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松

  • 倒退型自闭症症状(音频)

    倒退型自闭症症状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自闭症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有一些自闭症的症状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改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种能力倒退、退化的现象,大约占到20%左右。像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智力状况、言语的水平,原来有或者是行为改善的现象,现在又重新出现,出现倒退这种现象。针对这些患者,大部分很难再恢复。\n这些自闭症患者具有自闭症常见的症状,语言交流、语音表达或者一种语言不能理解,往往不能和同伴、同年的小孩建立友谊,在一起不能玩耍。存在刻板重复行为动作,这些机械动作如果被打破以后就会出现情绪症状,会情绪暴躁。大部分自闭症患者都有智力障碍,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有一些患者症状会有改善,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不恰当的行为都会有所改善。而这些倒退型自闭症,原来自闭症的症状又会逐渐加重,甚至回到原来当初的水平。
  • 精神病和抑郁症一样吗(音频)

    精神病和抑郁症一样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疾病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类型的精神疾病,其中有器质性精神疾病、重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各种神经症等,主要情况如下:\n1、抑郁症:是一个单独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协调性降低,此种症状有情绪低落、愉快感减退、兴趣感缺失,还有失眠、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性欲下降、认知功能下降,会出现明显的消极想法和消极行为。抑郁症的发病多呈发作性,经过积极的抗抑郁药治疗能够缓解比较彻底,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状态,常用的抗抑郁药,像SSRIs和SNRIs类药物都能够较好的改善抑郁症状。此外,抑郁症患者可能伴有其它精神病性的症状,像妄想、幻觉、强迫、焦虑等,上述症状可随着抑郁症的改善而改善。\n2、精神病:是一个总的概念,该疾病需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像精神分裂症,可以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用心镜稳定剂作为基础进行治疗,躁狂患者需要用抗躁狂的药进行治疗,而分离转换障碍或应激相关障碍,主要使用心理行为治疗。
  •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包括哪些(音频)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包括哪些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有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相对应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平淡、言语频发、意志及活动减退等。在阳性症状量表里面,把阳症状定义为妄想、联想散漫,以及幻觉行为、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其中妄想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以及非血统妄想,这些妄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比较常见。在思维联想方面可以出现联想的散漫、思维结构的松质、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还有病理性赘述、思维黏滞、思维中断,以及持续性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言语,还有思维云集、思维插入等。\n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夸大,认为自己是名人,自己有超级才能。患者有猜疑症状,认为有人要加害自己。幻觉相关症状包括异类性幻觉、命令性幻觉、评论性幻觉,还有行为紊乱、情绪不协调等,这些常常都是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都为发作性,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治疗,对这些阳性症状的效果比较好。如果短期治疗后效果不好,可以联合两种药物来同时治疗,也可以使用物理治疗,能够尽快的消除这些阳性症状。
  • 精神疾病什么时候能好(音频)

    精神疾病什么时候能好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不同的精神疾病缓解的时间不一样,经过药物治疗后,早期急性精神病的症状大约4-6周会有明显的效果,后期的巩固和维持治疗需要2-3年的时间。发病时间比较短,如急性发作性的疾病,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好,若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且不及时治疗,则效果可能会差一些。有些精神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像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差。焦虑症的患者会有很多躯体化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会伴有个性方面的焦虑和认知方面的歪曲,在治疗时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有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在情绪高涨时需要用抗躁狂药物,在情绪低落时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心境稳定剂。\n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有可能会出现转相现象,有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好,如偏执型精神病等,主要以系统性的妄想为主,工作、生活能力基本上完好,在涉及到妄想这种症状的情况下,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精神异常的现象,这种症状可能会长期存在,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有可能会在症状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的现象。
  •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音频)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很多精神疾病都有遗传的特性,常见疾病如下:\n1、自闭症: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于90%,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约是30%,遗传度可以达到90%以上。\n2、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家族总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如果父母亲均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女患病率远高于父母之一患病的概率。\n3、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倾向比精神分裂症、重型抑郁症更加突出,是正常对照人群的8-18倍。如果父母双方均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患病的概率能达到70%左右。\n4、抑郁:与遗传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家系研究发现,患者一级亲属抑郁症的发病概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3倍,血缘关系越近,同病率越高,父母、兄弟、姐妹的同病率是20%左右,而堂兄弟、姐妹的同病率只有2.5%。经过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是90%,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约是40%。\n4、其它精神疾病:像焦虑症、强迫症也有遗传的特性。
  • 精神病是什么原因(音频)

