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

  • 剖腹产缝合几层(视频)

    剖腹产缝合几层
    剖腹产的伤口常规应缝合7-8层,但不同医院进行剖腹产以及缝合的方法存在差异。剖腹产切口下是皮下脂肪、筋膜、肌肉以及子宫,对于子宫可进行单次的褥式缝合,也可进行两层的缝合。不同医院剖腹产缝合的层次存在区别,但通常在7-8层,所以剖腹产的损伤较大。剖腹产属于产科的大手术,通常用时在1小时左右并且并发症较多。常规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麻醉意外以及伤口延期愈合,剖腹产孕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高于自然分娩的孕妇。剖腹产后应完善避孕,若再次怀孕可能会造成瘢痕妊娠或胎盘植入、胎盘低置等情况的出现。所以剖腹产存在较多的远期并发症以及近期并发症,存在顺产条件的孕妇应尽量选择顺产。
    2023-08-02
  • 剖腹产患者月子里注意什么(视频)

    剖腹产患者月子里注意什么
    剖腹产患者月子里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1、注意饮食:剖腹产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剖腹产术后,患者吸收能力和肠蠕动能力恢复较慢,所以剖腹产孕产妇应根据胃肠道恢复程度进食,但不能一次进食太多,容易造成继发性肠梗阻。因为多数剖腹产术后患者2天即可恢复肠蠕动,3-4天即可出院,出院时,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弱。因此,患者剖腹产术后建议食用易吸收、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肠粘连、肠梗阻;2、注意运动:剖宫产属于产科大手术,手术操作时间约为1个小时,容易继发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应多活动,避免血栓形成;3、注意避孕:剖腹产术后,患者应注意避孕,如果再次怀孕与剖腹产间隔时间较近,容易出现瘢痕妊娠或低置胎盘等并发症。
    2023-08-02
  • 剖腹产怎么排恶露快(视频)

    剖腹产怎么排恶露快
    剖腹产后促进恶露尽快排出的常见方法如下:1、早活动:鼓励产妇早下地、多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排气,尽快恢复正常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2、药物:可以服用益母草、生化汤等中药,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恶露排出。如果剖腹产术后不下地活动,容易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肠蠕动不恢复,则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排气时间越晚,进食时间越晚,不易下地活动,则恶露排出较慢。中国有坐月子的习惯,很多坐月子的孕产妇活动较少,可能会引起静脉窦血栓或者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情况,妨碍恶露排出。如果久躺不起,不进行活动,子宫有一定弯曲度,恶露不能排出,会在宫腔淤积,可能造成晚期产后出血。
    2023-08-02
  • 妊娠期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视频)

    妊娠期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
    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三个因素,孕期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孕期雌激素水平增高诱导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以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都比正常孕妇增加5%以上。生理变化会使围产期出血减少或使产后胎盘剥离面血管迅速形成血栓,这是防止产后出血的重要生理机制,还可以使妊娠女性发生栓塞性疾病风险比未怀孕的女性增加5-6倍。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减少,淤积在下肢、盆腔,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怀孕期间活动减少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其它包括吸烟、肥胖、高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 如果孕妇存在明确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家族史或原本存在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发生血栓概率成倍增加。对于预防需要合理调控孕期体重,增强活动、减少久坐、久卧所致的血流淤滞。在产检时需要关注凝血功能中D-二聚体变化,若D-二聚体升高需要到血液外科咨询情况,完善下肢血管B超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穿医用弹力袜,主要目的是促进深静脉回流,改善血液滞留状态。不但可帮助孕妇缓解下肢肿胀、沉重感,还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塞。
    2023-08-02
  • 椎管肿瘤术后病人护理方法(视频)

    椎管肿瘤术后病人护理方法
    椎管肿瘤术后,病人往往大部分都是卧床,患者卧床后主要的护理方法如下: 1、应该勤翻身,翻身时要注意使病人头颈和身体的躯干保持轴向的翻身,要定时翻身,2小时翻身一次; 2、要注意病人的褥疮,即身体的压疮,也主要是通过翻身预防。注意局部的骨性隆突,比如髂骨嵴或者脚踝等骨性隆突的部分,要采用柔软棉垫进行保护,局部经常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因为椎管肿瘤患者术后,往往下肢都有些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卧床时间长且不活动,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造成很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护理上也应该加强。如果患者术后的双下肢能动,那么建议患者应该多在床上进行下肢的屈伸训练。如果患者的双下肢不能活动,由家属来帮助患者完成相关动作,比如对小腿或者大腿肌肉进行揉捏,定期做髋关节、膝关节屈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4、要定期为患者的正常饮食加强营养,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使其术后可及早康复。
    2023-08-03
  • 运动后晕倒会不会猝死(视频)

