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银

  • 川崎病的后遗症有哪些(视频)

    川崎病的后遗症有哪些
    川崎病为全身血管炎症,可以损伤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如大脑、肝脏、心脏、肾脏,最主要损害部位为心脏冠状动脉,为影响川崎病远期预后的关键。经过治疗后川崎病大多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后遗症。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仍有5%的患儿可发生暂时性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出现川崎病后遗症,约70%冠状动脉扩张可自行恢复,约1%会发生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 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如巨大的冠状动脉瘤,常发生狭窄,需要采取心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只有及早开胸堵塞血管,才能有效止血,手术风险极高。一旦确诊川崎病,应极早期规范治疗,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2023-08-02
  • 休克和晕厥的区别(视频)

    休克和晕厥的区别
    休克和晕厥的区别主要如下: 1、晕厥:指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而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常见于年长儿。通常存在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原因如体位改变,发作前患者可有全身不适、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而后眩晕、肢体发软、意识突然丧失。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脏病变,如短暂性心肌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缺氧,也可包括低血压、低血糖、神经血管性晕厥等; 2、休克:通常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多脏器灌注不足而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具体原因包括代谢紊乱、剧烈创伤、严重失血等。休克比晕厥严重,通常不经过及时治疗不能自行缓解。
    2023-08-01
  • 川崎病怎么确诊(视频)

    川崎病怎么确诊
    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川崎病确诊主要依靠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具体如下: 1、症状和体征: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黏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及蜕皮,如果以上全部症状均包括,可确诊为典型川崎病; 2、如果只有上述症状中的4-5个,加上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也可确诊川崎病; 3、川崎病患儿血常规和血沉检查还可能出现一定异常,如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等,也可辅助诊断。
    2023-08-02
  •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及处理(视频)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小儿出现腹泻,首先考虑急性胃肠炎,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此时需带儿童去医院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检查,确定治疗方案。若儿童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口干、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可口服药物治疗。具体处理如下: 1、病毒性肠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并给予止泻、保护胃肠黏膜等对症治疗; 2、细菌性肠炎:可选用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最主要的是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精神改变,防止脱水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2023-08-02
  • 心肺复苏术30:2什么意思(视频)

    心肺复苏术30:2什么意思
    心肺复苏中30:2指30次胸外心脏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成人胸外按压的频率是100-120次/分,30次按压需要在15-18秒内完成。人工呼吸指患者处于仰卧位,尽量使头后仰,救人者在平静呼吸后给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一只手将患者鼻子捏住,施救者用嘴唇将患者嘴唇包住吹气,防止漏气。对于发生窒息、煤气中毒、溺水或者触电等人群,均需进行人工呼吸。
    2023-08-03
  • 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视频)

    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首先为休克表现,血压急剧下降到80/60mmHg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精神萎靡。其次,休克之间或同时常有过敏相关症状,具体如下: 1、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最常见的征兆,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即广泛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2、呼吸道症状:打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甚至影响呼吸。呼吸道梗阻为本症最常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或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喉头水肿、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患者先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数而弱,再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心跳停止; 4、意识改变:往往可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可发生意识不清或意识完全丧失、肢体强直等; 5、其它症状: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能大小便失禁。
    2023-08-03
  • 川崎病怎么治疗最佳(视频)

    川崎病怎么治疗最佳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管炎症,具体有如下方法: 1、丙种球蛋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于发病10天内使用。2/3的患儿用丙球后可一次性退热,血管炎也可得到控制,1/3的患儿可能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2、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血管,对血管炎的治疗有帮助,根据血管炎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以及治疗时间长短。常用药物为肠溶阿司匹林,若有冠状动脉扩张,口服阿司匹林的时间会延长,可能延长到无冠状动脉扩张为止。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 3、糖皮质激素:不宜单独使用; 4、双嘧达莫:血小板升高时可以加用双嘧达莫; 5、其他: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怎么区分川崎病和幼儿急疹(视频)

    怎么区分川崎病和幼儿急疹
    川崎病和幼儿急疹的区别如下: 1、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一般发热2-3天,大多数为高热,体温下降后会出疹子,皮疹在1-2天内逐渐消退; 2、川崎病:主要特征有杨梅舌、发热、结膜充血水肿、非化脓性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全身不规则皮疹、颈部淋巴结的肿大等。患者可呈持续高热,服用布洛芬等口服退热药无效,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才能退热。 二者单纯依靠皮疹区别意义不大,主要根据化验结果、病史,必要时完善心脏彩超进行鉴别。
    2023-08-02
  • 婴儿川崎病症状(视频)

    婴儿川崎病症状
    婴儿川崎病的症状主要如下: 1、长时间发热,可能为高热,体温在39℃-40℃,热程第1天或3-4天可能出现全身性多形性皮疹,小部分婴儿出现精神或食欲欠佳,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可出现关节疼痛; 2、典型表现为双侧球结膜充血、嘴唇干红、皲裂、舌乳头凸起,杨梅舌; 3、部分患儿热程第3-4天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卡介苗接种处出现明显红晕或硬结; 4、部分婴儿可能出现腹泻,肛周皮肤明显潮红; 5、还有一些婴儿表现不典型,只是长时间发热、烦躁、纳差、拒乳等,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和追踪。一旦发热超过5天,则一定要警惕川崎病。
    2023-08-02
  • 儿童打完手足口疫苗发烧怎么办(视频)

    儿童打完手足口疫苗发烧怎么办
    儿童打完手足口疫苗后的发热多为低热,经过2-3天即可好转,在此期间需注意多休息,尽量保持房间安静,温湿度适宜,勤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洁,同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帮助退热,如用毛巾湿冷敷额头,温水擦拭身体,在额头、喉、后颈部贴退热贴,患儿睡觉时露出手脚等,以起到散热作用。如果发现患儿体温高于38.5℃,需适当服用退热药,如体温持续增高或不下降,需积极就诊治疗。 通常小儿打完手足口疫苗后有发热,可能影响到食欲,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期间应注意多补充水分,不仅可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补充发烧丢失的水分。此外,部分患儿发热期间口中无味,可能喝不下温开水,家长可以给宝宝喝一些蔬菜汁或者水果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米粥等。此外,不可让小儿进食过多油炸、甜腻、辛辣食物,以防止胃肠道负担加重而导致身体康复速度下降。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