    精神病是什么原因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大致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因素、神经生化递质方面的改变,还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常见情况分析如下:\n一、遗传因素:有很多精神疾病跟遗传都有关系,研究发现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同病率较异卵的双生子同病率高。\n二、心理社会因素:像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转换障碍,都与重大的生活事件和负面的生活事件有关系,这些疾病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往往能够缓解。\n三、其他因素:有些疾病遗传特性比较明显,像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或者多动症,遗传概率比较高,同时这些疾病还与环境因素以及神经系统的免疫缺陷、神经细胞的损伤、后天的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n总的来说,精神疾病的原因与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比较密切,遗传基因在疾病发病中起着基础的作用。目前精神疾病主要通过改变中枢神经递质的药物,而起到治疗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副反应,同时也可以增加心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间歇性精神疾病可以痊愈吗(音频)

    间歇性精神疾病可以痊愈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间歇性精神疾病相对于持续性精神疾病预后比较好,间歇性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有很好的缓解期,在缓解期间往往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的交往能力保持比较好。典型的容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类疾病在发作时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在缓解期没有任何精神症状。\n躁狂发作的时候有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在抑郁发作时有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意志活动减退、明显的消极想法和消极行为、睡眠障碍,这些症状经过抗抑郁、抗躁狂的药治疗,往往缓解的比较彻底。双相情感障碍也会有情绪的高涨和低落,在治疗上使用心境稳定治疗为主,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时,分别使用抗躁狂和抗抑郁的药,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转相,也就是说躁狂有可能转为抑郁,抑郁也可能会转为躁狂。有一些精神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像分离转换障碍,往往也是发作型,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如果精神症状比较明显,像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可以对症使用一点这方面的药来改善症状,这一类的疾病也容易反复,但是可以痊愈。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久有效果(音频)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久有效果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影响抗精神病药效果的有很多因素,如给药速度和剂量,快速给药、较高质量往往见效比较快。不同抗精神病药的半衰期不同,一般要经过3-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才能达到稳态的水平。对于大部分口服抗精神病药,见到明显效果需要4-6周的时间,在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n药物使用的主要方式和剂型大部分是口服片制剂,也有口服水剂、快速崩解片、注射水剂、油剂、缓释剂,对于治疗依从性不好者,可以选择注射长效针剂。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精神药物通过酶代谢,有的药物可能对酶有抑制作用,也有的药对酶有诱导作用,从而影响了药物浓度。有的患者属于弱代谢型,有的患者属于超高代谢型,不同患者对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体内药物与蛋白结合的程度、体内蛋白的含量不同、药物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以上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有哪些(音频)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自闭症的游戏又叫康复训练,常用的有视觉方面游戏、社交活动游戏、语言表达游戏、有目的运动游戏,上述游戏有理论支持,是一种科学训练方法。自闭症患者视觉加工具有优势,可以补充其听觉加工、组织能力方面不足的有效工具,像利用图片交换回答简单的问题,提升自闭症患者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人际交往训练符合心理缺陷理论,自闭症儿童缺乏对他人心理的推测能力、共同注意障碍、没有目光接触、不能共同注意、不能分辨他人的表情,也就不能形成社会参照能力,更不能分享交往过程的感觉和经验,故不能与亲人之间建立感情联系和友谊。\n该方面训练是由父母亲和训练者主导,例如目光对视、表情辨认、捉迷藏、“二人三条腿”游戏、抛接球运动,训练中要求训练者和父母表情丰富夸张,语调需要抑扬顿挫;还有“地板时光”运动,家长和老师根据患者活动兴趣决定训练内容,配合儿童的活动。在训练中不能制造变化、惊喜、困难,引导孩子在自由、愉快的运动时光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活动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 长期心情不好有什么危害(音频)

    长期心情不好有什么危害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长期的心情不好直接可以导致人体身体、心理状态的变化,包括免疫力变化、抵抗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睡眠障碍,会出现高级认知功能的受损、食欲改变、体重下降,整个精神活动都会由于情绪不好而严重受到影响,具体处理如下:\n1、轻度: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我认知的改变,以及结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能够缓解。\n2、重度:比较重的心情不好,如焦虑症、抑郁症,出现严重的生理性的躯体化症状,包括头痛、心慌、心悸,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肌肉的紧张震颤、失眠、记忆力下降,还会伴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这些症状已经构成了病态,达到了焦虑和抑郁的诊断标准,可以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来治疗,能够缓解这些症状。缓解以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