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丐国

  • 胃全切除后的后遗症(视频)

    胃全切除后的后遗症
    胃全切术后可能产生后遗症,具体如下: 1、吻合口狭窄:进食哽咽感、恶心、呕吐; 2、反流性食管炎:正常存在贲门,全胃切除后,食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烧心,即胸骨后烧心、烧心痛、反酸等症状; 3、食管裂孔疝:贲门区域肠管受卡压,或进去后受卡压,形成食管裂孔疝,造成梗阻,表现进食后疼痛、恶心、呕吐; 4、倾倒综合征:全胃切除后,可能发生倾倒综合征,表现出汗甚至休克; 5、营养性贫血、骨质疏松:胃切掉后,内因子缺乏产生营养不良,表现营养性贫血、钙吸收障碍、骨质疏松。术后全胃切除后食欲减低、食量减少、消瘦。
    2023-08-01
  • 胃肠道间质瘤怎样分级(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怎样分级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肿瘤常见疾病,主要是由良性病变缓慢发展到恶性,过程较漫长。通常可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以及肿瘤是否破裂,在临床上分成以下几级: 1、极低危:指肿块直径<2cm,核分裂数在2个以下,通常均属于良性肿瘤,外科不一定需要干预; 2、低危:指肿块直径>2cm,且<5cm,核分裂数大概为2-5个,此类肿瘤通常需要外科干预,建议尽可能手术; 3、中危:指肿块直径为5-10cm,属于潜在恶性肿瘤,外科一旦发现均建议手术治疗,且术后通常需要格列卫等药物后续治疗; 4、高危:指肿块直径>5cm,有联合脏器侵犯、肿瘤破裂,或者长在其它部位情况,此类肿瘤术后容易复发与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2023-08-02
  • 胃里长息肉病因是什么(视频)

    胃里长息肉病因是什么
    胃息肉指胃腔黏膜上皮上面隆起性病变,类似胃腔长瘊子,属于良性病变,并无确切病因,属于多因素作用,常见如下: 1、家族性、遗传性:如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有一定遗传因素或基因因素; 2、饮食因素:如喜欢进食高盐饮食,或者烟熏、油炸、油腻,或喜欢进食烧烤,均可能损伤胃黏膜,促使发生增生; 3、吸烟:烟雾内含多种致癌因素,也可损伤胃黏膜,使黏膜细胞发生增生; 4、饮酒; 5、幽门螺杆菌感染; 6、跟医生滥用胃药、制酸药,如质子泵PI过度使用也可引起胃息肉。
    2023-08-01
  • 胃肠生化是怎么回事(视频)

    胃肠生化是怎么回事
    胃内最里层结构为胃黏膜上皮,正常生理状况会衰老、凋亡、脱落。在正常状况下,胃黏膜细胞源自胃固有腺体的未分化细胞,然而在饮酒、腌制食品、幽门螺杆菌,或者高盐饮食、油炸食物等因素持续作用下,黏膜演化失控,可能会向肠上皮发生化生,最终变成肠黏膜上皮。 肠黏膜既可向小肠方向上皮化生,也可向结肠黏膜上皮化生,其中小肠黏膜上皮化生称为完全性黏膜上皮化生,癌变率通常较低,即对结肠黏膜上皮化生而言是不典型上皮化生。由于上皮化生易发生癌变,故如果致病因素不能去除、持续作用,可缓慢发生不典型增生,最终癌变。
    2023-08-01
  •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怎么样(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怎么样
    胃肠间质瘤临床根据恶性程度分四档,具体如下: 1、极低危:肿块<2cm,核分裂数<2,长在胃表面或胃腔黏膜下层,不一定需手术干预; 2、低危:肿块2-5cm,核分裂数2-5个,肿瘤可能演变成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后,一般无需后续治疗,门诊常规随访即可,复发率低; 3、中危:肿瘤5-10cm,或肿瘤长胃外,如十二指肠、小肠上面,肿瘤术后需综合格列卫治疗,有一定复发率,术后2-3年内3个月做腹部CT检查,术后3-5年每6个月做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5年后1年复查1次; 4、极高危、高危:肿瘤<10cm,核分裂数>10个,或肿瘤发生破碎、破裂,短期内如3-6个月即可复发转移,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约10%。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后期症状(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后期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后期症状,胃肠肿块较大,分叶状,与周围组织侵犯、粘连,常见症状如下: 1、腔内肿瘤破溃:消化道出血、黑便甚至呕血、休克; 2、胃外表肿瘤破溃:表现腹腔出血,一旦出血较急、量较大,可出现休克、腹胀、腹痛; 3、肿瘤破溃、肿瘤细胞播散:容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可表现腹腔多发性肿块、腹腔积液、腹腔积血、腹腔压迫、粘连引起肠梗阻,表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减少。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良性和恶性怎么区别(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良性和恶性怎么区别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交界性肿瘤,良性指极低危、低危,恶性指中危、高危,具体如下: 1、低危、极低危: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部位有关。直径2cm以下,核分裂数<2个,称极低危,即良性,无需手术处理,临床观察即可。低危指2-5cm,肿瘤需外科手术处理,术后无需后续综合治疗; 2、中危:大小在>5cm,<10cm以下,或长在胃外,小肠上、结直肠下,即中危,属于恶性,术后有一定复发、转移率,术后需格列卫治疗1年; 3、高危:即高度恶性,肿块>10cm,分叶状,血供丰富,肿瘤发生破溃,肿瘤边上粘连明显,肿瘤多发。
    2023-08-02
  • 胃底腺息肉什么意思(视频)

    胃底腺息肉什么意思
    胃底腺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胃息肉病,好发于胃1/3,即胃底部,通常多发。胃镜下表现胃黏膜下、胃黏膜隆起性息肉或隆起性病变,大小不等,常见分类情况如下: 1、分散型:息肉散发性,与滥用抑酸药有关,即服用拉唑类药物,长期胃酸水平下降,胃泌素分泌水平过高刺激胃黏膜过度增生。通常癌变率较低,停用制酸药后,息肉即可消失; 2、家族聚集型:即家族性或家族聚集性,有遗传因素,30%-60%可能增生,发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病,最终癌变,需积极治疗。
    2023-08-01
  • 胃上长了个息肉严重吗(视频)

    胃上长了个息肉严重吗
    临床上多数病人可能拿胃镜单子咨询胃息肉情况,实际上无需过分担心。胃息肉实际上是一种良性疾病,常见分类情况如下: 1、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通常与各种饮食环境、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多数可逆,癌变几率小。通过病因治疗、内镜治疗,完全可治愈; 2、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与基因有关,有一定癌变率,但也无需过分紧张。通常可在癌变前通过内镜、胃镜摘除,或进行凝炭、微波治疗阻断,达治愈目的。
    2023-08-01
  • 多发性胃息肉怎么治疗(视频)

    多发性胃息肉怎么治疗
    胃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往往多发,癌变几率可能更大。因此,多发息肉临床更应该注重局部治疗,如胃镜治疗息肉属于常用、有效治疗方法,可做胃镜下咬除、胃镜下黏膜切除,包括电凝、激光治疗、微波治疗。 如果息肉较多,一次性无法切干净,可分期分次切除胃多发性息肉。若息肉较密集,如家族性息肉病,长期存在通常会癌变。因此,对于上述息肉,可能需外科做胃局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才可达到治愈胃息肉目的。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