    运动后晕倒会不会猝死
    运动后晕倒,可能会导致猝死。运动后出现晕厥有较多原因,比如心脏原因,较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也可能有基础的心脏结构性改变。部分人可能有下肢静脉血栓,运动时突然出现肺栓塞,也会危及生命,所以运动可能导致猝死。有基础疾病的人,要注意防止剧烈运动,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果有严重心脏疾病,不管是心律失常,还是结构改变,一定要提前通知他人,如学生一定要告知老师,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有些人长期伏案工作,运动时突然出现晕倒,可能是肺部损伤或者其他原因,及时就医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发生意外,危及生命,即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将患者送到医院里,综合的抢救措施可能会挽救患者生命。此外个人体质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运动可能导致晕厥,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上述情况,与个人体质、基础疾病都有一定相关性。要了解自己情况,适量运动是较好的选择。
    2023-08-03
  • 脊髓损伤严重吗(视频)

    脊髓损伤严重吗
    脊髓损伤是一种灾难性损害,多由外伤引起,可以导致人体多方面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是在较高能量的损伤下出现的,如高处坠落、工况损伤、交通事故损伤等等,又分完全损伤和不完全损伤两种情况。患者常伴有其它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所以是比较严重的创伤。 很多患者会出现瘫痪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是高位截瘫,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且不能下床活动,会经常出现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和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脊髓损伤以后,要积极康复治疗,采用被动关节松动、理疗、器械训练等,减少并发症,同时还能促进恢复,改善肢体功能。
    2023-08-03
  •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视频)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
    脊髓损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其预防方法具体如下: 1、尿路感染:主要是尿不尽,患者应记录排尿日记,训练进食、喝水习惯,患者及家属学会间歇性导尿。如果患者上肢不能够进行导尿,再由家属完成。如果患者家庭特殊,无法进行间歇导尿,如果是严重尿潴留,影响到肾功能这类患者可以进行膀胱造瘘,防止肾功能障碍; 2、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在早期时主要是抗凝药物应用、气压治疗、下肢被动运动,必要的时候穿弹力袜; 3、如果躺在床上、坐轮椅的时候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本身肌肉无力,植物神经功能障,特别容易导致褥疮。对于褥疮,需要穿棉质衣服,容易吸汗的衣物,睡觉、坐椅要比较平整柔软,轮椅一定要合适,间隙把臀部腾空,使屁股受压减少; 4、患者可能还并发心肺功能降低,心肺功能耐力的降低,可进行呼吸的训练。此时可做扩胸运动,做上举运动,把上肢力量加强,这样对的心肺功能训练,心脏耐力心肺功能改善都非常实用,也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2023-08-03
  • 老年人腰椎骨折保守卧床多久(视频)

    老年人腰椎骨折保守卧床多久
    老年人腰椎骨折,不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短,需根据骨折严重程度、患者状况及治疗方法等决定,注意情况如下:1、如果老人腰椎骨折较轻微,通过卧硬板床4周左右,骨折可达到初步愈合,可以在腰部腰围保护的情况下逐渐坐起,并逐渐下地活动;2、如果老人腰椎骨折严重程度偏重,即压缩性骨折的程度较重,卧床时间可能会延长到6周甚至8周,待骨折愈合后,可在腰围保护下逐渐坐起、下地。老人腰椎骨折后不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卧床时间为4-8周,因时间较长,所以卧床期间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老人腰椎骨折后,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建议做微创手术,可迅速使骨折部位稳定,疼痛可在1-2天内消失,3-4天后即可下地,可明显减少各种卧床并发症。
    2023-08-03
  • 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应注意哪些(视频)

    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应注意哪些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较多,具体情况如下: 1、遵从医嘱:避免进行高危动作,以免造成手术失败、引起并发症; 2、早期下床: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 3、积极、适量功能训练:患者术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适量锻炼,过度锻炼可造成伤口周围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水肿。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