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剑

  • 天麻如何治疗头痛(视频)

    天麻如何治疗头痛
    天麻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的针剂,口服药物更安全有效。有天麻为主的全天麻胶囊,和首乌配合的有天麻首乌胶囊,还有天麻醒脑胶囊,口服药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天麻主要的药理机制,主要是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作用,在西医的角度而言,有一定的改善微循环作用,有解痉镇痛的作用,对于头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用于部分头痛患者。如偏头痛发作、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辅助治疗。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血管病导致的头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常天麻注射液,对于急性头痛发作,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眩晕也有帮助,安全性稍逊,但优点是起效较快。但是不要过度迷信天麻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用药,要配合其他的药物,辅助发挥药理作用。如偏头痛发作,要选择治疗偏头痛的西药为主,配合天麻制剂,会起到较好的疗效。对于颅内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头痛,通常单纯应用天麻效果较差,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2023-07-31
  • 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视频)

    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
    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需根据疾病时期判断,主要内容如下所示:一、发作期:首选止疼药,包括非甾体镇痛药物,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依托考昔片,也可用经典麦角胺咖啡因,但此类药物不易购买。理想药物为曲普坦类药物,如琥珀酸舒马曲普坦。二、预防期:1、β受体阻滞剂:以心得安、阿罗洛尔、美托洛尔为代表,此类药物安全而耐受性较好,可以作为预防期用药,即使没有症状也可以服用一段时间;2、钙离子拮抗剂:以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为代表药物;3、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属于预防偏头痛的药物;4、抗焦虑、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以阿米替林以及新型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双通道药物,包括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
    2023-07-31
  • 抽烟头晕是不会抽烟吗(视频)

    抽烟头晕是不会抽烟吗
    抽烟之后感到头晕、不舒服和不会抽烟没有任何关系,并不代表不会抽烟,更不会因为抽烟头晕,就建议坚持连续抽烟、慢慢适应,会抽烟以后头就不晕了的说法都是谬论,不建议这样做。抽烟之后之所以出现头晕,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1、天生敏感:有些患者对烟天生敏感,烟草中的尼古丁以及生物碱不耐受,抽烟之后会觉得不舒服,头晕、乏力、难受甚至恶心想吐,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再抽烟。因为抽烟本身百害而无一利,既然过度敏感,对烟草不适应、不耐受,就要停止抽烟;2、患有慢性病:有些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抽烟之后可导致剧烈的血管痉挛以及相关供血影响,这时也会出现头晕。有基础病的情况下,更不建议抽烟;3、抽烟过量:抽烟太多,如一天1-2包甚至更多,会导致大量尼古丁和生物碱吸收进入血液中,产生烟草相关的副作用,也会出现头晕。总而言之,抽烟后头晕和不会抽烟没有任何联系。
    2023-07-31
  • 持续性头晕查不出毛病是怎么回事(视频)

    持续性头晕查不出毛病是怎么回事
    如果持续性头晕、头部不适,但经过检查无法明确病因,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如果持续性头晕,影像学未发现异常,医生也未给出明确答案,可能是器质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或由于医疗技术所限,导致没有特殊检查手段,如早期的克雅氏病,以及早期神经退行性病变,如老年痴呆或帕金森病,可能表现为头晕、头昏,如果此时诊疗手段有限或疾病早期,没有其他特殊临床表现,容易导致诊断困难;2、如果持续头昏,头不清醒的头晕,但影像学未发现问题,以及不存在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可能是出现PPPD,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之前也称为慢性主观性头晕,为功能性疾病,由于焦虑、抑郁情绪,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中较多不满意事件,形成负性心理效应,导致躯体化障碍,通常患者通过检查也无法发现该疾病,此时需要按照慢性主观性头晕,躯体形式障碍进行治疗,才会治愈持续性头晕。
    2023-07-31
  •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吗(视频)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吗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相对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比较严重,有一定危险性,容易并发呼吸肌麻痹,但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也可以治疗,甚至可以治愈,需要根据以下常见情况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1、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如果自己放弃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则不会被治愈;2、患者需要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正规诊治,不要听信偏方、秘方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需要经过规范的临床路径;3、临床医生根据抗体情况、患者年龄、基础病状态,会制定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对症治疗的溴吡斯的明、新斯的明等,以及清除抗体的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以及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疾病严重情况、伴发或不伴发并发症综合选择考虑;4、在临床症状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伴有胸腺瘤的患者可以进行胸腺手术,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总而言之,患者患有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只要正确面对,前往专科医院进行正规诊治,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临床缓解。
    2023-07-31
  • 硫唑嘌呤片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吗(视频)

