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艳

  •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视频)

    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
    退烧、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预防脑中风。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在世界上应用最早的药物,大约有100年的历史。阿司匹林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所以该药的作用越来越好。从最简单的发现扑热息痛退烧,后来发现此类药物对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止疼作用。再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预防脑中风、心梗。现在发现此类药物对血糖、血脂、动脉硬化,甚至癌症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所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非常广泛,是由于体内的受体COX-1受体和COX-2受体,广泛分布于机体内各个细胞,分布在体内的炎症介质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骨骼、肌肉上,会使药物发挥作用,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另外此类药物可消炎,比如应用于婴儿的美林,使用非常广泛,美林内也含有解热镇痛药。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时,大夫会让患者使用扶他林或者乐松消炎,使血沉降低,也属于此类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和身体内的炎症介质相结合,从而抵消身体内的炎症介质,使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减弱,达到消炎的作用。但是这里的消炎并不同于抗生素的消炎,抗生素的消炎指杀灭病菌、病毒,但是并不改善患者发烧症状,指广泛的炎症;而解热镇痛药的抗炎指改善炎症反应,而不是杀灭细菌。
    2023-08-01
  • 尿崩症有哪些分类(视频)

    尿崩症有哪些分类
    尿崩症是由于体内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在肾小管上的受体,作用不足所导致的体内尿量过多,低比重尿的一组病。根据这个概念,将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所谓中枢性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生产和储存的地方发生病变,比如下丘脑、垂体,也就是病变出现在中枢,就是大脑。外周性尿崩指体内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过血液运输,和肾脏上的受体结合,就像射出去射出去的箭要和靶子结合才会发挥作用一样。如果问题出现在靶子上,叫做外周性尿崩。临床上这两类尿崩症都比较常见,比例各占一半。中枢性尿崩一般见于中枢性疾病,比如缺血性病变、出血性病变、炎症、肿瘤,以及肉芽肿性病如自身免疫病、结节病。外周性尿崩多数为家族遗传性疾病,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还尿床,就是尿崩症的表现,孩子其实并不知道或者尿量太多,夜间又太瞌睡,就导致尿床。外周性尿崩一般都是染色体相关性疾病,所以它是家族遗传性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2023-08-01
  • 尿崩症和尿频一样吗(视频)

    尿崩症和尿频一样吗
    尿崩症指尿量的变化。一般正常人每日尿量大约为2500ml以下,诊断尿崩症的尿量每天大约为4L,也就是4000ml;如果是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大于50ml,如果一个孩子20kg,其每天的尿量大于1000ml,也叫尿崩症。尿频是排尿次数的变化,是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尿崩症尿量比较多,由于膀胱有一定的容积,所以排尿的次数自然就会多。尿崩症当中的尿频在白天和晚上等量,白天即使是上课、上班,或者正在外面玩、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该排尿还是要排尿。夜间如果熬夜打游戏、看球赛,仍然要排尿,这是尿崩症的一种尿频表现。单纯的尿频,比如老年性或者精神紧张性尿频,或者女性绝经后导致的尿频,白天和夜间有所差别。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尿频主要出现在夜间;精神紧张性尿频有一定的诱因;糖尿病病人的尿频也是表现在夜间,白天集中精力干活的时候,并不出现尿频。所以尿崩症的尿频白天和夜间均匀出现;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尿频白天较少,夜间较多,这是单纯的尿频。
    2023-08-01
  • 什么是尿崩症(视频)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顾名思义,崩是崩溃,尿量非常多。该病书面定义指的是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导致肾脏的肾小管重吸收水障碍,从而使体内产生过多的尿液。这里的尿是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首先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利尿指专门利尿,抗利尿指不让体内排尿。不让体内排尿的时候是让身体保水,就是保尿,所以通俗的将其理解为是由于体内保证水分的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不佳,保证体内水分的激素发挥不了作用,后果就会引起体内的水分都排除,所以就出现了尿崩。尿崩的诊断是每天尿量可以达到4L以上。
    2023-08-01
  • 尿崩症能治愈吗(视频)

    尿崩症能治愈吗
    尿崩症分成两大类,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器质性疾病,比如肿瘤、炎症、缺血、出血或者是自身免疫病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所导致一类疾病。所以这个时候针对缺乏的物质进行补充即可。中国目前已经研发出抗利尿激素,叫做去氨加压素,简称弥凝。这个药非常好,针对缺乏保水激素,补充保水激素即可,这是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除了补充抗利尿激素之外,一定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如果长了肿瘤,压迫下丘脑垂体,则需要将肿瘤切除;如果有炎症,需消炎;如果体内有自身免疫病,要进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果有出血或者缺血,这个时候存在后遗症,只需要补充去氨加压素即可。去氨加压素是非常安全的药,用药量一般先从晚上开始,用药量要低一些,因为该药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所以一般都是晚上让病人从1/4片起始,可缓解夜间烦渴、多尿、多饮的症状。白天由于不停的喝水、排尿、再喝水,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不是太大。比如学生要去参加考试或者出差坐飞机、坐火车,白天的时候也可以适量给与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但前提是只要让病人保持充足的水分,有药物可以替代治疗。外周性尿崩症目前为止没有治愈的办法,一般都是家族遗传性疾病,即一个人患病,家中有好几人都会患病,这一类病人不能治愈。但只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患者仅表现为不停地喝,不停的尿,他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
    2023-08-01
  • 尿崩症的危害(视频)

