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明

  •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表现(视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表现
    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是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等,主要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近年来老年社会越来越明显,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故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率逐年上升,病因尚未明确,有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有关。还有人认为是膀胱过度敏感导致,即在较小膀胱容量时出现排尿感。此外,还有尿道和盆底肌功能,一般是肌肉高张力痉挛状态导致,还有其它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行为治疗主要是膀胱训练,抑制膀胱收缩,增加膀胱容量。训练要点是白天多饮水,尽量忍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入夜以后则不再饮水。药物治疗主要包括M受体拮抗剂,临床上患者应用依从性也非常好,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2023-08-02
  • 霉菌性阴道炎能怀孕吗(视频)

    霉菌性阴道炎能怀孕吗
    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较为常见的阴道炎症,是由于霉菌增殖引起,主要由于女性外阴、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调导致,表现为白带豆渣样或乳酪样,通过化验白带常规可以确诊。若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则不应怀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怀孕易造成孕囊着床失败,或者引起宫腔内感染,进而引起流产或早产。并且,霉菌性阴道炎还会影响阴道酸碱度,影响精子蠕动,降低精子质量,造成受精卵形成困难。所以应先通过药物彻底治愈霉菌性阴道炎后再怀孕。 若意外怀孕,也不一定需要终止妊娠,因为在孕期可使用克霉唑或硝呋太尔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若通过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或治愈霉菌性阴道炎,通过客观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均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可保留胎儿继续妊娠。妊娠期发生霉菌阴道炎也较为常见,治疗主要是选择阴道局部给药,常用药物是克霉唑,避免口服药物对胎儿损伤即可。
    2023-08-02
  • 女性尿失禁一定要手术吗(视频)

    女性尿失禁一定要手术吗
    女性尿失禁不一定要手术。尿失禁根据临床表现分类不同,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式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急迫性尿失禁: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于此类尿失禁无效,而手术也可能诱发急迫性尿失禁。该类型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尿急,如有些患者可能一有尿意就憋不住,忍不住要上厕所,若厕所找的不及时还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2、压力性尿失禁: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可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80%。而对于重度患者,特别是合并子宫阴道脱垂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矫正。压力性尿失禁指咳嗽、喷嚏或跳绳、举重等增加腹压动作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3、充盈性尿失禁: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但主要是寻找病因。充盈性尿失禁指长时间充盈,膀胱压力增加而导致漏尿。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去除诱因,如尿路梗阻、前列腺、膀胱问题。 因此,对于女性尿失禁治疗,手术并不是唯一选择,应根据尿失禁原因和类型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2023-08-02
  • 尿失禁的分型(视频)

    尿失禁的分型
    尿失禁的分型如下: 1、急迫性尿失禁,此类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即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喷嚏、颠簸或负重时,腹内压力急剧升高,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是在膀胱流出道,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而导致; 3、充盈性尿失禁,长时间充盈的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出现充盈性尿失禁,主要原因是无张力性膀胱,或尿道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以及膀胱括约肌失调等; 4、功能性的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或精神环境方面忍不住排尿。 治疗原则主要是纠正诱因,对于各种类型的尿失禁的治疗而言,主要诊断清楚尿失禁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治疗。
    2023-08-02
  •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诱因(视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诱因
    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存在以下诱因: 1、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由非神经源性因素引起,憋尿时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2、膀胱过度敏感,比较小的膀胱容量可出现排尿感; 3、尿道和盆底肌功能异常,一般是盆底肌肉的高张力痉挛状态所致; 4、其它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尿急、日间尿频、夜尿增多和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证候群,常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以及糖尿病和神经系统损害疾病的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2023-08-02
  • 膀胱过度活动症治愈会复发吗(视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治愈会复发吗
    膀胱过度活动症治愈后可能会出现复发,如停药或停止物理治疗后一段时间,尿频、尿急症状再次出现,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首先需要明确症状反复的原因,是否出现或新出现能够诱发膀胱过度活动诱因,如精神心理因素、女性绝经状态变化,以及其它药物刺激等。若症状反复,可重复原有治疗,在去除诱因基础上,往往再次治疗效果也会非常理想,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主要包括膀胱训练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电刺激物理治疗等,上述治疗手段效果肯定。膀胱训练目的是通过治疗抑制膀胱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训练是白天多饮水,尽量忍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入夜后不再饮水,可适当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安静入眠。治疗期间患者需记录排尿日记,可以增加治愈信心。药物治疗和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抑制膀胱不稳定收缩,缓解尿频、尿急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另外,日常生活习惯改变,对于治疗效果维持也非常重要,主要为避免饮用刺激性、兴奋性饮料,减少浓茶、可乐、果汁,特别是西柚汁等刺激性饮料摄入。
    2023-08-02
  • 念珠菌阳性说明什么(视频)