    硫唑嘌呤片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吗
    硫唑嘌呤片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部分乙酰胆碱功能异常、数目减少而发病。硫唑嘌呤属于免疫抑制剂,可抑制过度增强的抗体,从而发挥药理作用,但并不用于急性期的治疗。若患者为重症肌无力急性期,则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包括溴吡斯的明对症治疗。由于硫唑嘌呤起效较慢,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的预防治疗领域,急性期服用无明显效果,通常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此外,常见药物还包括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等其他免疫抑制剂,均可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且效果较好。患者最终选择需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明确风险与获益情况后决断。
    2023-07-31
  • 颈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会死吗(视频)

    颈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会死吗
    颈椎病与脑供血不足不能划等号,颈椎病较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部分患者出现头昏沉,不清醒感,做多普勒提示颈动脉、椎动脉供血不足,继发的脑供血不足,但是这种情况不准确 。颈椎病主要引起肢体的麻木和肢体活动不好,尤其是上肢为主,还有颈部的疼痛。重症颈椎病可以导致患者瘫痪,但是不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压迫到椎动脉。如果是重症的颈椎病,的确有一定的危险,主要是患者的肢体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外伤或者是摔倒,有可能会导致急性的颈髓损伤,此时有一定的生命危险。但并不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而是颈髓的截瘫导致。
    2023-07-31
  • 小脑共济失调会自愈吗(视频)

    小脑共济失调会自愈吗
    部分小脑病变导致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可能会自愈,常见于免疫性介导的急性小脑炎。自身免疫性小脑炎类似于感冒的症状,但感冒的个体出现在小脑上。免疫介导的小脑炎不进行治疗,也有部分患者会逐渐自愈,部分较为轻微的脑小血管病变,比如小脑的轻微梗死或出血,部分患者不经治疗,可通过功能代偿逐渐恢复。多数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不易自愈,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严重的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大面积梗死或出血,如果不进行干预,不仅无法自愈,还可能会危及生命;2、神经变性病:比如多系统萎缩也无法自愈,且此类疾病,目前没有较为有效地治愈方法,即使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的效果也不太明显,自愈相对困难;3、遗传性疾病:比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遗传病,也无法自愈。免疫性小脑损伤或较轻的脑小血管病,导致的小脑性共济失调,虽然可能自愈,但建议患者应积极就医,防止疾病发展,影响较多的神经核团以及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患者患病后期望其自愈并不现实、不科学,应该及时就医、就诊,尽早进行治疗。
    2023-07-31
  • 低血糖脑病能恢复吗(视频)

    低血糖脑病能恢复吗
    低血糖脑病能否恢复,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无及时发现并予以急诊处理,也和患者身体的一般状态有关。具体能否恢复的情况如下:1、低血糖脑病一旦早期发现,早期予以推高糖处理,比如使用50%的葡萄糖,紧急进行静脉注射,同时静脉点滴高糖,停用导致低血糖的药物,比如胰岛素,则低血糖脑病可能可逆,甚至可以恢复正常;2、但一旦低血糖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因为大脑依靠葡萄糖进行代谢,葡萄糖如果无法供应,可能在数分钟或者1-2个小时,就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容易遗留后遗症,比如智力下降、肢体瘫痪,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等后遗症,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如果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只是不慎出现1次低血糖事件,一般有较大概率恢复正常。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身体基础情况欠佳,或者多次发生过低血糖事件,脑部已经比较脆弱,容易遗留后遗症,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2023-08-01
  • 发作性运动障碍严重吗(视频)

    发作性运动障碍严重吗
    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通常不严重,属于比较轻微的椎体外系疾病,且此疾病可治、可控,对生活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如果一旦确诊患有发作性运动障碍,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个病并不是不治之症或绝症,对于身体的影响非常小。相比其他比较难治的椎体外系疾病,比如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扭转痉挛,发作性运动障碍属于良性疾病,而且比较容易治疗。可以遵医嘱口服小剂量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完全被控制。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也较为重要。当患者出现焦虑、心烦时,发作性运动障碍会发作频繁。如果心情放松,症状则不明显。所以保持健康的心态,管理自己情绪也较为重要。由于发作性运动障碍不容易被根治,一旦停药有时还会复发。要正确认识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与疾病共存,则问题不大。发作性运动障碍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容易出现功能障碍,一般遵医嘱口服药物,维持症状不影响生活即可,并不要求一定要将其断掉或者除根。否则患者会觉得心情欠佳,对此疾病的治疗和认识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