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成

  • 黄疸是什么(视频)

    黄疸是什么
    黄疸是指一类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和黏膜发黄的黄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和成人黄疸有很大差别,成人黄疸常会有溶血、肝炎、胆管阻塞性等改变,一般分为肝性、肝前性和肝后性黄疸等。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母乳喂养不足,也可能存在溶血、感染、其它肝肠循环增加或者部分遗传代谢问题,导致黄疸性疾病。成人黄疸血总胆红素超过2mg/dl,即34μmol/L可以诊断为黄疸,60%-80%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因此数值会较高。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只要新生儿皮肤、巩膜有明显黄染,可以判断是黄疸。具体数值以及属于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检测。
    2023-08-02
  •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视频)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主要通过数值的不同进行区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指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上升幅度不快,10-14天左右消退,部分早产儿可以到生后3-4周,都属于生理性黄疸,数值相对也在安全范围。 相反超过正常数值可能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生后第一天出现明显皮肤和巩膜黄染,上升幅度较快,一天超过5mg/dl,不同新生儿会有不同数值,按照日龄甚至每个小时的改变,生后24小时以内超过6mg/dl,48小时超过9mg/dl,72小时超过12.9mg/dl,一般会称之为病理性黄疸。黄疸消退延迟,比如生后2-3周没有消退,也会考虑病理性黄疸。总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差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正常,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比较早; 2、生理性黄疸上升幅度不快,病理性黄疸上升幅度比较快,幅度比较大; 3、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正常,而病理性黄疸一般消退时间延迟; 4、黄疸程度相对比较重,大于一定范围是病理性黄疸,在一定范围以内是生理性黄疸。
    2023-08-02
  • 新生儿头顶软的地方叫什么(视频)

    新生儿头顶软的地方叫什么
    新生儿头顶较软的区域医学上称之为囟门。囟门是宝宝两个额骨和顶骨之间骨缝所形成的较软区域,类似菱形,中间稍微扁平,有时还会看到扁平区域会有跳动。 囟门在医学上有很多作用,可以帮助评价宝宝喂养程度。如果喂养不太好,囟门可能比较低平,皮肤可能比较干,小便会比较少,黄疸比较重,也可以判断脱水、缺水或者喂养不足等情况。部分宝宝囟门比较宽、比较大,会考虑是孕期有比较明显的缺钙,产妇有抽筋或者没有注意补钙。如果囟门比较鼓、压力比较高,这时要考虑宝宝可能患有部分疾病,如颅内压是不是增加,是不是有脑水肿甚至有颅内出血等问题。
    2023-08-02
  • 新生儿维生素D什么时候吃(视频)

    新生儿维生素D什么时候吃
    新生儿维生素D补充,在中国新生儿营养指南有明确规定。 肠内营养中,正常母乳包括配方奶都有一定维生素D,包括D2和D3,但是含量相对不足,需要额外维生素D3加以补充。维生素D作用是调节胃肠道对钙和磷吸收,促进骨质矿化,增加骨质密度和硬度,是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现在孩子户内活动较多,户外活动相对较少,不能经过充分光照将皮肤中胆骨化醇转变成能够帮助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需要额外从食物当中加以补充。所以临床推荐生后2周开始,足月儿每天补充一定量维生素D。
    2023-08-02
  • 新生儿喂奶姿势(视频)

    新生儿喂奶姿势
    新生儿喂奶涉及到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或者指导方式。新生儿喂奶分为母乳喂养、奶瓶喂养,只要有条件,尽一切可能优先考虑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特别强调和妈妈的接触。基本姿势是孩子下颌贴着妈妈乳房,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吸吮。孩子胸要贴着妈妈胸,腹部要贴着妈妈腹部,左侧和右侧相同。孩子口唇要含住妈妈整个乳晕,因为乳房结构分为乳晕和乳头,乳房当中比较黑色的部分是乳池部位,尽可能孩子要张大口含住全部黑色部分,吸吮时会挤压出乳池部位奶水,能更有效保证乳腺管通畅。如果只含住奶头,乳腺管出口部分可能会被压扁,导致乳腺管不通,所以姿势非常重要。
    2023-08-02
  • 新生儿能吃益生菌吗(视频)

