板断裂时;(3)缺损性骨不连: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继发性骨髓炎或因肿瘤切除的部分骨干;(4)萎缩性骨不连:中间骨片缺失,缺失区被瘢痕组织所填充,骨折端出现萎缩、骨质疏松。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方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方法
    感染性骨不连的诊断,因感染性骨不连病情各种各样,可分为多种类型,有感染已经控制的骨不连,也有感染正存在的骨不连,要细致地听取患者的病史和全部经过,并认真阅读整个病例中的X线检查。如果有可能要争取之前的主治医师提供情况,未确定是否有感染要充分考虑以下检查: 1、单纯X线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骨缺损和无骨缺损两种,还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萎缩性骨不连和肥大性骨不连,如果伴有死骨则表现为骨硬化; 2、CT检查:高能CT可把握假关节,以及在单纯X线上不能判断的X线状态都能够进行客观地判断; 3、磁共振检查:由感染的局部能够充分的判断骨髓内的病灶范围和周围炎症,波及瘘孔都能被描绘,病灶范围在骨髓内有扩大的情况。最终切除范围和病灶清除范围,要在术中用肉眼观察来决定,PET-CT也被应用于临床。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
    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则有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可能。慢性骨髓炎的危害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复归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生骨折手术后的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适当治疗。及时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不会发生骨坏死,但若不经适当治疗,复发率依然很高。原则上必须进行手术,不手术仅依靠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一旦完全进入慢性化,可成为难治性骨髓炎,反复再发,复发的危险性高,非手术治疗困难。因此最好在没有进入慢性化之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骨折等外伤性骨髓炎发生骨缺损,在有异常性呈现时可表现为假关节,需要进一步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