    念珠菌阳性说明什么
    念珠菌阳性指念珠菌性阴道炎,也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念于珠菌感染引起,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或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使用过大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外阴及阴道灼热和瘙痒,经常伴有排尿异常,外阴存在地图样红斑,典型白带呈乳酪状或豆渣样。阴道黏膜高度红肿,可见到白色鹅口疮样的斑块附着,可剥离,其下为受损黏膜,存在糜烂性基底或形成潜在溃疡,严重时可留有瘀斑。但白带并不均表现为上述类型,也可出现水样、乳凝状白带。若完全是清澈、稀水样、浆液性、渗出性白带,也可存在霉菌性感染。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坐卧不宁,痛苦异常,也可有尿频和尿痛,甚至性交痛。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疗程较快,见效较快,临床上多采用氟康唑、克霉唑等唑类药物,可选择阴道给药,也可选择口服。
    2023-08-02
  •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视频)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情况多出现在孕晚期,随子宫不断增大,腹直肌会逐渐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即中间位置分开,呈现出分离状态,即腹直肌分离。妊娠期因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子宫逐渐增大,导致腹壁肌肉牵拉延展,尤其以腹直肌为重。 腹直肌分离指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分距离增大超过2cm,腹直肌分离可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腰酸背痛,还会增加盆底受压,导致盆底功能受损,诱发盆腔脏器脱垂。剖宫产手术也是腹直肌分离的主要诱因之一,手术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人为分开两侧腹直肌,造成腹直肌的不可逆损伤。若术后患者未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明显的腹直肌分离,在妊娠晚期和分娩后的妇女中十分常见。妊娠35周左右,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为100%,产后6个月仍有39%-70%的女性腹直肌无法复原,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第二次剖宫产患者越来越多,腹直肌分离也越来越重。
    2023-08-02
  • 腹直肌分离自测的方法(视频)

    腹直肌分离自测的方法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女性的困扰之一,腹直肌分离自测方法十分简单,可在家中进行。女性可取仰卧位,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随后将上身抬起,感觉两侧腹直向中间挤压手指。若感觉不到,则将两侧手指向两侧挪动,直到找到腹肌两侧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距离,进行类似于仰卧起坐动作。做动作的同时在肚脐水平用手指寻找两侧腹肌间距,正常是1指以内,分离在2-3指左右需要改善,3指以上需尽快就医。 产后腹直肌恢复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较热门的话题,以前很多产妇可能对此较为陌生。但生二胎的女性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感受,而之前一胎时好像并无此类问题,其实并非当时不存在此类问题,而只是此类问题尚未被开发。现在随医疗进步,对身体的检查越来越多,可快速明确身体不适的原因。
    2023-08-02
  •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影响(视频)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影响
    腹直肌分离危害有以下几点: 1、在分离时腹部过大,无法复原,产妇发现体重已恢复到孕前,但腹部仍然表现为松垮状态; 2、腰酸背痛,腰背部疼痛则是因为腹直肌分离引起,分离越严重,腹部肌肉越弱,腹部肌肉无法承受其承托力时,则会出现腰部酸痛情况; 3、脏器未恢复到原位,腹直肌分离程度不同,影响脏器复位程度也不同,最常见的是胃下垂。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增大,大多数女性腹部的肌肉中间会出现空隙,此空隙会在产后4-6周逐渐关闭。 对于部分女性而言,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导致产后无法自动恢复。在腹白线平齐、脐上2cm、脐上5cm、脐下4cm的四个点,任何一处两侧腹直肌分离间距>2cm,均可诊断为腹直肌分离。 因此,腹直肌分离的危害性很大,可降低产后生活质量,需积极处理。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