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 甲状腺瘤能治好吗(视频)

    甲状腺瘤能治好吗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的良性肿瘤或良性肿块,常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两者均为良性病变。小结节,尤其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并非均需积极治疗。仅在肿块出现迅速增大、有压迫症状时,或怀疑有恶变的情况下,才需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常见于滤泡性腺瘤,其有恶变倾向,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能得到长期治愈。
    2023-08-03
  • 胸口发闷上不来气怎么回事(音频)

    胸口发闷上不来气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李春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胸口发闷、上不来气,要考虑的病因很多。首先是心脏疾病引起的,例如心绞痛或瓣膜病等等,引起胸口发闷、上不来气、气短的症状,心绞痛一般与活动有关系,症状大概持续3-5分钟,不超过半个小时,并且范围比较固定,有的时候向左肩背部或手指等部位放射,心电图检查以及冠脉血管的CTA、造影,可以明确的诊断。其次引起胸口发闷、上来气的最大可能是肺部疾病或胸腔的疾病引起的,例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炎、胸腔积液、肺结核、肿瘤等等,都会出现以上的症状。其他的原因还有反流性食道炎,也会类似于胸闷、气短,但是和饮食有关系,并且伴有反酸、烧心等等症状。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这两种多为刺痛或灼痛,疼痛几秒钟或很长时间的隐痛为特点。心脏神经症也可以出现胸口闷、气短的症状,它的检查都正常,往往和情绪、环境等等因素有关,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环境,会得到改善。
  • 什么是动脉硬化闭塞症?(音频)

    什么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讲解医师:李春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所谓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最后导致闭塞。动脉硬化是伴随着人的年龄出现的,在儿童或者少年是不会出现动脉硬化的,只有到了中老年,人体的各种器官在逐渐的衰老,出现了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表现,如果说某一个部位发生的动脉硬化比较重,这表现为部位的病变,比如说脑梗塞是大脑的血管出现了病变,心梗是属于心血管,肢动脉硬化闭塞是股动脉或者是髂动脉。所以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的。还有个人生活习惯,尤其是抽烟对动脉硬化影响是非常的大。还有在生活中的饮食,高脂的饮食,常常是动脉硬化加重的一种根源,因为摄入过高热量,过高脂肪的饮食,常常使里面的脂肪无法代谢出去,沉积在血管的内壁。另外高血压等因素也可以影响,导致整个血管的管壁受力冲击比较大,明显的加重动脉硬化,这类患者要早早的警惕动脉硬化的发生。
  • 静脉曲张怎么预防?(音频)

    静脉曲张怎么预防?
    讲解医师:李春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遗传的,所以说父母有静脉曲张了,作为子女的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下肢有没有静脉曲张出现的征兆。静脉曲张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的,比如说长期站立,长期坐,从事长期站立的人群,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或者是工作方式,比如说站1小时或者是坐1小时之后就要站起来换一个姿势,或者变化一下体位,这样能够促进血管回流,减轻血管长期的淤积,对于预防静脉曲张非常的有效。对于实在无法避免这种,也做不到调整体位的可以穿一个弹力袜进行预防。还有一部分病人是由于体形偏胖,这部分病人就需要把自己的体重降下来,降下来之后,下肢承担的负担轻了,对静脉曲张的预防有好处。
  •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李春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动脉硬化在临床早期是基本没有症状的,因为动脉硬化虽然是中老年的一种疾病,但是真正的动脉硬化从年轻的时候就有,真正有了临床表现,只到某一个脏器或者是器官血管受到阻塞了,没有血液供应,该部位器官出现问题了才出现临床表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早期血管血液供应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症状的,只有当血液供应出现问题,不能满足肢体运动需要时,才会出现临床的症状,最早期腿容易发凉,怕冷。随着疾病的进展,动脉狭窄越来越厉害,就会出现运动方面障碍。再到了很晚期的时候,血液供应不上来,不但是运动血液供应不上来,也就是说静息,不运动时候肢体远端也没有血液供应,就会出现了肢体坏疽,也皮肤破溃,溃烂,然后远端血液供应不好,整个脚趾、足或者下肢发黑,坏死。
  • 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分级?(音频)

