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明

  • 脑干出血的原因(视频)

    脑干出血的原因
    脑干出血属于神经系统急重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率的上升,脑干出血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脑干出血的发病原因较多,其中高血压是引起脑干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微小血管破裂所致。此外,海绵状血管瘤、卒中等也可引起脑干出血。如出血量小,可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减少出血;如出血量大,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和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
    2023-08-02
  • 颅底肿瘤包括哪些(视频)

    颅底肿瘤包括哪些
    专家提示: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颅底肿瘤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前颅窝底肿瘤、中颅窝底肿瘤、后颅窝底肿瘤等; 3、根据不同的组织来源:可分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软骨瘤、脊髓瘤等。 肿瘤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肿瘤体积较小,未侵犯较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如肿瘤侵犯较大的血管和神经,不能通过手术分离,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2023-08-02
  •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吗(视频)

    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大吗
    颅底肿瘤是生长在颅底部,即大脑下方的肿瘤,临床上通常采用开颅手术、经鼻蝶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由于颅底肿瘤常侵犯颅骨、脑膜等组织,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如肿瘤侵犯视神经,术后可能引起视力下降;肿瘤侵犯听神经,术后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失聪。对于老人和儿童患者,由于其体质的原因,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因此,围手术期及时处理,术前精准评估,术后对症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023-08-02
  • 脑干出血后遗症有哪些(视频)

    脑干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脑干出血的后遗症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密切相关,常见的后遗症有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行走不稳、痴呆,甚至导致植物人。患者出血量小且出血部位不关键,后遗症较少,对功能影响较小;患者出血量大且出血部位较关键,即便能恢复意识,后遗症也较多。临床上,对于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脑干出血,手术切除血管瘤即可,预后良好;由于高血压所致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减少出血。
    2023-08-02
  • 颅底肿瘤手术后会复发吗(视频)

    颅底肿瘤手术后会复发吗
    颅底肿瘤手术后是否会复发不能一概而论,与肿瘤类型、性质、生长部位、治疗方式、术后是否定期复查等有关。良性肿瘤通过手术一级切除,复发率较低,甚至不再复发;对于二级切除的良性肿瘤,术后可配合放疗等多种手段,可减少复发几率;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颅底肿瘤术后应联合多种治疗手段,并定期复查,以减少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2023-08-02
  • 颅底肿瘤是怎么造成的(视频)

    颅底肿瘤是怎么造成的
    颅底肿瘤的种类较多,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注意力不集中、视物不清、四肢无力、行走不稳、语言障碍等。部分患者症状可在1天内消失,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颅底肿瘤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先天原因:与基因存在缺陷有关; 2、后天原因:由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引起颅底肿瘤。
    2023-08-02
  • 颅底肿瘤的CT表现(视频)

    颅底肿瘤的CT表现
    颅底肿瘤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肿瘤,CT表现也不尽相同,部分可表现为高密度影,部分可表现为低密度影。绝大多数颅底肿瘤在CT上表现为占位性改变。临床医生可通过头部CT检查,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进行定性和定位的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目前颅底肿瘤多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或神经内镜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治疗,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尽量减少损伤,减少并发症。
    2023-08-02
  • 颅底肿瘤怎么治疗(视频)

    颅底肿瘤怎么治疗
    颅底肿瘤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肿瘤定位: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2、手术治疗:分为显微外科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使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术中唤醒等方法,以减少损伤,控制危险程度,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3、放疗:如肿瘤较大,可先行放疗,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再考虑是否继续进行放疗; 4、其他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手术吗(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手术吗
    GIST即胃肠道间质瘤,不是所有的胃肠道间质瘤一经发现就马上要手术切除,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一概而论,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比如肿瘤的位置、病理特点,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病情不同,主要分析如下:1、原发局限的胃肠道间质瘤:此时肿瘤没有扩散,原则上可以直接切除;2、特殊部位的胃肠间质瘤:如果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潜在可切除,但直接手术有困难或者风险高,建议患者先行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缩小达到可切除标准后再手术切除。而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一旦确认可以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和自身条件来选择手术方式,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多数都是开腹手术。很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向胃肠道外生长,并且容易累及周围脏器,而且胃肠间质瘤比较容易破裂。因此,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会引起肿瘤播散,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2
  • GIST胃肠道间质瘤化疗方案(视频)

    GIST胃肠道间质瘤化疗方案
    胃肠间质瘤不同于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对化疗不敏感,因此患者不需要化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和靶向药物两种,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临床医生通过综合评估胃肠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可否切除,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胃肠间质瘤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主要是指通过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段进行肿瘤切除。但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效果不佳,术后转移及复发率比较高,达到80%。过去的20年里,随着多款靶向药物的问世,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中,服用靶向药物能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暂时无法切除的肿瘤,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靶向药物缩小病灶,创造更有利于手术的条件。目前我国获批胃肠间质瘤适应证的靶向药有5个,分别是一线的伊马替尼、二线的舒尼替尼、三线的瑞戈非尼、四线的瑞派替尼,以及针对D842V突变的阿伐替尼。但具体治疗方案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