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

  • 骨髓炎严重吗(视频)

    骨髓炎严重吗
    骨髓炎如果能够得到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如果病程到慢性骨髓炎,很难彻底根治,患者全身症状虽然消失,但骨内仍有一处或多处脓性物、感染性肉芽组织和死骨病灶,在许多年内可间断出现感染急性发作,休息、抗生素治疗常常有效,根治一般需要彻底的外科清创和无效腔处理联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慢性骨髓炎病人往往合并多发疾病、免疫缺陷,治疗方法选择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慢性骨髓炎有发生恶变风险,但发生率较低,在骨髓炎当中,严重的骨髓炎主要是指慢性骨髓炎,因慢性骨髓炎是个长期消耗性疾病,会导致病人各方面机能下降,在处理慢性骨髓炎中有很多难点,当然随着技术进步,现在也能够有效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2023-08-03
  • 什么是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视频)

    什么是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幼儿、少年及青春早期,10岁以下患者占80%,男女患儿之比约4:1,男孩较多,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胫骨、肱骨、股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桡骨及髂骨,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以高热、局部肿胀、剧痛为特征,早期因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晚期可因化脓感染而破坏骨及其它组织造成残疾。本病发生与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息息相关,病程可持续3-4周,如果窦道形成脓出,患者高热会消失,全身症状减轻。
    2023-08-03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怎么治(视频)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怎么治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需要多层面的手段,除了抗生素抑制、外科手术清创和重建外,还应考虑到患者的伴随疾病,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如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戒烟和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慢性骨髓炎如不手术难以治愈,抗生素很少能彻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慢性骨髓炎的根治一般需要彻底的外科手术清创和无效腔处理,联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局部手术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并辅助营养支持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限制窦道的分泌。治疗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慢性骨髓炎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因为可能会造成骨头缺损、皮肤缺损。此时往往需要使用显微外科手段干预,如骨瓣移植、骨皮瓣移植。
    2023-08-03
  • 骨髓炎手术能根治吗(视频)

    骨髓炎手术能根治吗
    慢性骨髓炎骨大段切除术根治骨髓炎的理念越来越被关注,其所形成的大段骨缺损可采用骨搬移术治疗。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是治疗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我院采用伊利扎诺夫环形外固定架,通过骨搬移治疗慢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其适应症是局部炎症感染蔓延骨干,大段骨被脓液侵蚀、浸泡,出现缺血性坏死,不易彻底清创,感染不易控制。大段病骨切除与彻底清创需同时进行,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将感染骨干整段去除,骨髓炎即可根治。伊利扎洛夫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在我院使用约1千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3-08-03
  • 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视频)

    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起病后14天内,骨骼X线片往往无异常,但可显示有软组织肿胀及深层肌肉层次模糊不清的征象。骨骼最早的X线变化是骨髓内渗出物引起的骨髓模糊,可出现在发病后10天左右,继之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其后局部充血和坏死,引起骨小梁吸收。随病变发展,骨皮质可见新生骨生成,多数患者此时才可通过X片诊断为骨髓炎。X片典型征象为局部充血和坏死,引起骨小梁吸收,在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破坏区。此后该处骨膜被掀起,显示与骨干平行的层状新骨,随后骨松质破坏增加,呈现虫蚀样散在性破坏征象。其范围逐渐向骨髓腔和骨干方向扩展,使骨皮质内外侧面均呈现虫蚀样影像,若有死骨则高于周围骨密度。
    2023-08-03
  •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是怎么回事(视频)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是怎么回事
    桡神经感觉支又称为桡神经浅支,主要管感觉。桡神经感觉支在前臂位置表浅,容易受到外部压迫,比如手表表带过紧或者手铐过紧,都可以导致桡神经浅支压迫产生相应症状,需要用力旋前、旋后或腕尺偏屈曲的重复性工作,比如使用螺丝刀、长时间用笔或打字是本病易患因素之一。前臂旋前时,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腱,屈曲运动过程中,桡神经浅支受到牵拉,长此以往引起局部水肿或压迫,造成慢性神经压迫,产生桡神经浅支支配区域感觉障碍,表现以手背、虎口区域麻木为主,功能上不产生任何影响。
    2023-08-03
  •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视频)

