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

  • 怎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音频)

    怎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成因较为复杂,但是发病机制主要是胃内炎性损伤增加,导致攻防失衡,长时间炎症病变会导致上皮黏膜发生萎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n1、生活方式的调整,需要注意心平气和、细嚼慢咽,避免焦虑、抑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有戒烟、戒酒。\n2、应当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与治疗,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幽门螺杆菌之后,很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会停止进展。\n3、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n4、改善消化的药物,通过综合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可以得到控制。
  • 消化性溃疡的决定因素(音频)

    消化性溃疡的决定因素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化学性炎症。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成因包括胃内攻击因素超过了防御因素而导致攻防失衡,胃内的攻击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药物、酒精等,胃内的防御因素包括胃黏膜屏障、胃黏液以及充足的营养供应。\n消化性溃疡成因中最为重要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使溃疡反复发作,所以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达进行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检测。如发现阳性,应当尽快进行四联疗法根治治疗,根治成功的患者溃疡复发率大大下降,所以说消化性溃疡患者致病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幽门螺旋杆菌。
  •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病因(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病因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和免疫等因素,其中肠道免疫系统失调而导致炎症过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病因包括:\n第一、免疫因素,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炎症因子分泌过多,肠道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这个过程在溃结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n第二、遗传因素;\n第三、肠道微生态,溃结的发病与患者肠道内菌群的种类、数目紊乱以及功能异常有关。\n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 溃疡性结肠炎吃啥药(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吃啥药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炎症水肿,是一种慢性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往往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肠镜下可以发现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糜烂,甚至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n第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n第二种,使用5-氨基水杨酸,5-氨基水杨酸是一种黏膜表面其作用的抗炎药物,副反应小,作用肯定,对于我国大部分轻度的溃疡性结肠炎非常有效。\n第三种,糖皮质激素。对于部分患者,使用5-氨基水杨酸无效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n第四种,免疫抑制剂,部分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需要使用免疫制剂进行治疗。\n第五种,生物制剂。
  • 溃疡性结肠炎是指什么(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是指什么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结肠炎,可以导致腹泻、黏液脓血便,属于渗出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是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紊乱,自身免疫力攻击自身的结肠黏膜,好发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往往表现为腹痛、发热、黏液脓血便,肠镜下可以看得到结肠的溃疡、糜烂。\n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一、5-氨基水杨酸;二、激素;三、免疫制剂;四、生物制剂;五、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使用5-氨基水杨酸来进行治疗,5-氨基水杨酸是非常安全的药物,用于诱导缓解治疗以及维持治疗,一般需要维持治疗4-6年,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并不一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音频)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结肠炎,指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结肠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是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也就是大便中可以混有大量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可以有发烧。腹痛的部位往往集中在左下腹部,腹痛多不剧烈,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腹胀。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的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以及停止排气、排便。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慢性炎症,可以发现乙状结肠、直肠甚至全结肠出现连续分布的浅溃疡伴有出血。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如下:\n一、生活方式的调整,需要避免焦虑、抑郁,注意锻炼,避免受凉;\n二、使用5-氨基水杨酸对症治疗;\n三、可以使用免疫制剂治疗。\n上述治疗都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直肠息肉怎么治疗最好(音频)

    直肠息肉怎么治疗最好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的一种良性增殖性疾病,直肠息肉按照病理可以分为炎性息肉、直肠增生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直肠的炎性息肉和直肠的增生性息肉往往不会癌变,较为安全,直肠的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n直肠腺瘤性息肉分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直肠管状腺瘤、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不同类型的腺瘤癌变率并不相同,出现直肠息肉应当尽快进行结肠镜下治疗,通过结肠镜下活检及黏膜下切除,甚至需要黏膜下剥除术,直肠息肉可以获得根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直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应当定期进行结肠镜随访。
  • 胃底息肉会有什么症状(音频)

    胃底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底息肉也被称之为胃底腺息肉,是一种良性的增生性病变。胃底腺是分布于胃底胃体的一种腺体,但各种原因刺激胃底腺增生,就会形成呈息肉样隆起。胃底腺息肉发病率较高,而且不会癌变。胃底腺息肉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但是胃底腺息肉有时与胆汁反流相关,所以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反酸样症状,都是与胃底息肉伴发的症状,而不是由胃底息肉导致的症状。\n由于反流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也会刺激胃底腺息肉生长。所以出现胃底腺息肉应当重视,应当在医生指导之下进行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胃镜,并在胃镜下进行处理。
  • 胃息肉严重吗?一定要手术吗?(音频)

    胃息肉严重吗?一定要手术吗?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是胃内的一种良性病变,胃息肉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及增生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都不会癌变,不一定要进行切除。而胃内的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如果出现阴囊进行切除。明确胃息肉类型对于指导胃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出现胃息肉的患者应当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胃息肉性质。如果为息肉时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不必去除干净。但如果胃内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则应当尽快行内镜下切除,并且定期随访。
  • 哪种胃病最严重(音频)

    哪种胃病最严重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慢性胃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上都是良性疾病。在良性胃病中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较为急重的疾病,部分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演变成穿孔、出血。胃的恶性疾病包括胃癌、胃淋巴瘤、胃间质瘤。恶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良性疾病,所以胃癌、胃间质瘤以及胃淋巴瘤,都是比较严重的胃病。很多慢性胃病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系,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所以有慢性胃病的患者应当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如发现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当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