    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分级?
    讲解医师:李春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上一般来说根据它的临床表现分成四期,第一期,轻微临床表现期,有人也叫无症状期,这一期动脉硬化管腔出现狭窄了,但是血液还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临床症状比较少,而且比较轻微,常见的有患者感到肢体的轻微的麻木,或者远端觉得发凉症状。第二期,歇性跛行期,间歇性跛行患者走上一段距离以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患者血液供应就跟不上了,出现乳酸等等蓄积,刺激肌肉疼痛,患者需要站下来停下来休息,随着血液供应的增加,疼痛消失了,再继续行走。然后再继续行走相似或者相近的距离又重复出现了症状,还必须再停下来休息,这种症状周而复始,就叫间歇性跛行。第三期,静息痛,临床上的病人的狭窄进一步增加,进一步的增加之后患者虽然不运动,远端的血液也供应不上了,远端的脚趾,甚至整个脚就发生了疼痛,初期疼痛是比较轻微的,用药物可能会缓解,到了后期这些药物也很难能够缓解,疼痛是极其的剧烈,病人常常是要抱着脚整夜无法入睡,非常的痛苦。第四期,坏疽期,脚完全坏死了,是在第三期的基础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症状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缺血依然在加重,远端的肢体得不到应有的血液供应,开始是皮肤的出现了破溃、坏死,逐渐其他的组织液出现了类似的缺血的症状,缺血进一步的发展,破溃创面不愈合,先是脚趾,最后脚甚至整个下肢就出现了缺血性的发黑,坏死。
  • 如何预防胰腺炎(音频)

    如何预防胰腺炎
    讲解医师:李春颖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胰腺炎既然那么凶险,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得了胰腺炎的病人,更容易再复发胰腺炎,所以生活中很多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注意饮食,胰腺炎很多时候会有饮食类诱因。譬如,一次大量的饮酒或者暴饮暴食,或者一次进食大量油腻食物,都可能诱发胰腺炎的发作。所以特别是有过胰腺炎的病人,这些方面都要重点预防。 另外,生活规律,及时的治疗胆道系统的疾病,也是预防胰腺炎发作的措施。胆道系统不好的病人,或者有胰腺炎的病人,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有些人平时便秘,好多天不排便,这也是诱发胰胆系统疾病的不良的习惯,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规律,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
  • 什么是胰腺炎(音频)

    什么是胰腺炎
    讲解医师:李春颖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胰腺炎在医学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部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所导致的炎症性病变。这个病比较凶险,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这个病有时候也特别容易误诊,出现上腹的剧烈腹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胰腺炎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腹痛、腹胀,但是位置是在上腹,有些人都分不清楚自己是胃疼、腹痛,病人可能会说胃疼,实际上有可能是胰腺炎发作的症状。胰腺炎除剧烈腹痛以外,有些病人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胀,大便不通这些表现。检查会发现病人血淀粉酶、脂肪酶会升高,CT检查会发现胰腺肿大、出血,甚至坏死。如果重症胰腺炎还会并发全身的炎症反应,甚至病人会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迅速出现危及病人生命的急重症。
  • 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音频)

    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春颖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胰腺炎的现在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中医在胰腺炎的治疗方面发挥了也很大作用。中医在治疗胰腺炎方面是通过辨证施治,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型是胃肠湿热,所以用通腑泄浊的方法。还有一部分病人是肝胆湿热型,通过清肝利胆通腑来治疗胰腺炎。内服药像大承气汤、龙胆泻肝汤都是经常应用的方剂。大承气汤可以起到通腑泄浊的作用,在治疗胰腺炎上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灌肠的方法,迅速打通患者的腑气,及时的排出肠道、消化道的毒素,病人的腹痛、腹胀会得到很好的缓解。有一部分病人属于胆道湿热证型,这样的病人平时有胆道系统的疾病,经常用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可以清肝、利胆、通腑,也可以使胰腺炎病人的腹痛、腹胀得到迅速的缓解。
  • 脾虚湿盛的症状(音频)

    脾虚湿盛的症状
    讲解医师:李春颖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脾虚湿盛是中医的一个病机,就是脾虚湿盛证,代表一类疾病。譬如这一类的病人会出现腹胀、腹泻,觉得身体困重,甚至出现浮肿、乏力这些表现。医生可以看到这类病人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搏可以出现缓慢。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为口黏,甚至大便粘马桶,粘便池,这些也是湿气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