    什么是腓总神经卡压症
    腓总神经卡压症顾名思义就是腓总神经受到卡压引起的综合征。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骨筋膜管内被卡压引起本病,损伤和体外压迫为常见病因,主要表现为足与小腿外侧痛、麻木、运动障碍、踝背伸及指背伸无力,踝外翻力减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及足外侧可有感觉障碍。腓骨颈处可有压痛和Tinel征。最常见的是在手术后,病人比较瘦,肢体外旋导致神经压迫,或者石膏压迫导致神经症状。腓总神经卡压出现症状后如果发现及时,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消除病因,比如解除压迫,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电疗、指导功能锻炼后,观察恢复情况,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没有明显恢复,或者因为包块压迫引起,需要通过手术探查、松解,取得良好效果。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症状(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症状
    感染性骨不连病型多种多样,包括骨髓炎治疗后感染复发致常年骨愈合停止,如髓腔封闭、炎症吸收、伴有急性炎症,或者感染控制后仍发生骨不连,并发感染一般均存在窦道或者皮缺损、骨外露、骨折不愈合、有异常活动或肢体短缩畸形、肢体功能障碍。感染性骨不连,顾名思义骨不连、骨折不愈合,即肢体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骨干部位、关节部位不能起到骨骼的支撑作用,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加上并发感染,对骨愈合相当于雪上加霜,使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非常棘手。感染性骨不连因为病程长,多次手术往往会造成皮肤缺损、骨头缺损,从而导致肢体短缩、肢体畸形。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外固定矫形技术治疗该疾病。
    2023-08-03
  •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视频)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因感染而阻碍骨愈合,骨愈合停止,直至无法实现骨愈合的状态。因此无论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均可由于骨切除而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有时也可因为炎症骨吸收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的病型多种多样,包括骨髓炎治疗后感染复发致常年骨愈合停止的情况,或者伴有急性炎症、感染已经控制但仍存在骨不连的情况。其基本治疗策略为控制感染,术前进行X线、CT、磁共振检查,把握病变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包括骨修复重建的方法,这些术前计划都非常重要。最终决定影响着在术中用肉眼确定的切除范围,这个判断必须熟练。一般清除后需无不良肉芽组织,直至可观察到出血。因此,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应到专门治疗骨髓炎的专科进行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或术后感染; 2、接骨板固定骨髓炎:髓内钉固定后骨髓炎,针道骨髓炎; 3、骨肿瘤术后感染; 4、感染性Charcot关节:先天性脊柱裂孔、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因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局部压疮、破溃深达骨质致骨坏死、骨吸收,形成感染性骨不连,甚者大段骨缺损; 5、全身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肝肾衰竭、慢性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等。 感染性骨不连形式各种各样,每一种形态的骨不连治疗方针有所不同。Muller将骨不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血管丰富型及肥大型,骨折端富有活力,可产生明显的生物反应。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象足形骨不连:主要由于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固,制动不充分或者负重过早所引起;(2)马蹄形骨不连:骨折端轻度肥大,骨痂很少,这是由于钢板和螺钉固定不牢固,有少量骨痂形成,但不足以连接骨折端,并且可能存在少量的硬化;(3)营养不良型骨不连:骨折端缺乏骨痂,主要发生在骨折端明显移位分离或内固定时骨折端未能准确对位。第二大类的骨不连是缺血性骨不连,也叫萎缩性骨不连,里面也分了几型,包括:(1)扭转楔形骨不连:特点是两骨折端中间有一块缺乏或无血供的骨片,可于一端愈合,而另一端没有连接,主要见于钢板螺钉固定的胫骨;(2)粉碎性骨不连:存在一个或多个死骨片,无任何骨痂,多见于钢板断裂时;(3)缺损性骨不连: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继发性骨髓炎或因肿瘤切除的部分骨干;(4)萎缩性骨不连:中间骨片缺失,缺失区被瘢痕组织所填充,骨折端出现萎缩、骨质疏松。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
    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则有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可能。慢性骨髓炎的危害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复归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生骨折手术后的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适当治疗。及时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不会发生骨坏死,但若不经适当治疗,复发率依然很高。原则上必须进行手术,不手术仅依靠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一旦完全进入慢性化,可成为难治性骨髓炎,反复再发,复发的危险性高,非手术治疗困难。因此最好在没有进入慢性化之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骨折等外伤性骨髓炎发生骨缺损,在有异常性呈现时可表现为假关节,需要进一步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