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冻伢

  • 胃镜下胃息肉与胃癌的区别(视频)

    胃镜下胃息肉与胃癌的区别
    胃镜检查主要是发现病变、疾病,胃息肉与胃癌在胃镜下的区别具体如下: 1、胃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从内镜下看胃息肉较小;胃癌有不同表现,有溃疡型、肿块型、浸润型,但体积都较大,在胃镜下有明显特征性表现; 2、两者的性质不同:胃息肉是良性,胃癌是恶性,早期胃癌若出现息肉样癌变需要用较精细的方法鉴别; 3、处理方式不同:胃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较方便、快捷;如果是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已经不能进行操作,只能通过活检来明确其性质; 4、术后预后不同:良性胃息肉切除以后就治愈,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以后有较好的治愈率,即达到90%以上;如果是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率也相对较低。
    2023-08-01
  • 大肠癌早期诊断方法(视频)

    大肠癌早期诊断方法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黑便、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甚至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如果隐血试验阳性,考虑肠里有出血,需要警惕; 2、直肠指检:因为直肠是大肠的一部分,直肠靠近肛门口,所以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进行处置;如果在指检过程中手指摸到小的结节或者肿块,要高度警惕是否有并发直肠癌的可能; 3、电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通过内窥镜系统,将摄像头经肛门送入结肠,把整个结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进行全面、可视化检查,可以发现小的息肉、腺瘤,甚至肿瘤。
    2023-08-02
  • 大肠癌癌前病变有事吗(视频)

    大肠癌癌前病变有事吗
    大肠癌癌前病变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出现癌变。大肠癌癌前病变包括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以及异型增生。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癌变率相对最低,根据绒毛成分进行划分。 其它癌前病变,比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也有一定癌变率,根据时间长短,其癌变率就会相应增加。 所以这些疾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包括息肉,要提前干预。如果发现腺瘤性息肉,可以进行结肠镜下切除;如果是家族性腺瘤病,进行早期结肠手术治疗,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
    2023-08-02
  • 总胆汁酸偏高是什么原因(视频)

    总胆汁酸偏高是什么原因
    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代谢的产物,如果胆汁酸偏高,就反映肝脏在胆固醇分泌过程中出现变化。常见于以下几个原因: 1、肝脏方面的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这些均会导致总胆汁酸升高; 2、胆道系统疾病:因为胆道系统是胆汁排泄的通道,如果出现炎症,甚至是结石、肿瘤,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梗阻性黄疸,这时胆汁酸也会偏高; 3、胃部疾病:比如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些情况也会引起总胆汁酸偏高。 如果是轻度偏高,一般临床意义不大;如果明显升高,再结合患者的其它指标,要根据不同疾病进行不同治疗。患者平时也要减少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量,然后进行适当运动。
    2023-08-03
  • 做完肠镜大便出血怎么回事(视频)

    做完肠镜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肠镜检查是有创的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创伤,所以会存在一定出血情况。比如在插镜过程中会摩擦肠壁黏膜,引起肠黏膜少量渗血。如果肠镜检查后发生大便出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置。具体如下: 1、轻微损伤不会引起大便出血,若合并有痔疮、肛裂等情况,肠镜过程中会导致摩擦破裂出血,或者肛裂以后引起出血,这种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 2、如果在肠镜下进行息肉摘除手术,要考虑根据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出血方式,判断是否为肠道息肉摘除以后的迟发性出血;如果情况较紧急,出血量较大,还要再次进行肠镜检查观察出血位置;如果是息肉处有出血,可以相应的进行止血夹的夹闭治疗。 肠镜检查虽然是有创检查,一般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2023-08-01
  • 做无痛肠镜后多久能吃东西(视频)

    做无痛肠镜后多久能吃东西
    肠镜检查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饮食控制,具体情况如下: 1、通常情况下,无痛肠镜在麻醉状态苏醒后2小时,可少量进食,可以进食较软的粥、面条等食物。如果进行内镜下治疗,比如较大息肉的切除,需要根据切除过程中手术医生对创面的判断决定是否能进行常规进食; 2、小息肉切除,可以在术后4-5小时进食流质饮食。大息肉切除,建议术后禁食1天,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及医生的判断,决定是否可以进食。
    2023-08-01
  • 长期便秘为什么易发生大肠癌(视频)

    长期便秘为什么易发生大肠癌
    长期便秘是否引起大肠癌,在医学界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长期便秘导致肠道毒素排泄不通畅,长期刺激肠黏膜以后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率。但是也有专家做过研究,发现长期便秘并没有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所以在日本医学界,不存在长期便秘会导致大肠癌发生的观点。但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对预防大肠癌有帮助。所以长期便秘患者要进行早期干预,包括饮食,必要时要通过正规药物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状态。
    2023-08-02
  • 大肠类癌是癌吗(视频)

    大肠类癌是癌吗
    大肠类癌是一类起源于肠黏膜的嗜银细胞肿瘤,其结构跟癌相似,有癌的行为。在类癌刚萌出时是良性,但是其长到一定程度会变成恶性肿瘤,要高度重视这类癌的存在。 类癌在消化系统中较常见,常见部位在阑尾。阑尾类癌隐藏较深,经常在阑尾炎手术或者在CT检查过程中发现小结节,病理诊断为类癌。直肠类癌占直肠肿瘤的20%左右,其表现一般是肠镜下可以看到肠黏膜,主要靠病理确诊。类癌<1cm时较局限,还没有癌的表现;如果其>1cm,甚至无限制增大,就会出现转移这些类似癌的表现。 所以发现小隆起时要进行积极治疗,比如类癌体积较小时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如果已经发展至较大,患者要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2
  •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大肠癌(视频)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大肠癌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如家族聚集性,两系三代以内亲属,比如父母甚至祖辈,如果有肠癌病史,则发生肠癌的几率要比其他人高; 2、饮食因素,比如暴饮暴食,经常吸烟、酗酒的患者,饮食结构不科学,喜欢吃油腻食物,蔬菜、水果进食较少。有些老年人喜欢吃过夜菜、腌制品,甚至发霉制品,如霉豆腐。 此外,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让毒素在肠道内积累较长时间。如果患者有结肠癌家族史,早期胃肠镜检查能发现小息肉,可以将大肠癌阻断在萌芽状态。
    2023-08-02
  • 正常胆囊壁厚度是多少(视频)

    正常胆囊壁厚度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胆囊壁厚度在1-2mm,通过B超或CT等检查能发现胆囊壁的厚度和大小。此外,胆囊壁增厚需要关注胆囊壁内壁是否毛糙,或者呈不均匀增厚,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通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或者发烧,在做B超时会发现整个胆囊水肿,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壁会出现毛糙情况;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常合并胆囊结石,通过结石长期刺激以后,胆囊壁也会慢慢增厚; 3、肝脏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问题,也会引起胆囊壁增厚,这需要进一步做其它检查鉴别;患者平时发现胆囊壁增厚时,不能焦虑、过于紧张,因为其多数增厚都是良性疾病,包括发现胆囊息肉时,胆囊壁也会有局部增厚;如果发现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就要警惕是否为胆囊癌,要进一步到相关科室就诊。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