    新生儿能吃益生菌吗
    新生儿能否吃益生菌是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专家意见更加倾向于宝宝接受益生菌口服。宝宝吃益生菌大多数人认为比较有好处,可以很好的帮助肠道菌群建立,建立有益无害的正常肠道菌群。降低便秘发生,减少宝宝腹泻,刺激肠道淋巴组织,减少湿疹、肠道过敏类疾病发生。 宝宝建立正常菌群以后可以及时氧化肠道胆红素、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概率,对调节作用都有好处。总之,新生儿服用益生菌利大于弊。有部分专家认为部分益生菌可能会导致腹泻、致病侵袭,但是相对概率比较低,可以考虑接受。
    2023-08-02
  • 新生儿一天吃几次奶(视频)

    新生儿一天吃几次奶
    新生儿分为早期新生儿和晚期新生儿两个阶段,早期新生儿阶段指生后一周以内,主要是指足月新生儿。生后第一周新生儿主要任务是完成适应,这时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需要各个脏器都适应宫内和宫外转变,第一周相对奶量较少,推荐每天喂奶8-10次。母乳喂养者如果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7%,需要加奶,如果生后7-9天恢复出生体重,认为喂奶量足够。 出生两周以后的新生儿觉醒时间相对比较长,奶量会增加比较明显,这时要想得到更加优质的喂养,推荐7-8次。体重增长过快,会有喂养过量的问题,因为新生儿觉醒时间长,会出现不到点啼哭现象,容易误判是饥饿,客观上会造成宝宝在后两周体重增长太快。所以推荐新生儿每天增长30-40g可能比较好,一个月增长700-1200g比较合适。
    2023-08-02
  • 新生儿换奶粉怎么换(视频)

    新生儿换奶粉怎么换
    新生儿一般主张用母乳喂养,如果某些妈妈母乳不够,不能满足孩子喂养和生长发育需要,这时孩子会出现哭闹和体重不增的情况,甚至黄疸加重,需要加用奶粉。加用奶粉首先要考虑不同体重和胎龄的孩子选用不同奶粉。 早产儿要选用专门早产儿奶粉,比如1800-2500g的宝宝用早产儿二段奶粉;普通新生儿用普通新生儿奶粉。如果宝宝用奶粉喂养以后出现体重不增、反复吐奶、大便带血或者出现白细胞,还要考虑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或者有湿疹比较加重,要考虑进行奶粉更换。奶粉更换一般优先更换部分水解的氨基酸奶粉,如果调整部分水解奶粉以后,过敏症仍然不能减轻,要考虑适当加用益生菌。仍然还出现过敏加重的情况,要更换完全水解或者氨基酸奶粉。
    2023-08-02
  • 新生儿第一个月长多少正常(视频)

    新生儿第一个月长多少正常
    生后第1个月是宝宝人生当中非常关键的1个月,即新生儿期。新生儿分为早期新生儿和晚期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指生后第1周新生儿,这时宝宝完成宫内向宫外转变,肺、胃肠道、肾脏要开始启动工作,免疫系统开始启动,心脏循环完成宫内向宫外切换,眼睛开始接收外界信息各方面转变。所以,1周主要任务是转变存活,很关键。第1周伴随很重要的是生理性体重下降,而生理性下降主要是摄入不足以及水分丧失,因此第1周喂养可能不够。 优秀的第1周护理或者叫优秀月子制定标准,大概是1个月1kg,第1周到生后1周大概能够恢复出生体重,认为第1周长的很好。从第2周或者第2周中间开始到第4周末,称之为晚期新生儿时期,平均每天长30-40g,每周增长250-350g,整个后半晚期新生儿体重增长会比较快。笼统计算,第1个月增长700-1200g。
    2023-08-02
  • 新生儿脖子淹了破皮怎么处理(视频)

    新生儿脖子淹了破皮怎么处理
    喂养条件较好,奶水比较充分或者奶粉喂养量都比较充足的宝宝,体重增长较快,脖子相对会有点短,皮肤会出现皱褶,皱褶皮肤不能充分通气和干燥、细菌沉积,导致局部有渗出或感染情况。需要如下处理: 1、首先解决感染问题,可以用双氧水局部进行消毒,一般不会很痛。如果没有双氧水,可以考虑使用75%酒精,但是会对宝宝有刺激; 2、解决感染问题以后,可以局部抹用促进皮肤再生的药物,比如康复新液,其它皮肤再生药物也可以,局部可以抹用百多邦等抗菌药物。因为宝宝皮肤相对比较娇嫩,而且生长很快,局部发红的皮肤经过消毒处理很快会再生,大概2-3天或者3-5天会恢复。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