    尿崩症的危害
    尿崩症是良性病变,只要保证供水,就永远不会出事,没有任何危害。一旦水分不足,不超过4个小时,病人就会休克。所以危害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时刻保证孩子有水分;第二个方面,大部分的危害都出现在孩子的社会心理方面。这种孩子因为不停地喝水、排尿,甚至有些孩子白天太累,晚上不管喝不喝都要排尿,会发生尿床,甚至有些成年人也会尿床,所以最主要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危害。如果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对患者给与一定的谅解,让孩子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认知,只要口渴就让喝水,想上厕所就上厕所,同时辅以恰当和适量的药物,对孩子也不会有危害。早期发现很重要,因为很多男孩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发生尿崩后,不向家长说,认为尿床是不堪启齿的事情,就会导致孩子的性发育异常,从而出现社会事件。所以关键在于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因为孩子如果住校非常难发现,在家可能比较容易发现。这种孩子无论住校或在家,都有可能尿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尿床,首先不要谴责,要观察、询问是否有多饮水,前一天是否太累,是否有其他特殊事件。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仍然有尿床事件,一定要尽快带到医院来确诊疾病,对疾病有一定认知后,适当辅助药物治疗,就可以避免长期的心理影响。
    2023-08-01
  • 尿崩症如何诊断(视频)

    尿崩症如何诊断
    尿崩症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功能试验三个方面来进行确诊。临床症状就是多尿,多尿之后患者会出现烦渴、多饮。糖尿病其实也有三多一少症状,也是口干、多饮,精神性多饮也是多饮。尿崩症的烦渴多饮可突然出现,患者就诊时往往会很明确地表达,自己突然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我们要高度怀疑尿崩症。尿崩症是由于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就是保水的激素作用异常,体内的水分都被尿出去,尿液无法被浓缩,所以出去都是比较稀的尿。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时候,会发现尿比重非常低。正常人的尿比重是在1.010-1.020之间,尿崩症患者的尿比重都在1.005或者1.005以下;第三个方面叫做功能试验。正常人也有可能某一天尿很多,就会喝水,即使不喝水也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身体内会自动调节,当人很渴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又没有办法喝水的时候,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分泌,它会告诉肾脏,体内现在缺水,不能再产生尿液。对于尿崩症的患者,这类激素缺乏或者作用不足,所以体内没有这种激素的存在,也没有中枢司令向肾脏发出这样的信号。所以肾脏是不知道身体里缺水,只管产生尿。所以一旦给这种患者进行禁水试验以后,患者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血压下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休克。所以这种患者一定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进行禁水试验,禁水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
    2023-08-01
  •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视频)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烦渴、多饮、多尿,尿量多在4000ml以上,部分病人甚至会达到10L/d以上,并且日间尿量和夜间尿量相当。患者尿了就喝,再喝再尿,只要有充足的水分,这种患者会不停的尿,不停的喝。在这里有一个词叫烦渴,不是口渴,是因为多饮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学习。这种患者,只要给他水分,就会不停地喝,不停的产生低比重尿,身体内整体还是平衡状态。一旦不给水分,患者还在排尿,还烦渴,但是没有水,不停的排水分,又没有水分的摄入,就会出现脱水。脱水之后会出现口唇干燥、血压下降、皮肤干燥、眼窝下陷,但是仍然有多尿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脑缺血、心脏灌注不足,甚至会出现休克,但是这种患者永远表现为多尿。
    2023-08-01
  • 尿崩症患者该如何护理(视频)

    尿崩症患者该如何护理
    尿崩症护理主要是体现在患者的衣、食、住、行方面,具体如下: 1、衣:即穿衣服方面,分为老年性和青少年。老年的尿崩症尿量比较多,要注意为其可适当多用尿不湿及床上的床单等;同时老年人一般还会合并前列腺增生,想排尿又无法排除,这时的护理就更加重要,根据情况下导尿管或进行膀胱冲洗;针对小孩,要为其穿宽松的衣物,毕竟排尿次数较多,尤其是易合并感染的女孩子; 2、食:饮食方面无特殊护理,正常饮食和用药即可,为避免尿量过多,如甜食,不要吃太多,可加重利尿;另外过咸的食物吃太多,会导致饮水量增加,继而尿量增加,所以温和饮食即可; 3、住:离医院较近; 4、行:如果出差坐飞机、坐火车,不可憋尿,需正常排尿,并且随身备有充足的水分。若每天尿量都在4L以上,每天要至少为自己带够5L水,因为还要出汗、解大便、呼吸,均会消耗水分。
    2023-08-01
  • 如何避免药物治疗尿崩症的副作用(视频)

    如何避免药物治疗尿崩症的副作用
    药物治疗尿崩症目前疗效最确切的药是去氨加压素,商品名叫做弥凝,这是目前上市的唯一的药。这个药有副作用,去氨加压素就是为血管加压,可导致血压升高,继而出现心动过速,会出现脑出血。所以避免该药物的副作用,就是用药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去氨加压素可以从1/8片起始,剂量一定要个体化。由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大部分是小孩,体重非常小,一般血压都低或者比正常成年人血压要低,所以要从1/8片起始,每天晚上睡觉前口服一次起始,观察患者当晚的状态。不能以让孩子一次厕所都不去为最终治疗目的,也不能以让孩子一天就去3次或者4次厕所为治疗目的。从1/8片也就是6.25mg每晚一次口服起始,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果药物非常敏感,晚上口服一次;如果不太敏感,夜间可以加到1/4片,经过调整最终剂量之后,夜间可以控制患者上1-2次厕所。最初白天用量和夜间相同,比如1/4片,早晚各一次,白天用量也是以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为主要目的。这种孩子只要保证水分,就不会出事,但若用药量用大,血压太高,血管太收缩,脑供血就不会太好,这种孩子每天呈紧张状态,感觉非常不好,并且眼睛有些胀,所以宁可用药量少。排尿次数仅仅比原来少,不必控制每天排尿2次或者3次,只要每次下课排尿即可。药量小剂量起始,剂量个体化,不强迫孩子服药,以此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