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景洲

  • 心脏预激综合征严重吗?(音频)

    心脏预激综合征严重吗?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脏预激综合征是指人体在正常胚胎发育时期,本身应该只有一条路从心房传到心室,这个人多了一条路,它可以从心房传到心室,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预激。多数预激可以引起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是以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多见,有些还可以出现前传预激。预激严不严重和发病的时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一般情况之下,因为预激会影响正常的心室传导功能,如果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等等情况。所以,预激综合征建议尽早行射频消融治疗,根治预激,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传导,后期就可以避免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等的情况。所以,它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预激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以及发作的频次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尽早做射频消融治疗。
  •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音频)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常心脏的跳动有一个司令部,是叫做窦房结的位置发出的,通过三条结间束传导到房室结,通过希氏束传导到左右束支,通过蒲肯野氏纤维网传导到心肌细胞,每传导一次这种电活动,心脏将跳动一次,如果这个起搏点,就是司令部在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当指令点发放的跳动不规律的时候,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发放规律不规律,对人体是没有很大的影响的,都是从正常的司令部发出来的,叫做窦房结,就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的伤害或者损伤,它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的节律,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跳动情况。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区别(音频)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区别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炎症主要是发生在心脏的内膜,它主要可以有病毒感染或者有细菌感染,但以细菌感染多见,也可以出现混合性的感染。而病毒性心肌炎的炎症主要是发生在心肌,有的时候可以累及整个心脏,包括内膜、心肌以及外膜。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来的,主要是由嗜心肌病毒,像柯萨奇A病毒、柯萨奇B病毒等等病毒引起来的。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数是由细菌引起来的,这是它们的区别。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可以自愈,而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是可以自愈的,但是有些它会形成心内膜的赘生物,从而导致脑梗或者外周血管的栓塞。而病毒性心肌炎后期会导致心脏的扩大,形成扩张型心肌病。这是它们的区别。
  • 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怎么治疗(音频)

    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关于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怎么治疗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所谓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是指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扩大,或者全心扩大,称之为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对于原发性扩张心肌病,主要会引起心脏变大变薄,心力衰竭等等情况。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就是针对心衰的治疗。我们可以使用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以及螺内酯等等,改善心室的重构,控制心衰的症状等等。如果心脏扩大到一定程度,并且心电图符合一定的范围,像左束支传导阻滞,它的QRS波,如果大于140ms或者160ms的时候,左室扩大,大于55ms。这个时候临床上有一种介入治疗,叫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也就是CRT,这个治疗可以改善心率衰竭的症状,从而可以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顽固性心衰。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主。
  • 扩张型心肌病有什么体征?(音频)

    扩张型心肌病有什么体征?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有气急、端坐呼吸、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以有发生栓塞或者猝死的情况。它主要体征包括心脏扩大,常常可以听到第三心音或者第四心音,心率快的时候可以听到奔马律,常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由于近期人们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有所加强,可能是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长期演变过来的,所以有心肌炎后,常常要进行密切的跟踪随访,有时可以发现早期的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仅仅表现为左室增大的扩张型心肌病,事实上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延续。所以,扩张型心肌病的体征主要就是心力衰竭的体征,像气急、端坐呼吸、水肿、肝大,心脏扩大,可以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心率加快以及奔马律的情况,还可以出现一些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等等。
  • 脑血管痉挛的症状是什么?(音频)

    脑血管痉挛的症状是什么?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所谓脑血管痉挛的症状,首先我们要认识脑血管痉挛,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狭窄而出现血流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但是,有的人认为由于脑血管结构的特殊性,不容易发生痉挛,但是也有人认为血管痉挛无疑可以发生于颈内动脉与脑底动脉环。脑血管造影可见大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广泛和局灶性的脑血管痉挛。脑部手术时,对脑的大动脉进行操作的时候,也可以见于动脉的管径显著变细的情况。它的症状主要就是脑血管痉挛性的头晕,呈持续性,也可以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旋转性晕厥,头晕发作时不敢活动,卧床不起,特别不能活动头部,严重的时候可以伴有恶心,剧烈的呕吐,或者伴有耳鸣的情况。脑血管痉挛也可以发生头痛,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头痛,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的有紧箍一样的感觉。这主要就是脑血管的痉挛的症状,主要就是表现为头晕、头痛。
  • 频发性室性早搏严重吗?(音频)

    频发性室性早搏严重吗?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关于频发性室性早搏严不严重的问题,如果是从一份心电图上面发现了,它提示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就是在十秒钟之内,心脏跳动两次,属于心室性早搏,全天的室性早搏量绝对超过一万次。据研究表明,如果室性早搏全天的次数超过一万次,它很容易在往后的几年间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情况,如果心电图发现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它就属于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情况。现在处理室性早搏的方法:第一、药物治疗,可以运用一些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进行治疗。第二、可以通过现在的一种叫做射频消融的手术,来完全根治室性早搏。第三、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来做消融手术。所以,频发性室性早搏必须引起重视,要尽早的进行治疗。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音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要了解一下血小板有哪些功能,它是怎么样的成分。人体的血液里面主要有三大成分,一个就是红细胞,一个是白细胞,另外一个就是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血液凝血的功能,就是最早期的血管凝血。比如有时候我们血管刺了一个洞,出现流血的情况,最初出现凝血功能的就是血小板的聚集。如果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人体的血管脆性就会增加,就会出现自发性出血的情况。当血液沉积在皮肤的表面,就会出现一些像瘀点、瘢痕、紫癜这些东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会使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青紫这些情况。有些割破血管之后,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甚至有内脏出血的症状。有些比较严重的,会出现颅内出血的症状。所以,它的症状主要是出血,比如皮肤的瘀点、瘀斑、关节血肿、内脏出血,比如出现血尿,还有眼睛里面出血等等,都是它的症状。
  • 病毒性心肌炎的后遗症有哪些?(音频)

    病毒性心肌炎的后遗症有哪些?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病毒性心肌炎多数患者是能够治疗,得到痊愈的。但是,有些心率失常,尤其是像早搏,也就是室性期前收缩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且在感冒、劳累后期,早搏的次数会更加的多,有的人在一年之后还可以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各种的室早的存在。一般急性期,我们定位三个月,三个月到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患者在急性期可以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像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者数月后,病情可以得到稳定,但是有的人会遗留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有的人伴有或者不伴有心律失常或者心电图的异常,有的人经久不愈,形成慢性的心肌炎。这个病的最后期表现,比如像10年、20年之后,有可能还会成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情况,所以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就有一条就是像年轻的时候,或者小时候得过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性心肌炎最终会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但是,只是在部分患者之中,多数患者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
  • 脑中风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脑中风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商景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脑中风也叫做急性脑血管病,因为它发病的时候比较快速,所以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也常常叫脑卒中。凡是因为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之为中风。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一类是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者出血。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导致阻塞动脉血管;后者是因为血流中的栓子的异物阻塞动脉所导致的。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就是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脑组织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由脑表面或者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脑脊液中所致。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因而可以产生多种的神经和精神系统的症状,严重的时候可以危及生命。脑中风主要是由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所引起,它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些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