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

  • 腺性膀胱炎术后恢复期(视频)

    腺性膀胱炎术后恢复期
    膀胱内小的滤泡或腺性膀胱炎病变,如果继发于膀胱颈梗阻,梗阻后引起膀胱炎,则针对梗阻治疗。疼痛治疗后,经过4周或者经过12周,再做膀胱镜检查,会发现滤泡已经消失,所以可自然缓解。 如果肿块型腺性膀胱炎,经尿道做电切时可把肿块切除。切除后,黏膜修复需2-3个月,即过8-12周黏膜才能获得好的爬行,愈合更好。此类腺性膀胱炎如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手术之后1个月内,不能用腹压,保持大便通畅、不能运动、更不能喝酒,以防止其出血。4-12周主要防止炎症,以及要有利于其创面的恢复。可以适当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当运动,但不能过度憋尿。如憋尿易造成血尿,容易造成膀胱撕裂、损伤。 若为继发性腺性膀胱炎,治疗后要后续观察,原发病是否得到彻底治疗,以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维持。手术后,不可以喝酒,可食用促进修复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023-08-02
  • 腺性膀胱炎能变癌吗(视频)

    腺性膀胱炎能变癌吗
    多数腺性膀胱炎都不会癌变,是继发性改变。但有一类腺性膀胱炎表现成肿瘤型、大片的肿瘤状,即肿块型腺性膀胱炎,有变成肿瘤的可能。具体如下: 1、多数腺性膀胱炎都是继发于输尿管口,不会癌变。如结石、输尿管放置双J管、膀胱颈梗阻,放气囊导尿管、导尿管放两周后,会发现膀胱壁多滤泡。这些滤泡取出进行化验,病理报告提示腺性膀胱炎。将原发病去除,如结石去除、导尿管拔除后,腺性膀胱炎自然而然会好转; 2、如果继发前列腺增生,继发梗阻腺性膀胱炎,原发病去除后,可好转; 3、肿块型腺性膀胱炎只占所有腺性膀胱炎中较少部分,不到5%。特殊情况下会变成膀胱癌。
    2023-08-02
  •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视频)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
    继发性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重点是治疗继发因素。如果由梗阻引起,需治疗梗阻;如果由前列腺增生引起,则治疗前列腺;如果由结石引起,则需治疗结石。治疗原发性疾病后,腺性膀胱炎就自然而然得到缓解。 有一类表现为肿块型腺性膀胱炎,其真正属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肿块型腺性膀胱炎可以经尿道进行膀胱肿块电切,使腺性膀胱炎得到缓解。同时手术后要用一定量的抗肿瘤药来抑制腺性膀胱炎的复发,但滤泡型无需使用抗肿瘤药治疗。
    2023-08-02
  • 如何早期发现膀胱肿瘤(视频)

    如何早期发现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也是中国人,尤其男性患者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与环境、化学物质刺激、抽烟有密切关系。所以,早期发现膀胱肿瘤较重要。膀胱肿瘤要早期发现,可依靠B超或依靠CT。B超作为最常用的筛选方法,目前越来越推荐,40岁以上体检中,需增加膀胱和前列腺体检,可发现膀胱早期肿瘤。 如果膀胱早期肿瘤对黏膜损害较明显,早期表现为血尿。如果小便排出有血,尤其是小便开始时是淡红色,最后有红色加重时,称为终末血尿,则可能为膀胱内出血或膀胱内肿瘤,这种情况更要重点进行膀胱B超检查。如果出现膀胱小便排不净,需加做膀胱镜检查,尤其是膀胱软镜检查。目前开展了无痛膀胱镜检测,使早期肿瘤发现越来越多。
    2023-08-02
  • 引起膀胱肿瘤的原因(视频)

    引起膀胱肿瘤的原因
    膀胱肿瘤是多因素肿瘤,但确切因素尚未明确,所以只能按照总体膀胱肿瘤发生率判断。根据统计资料,其原因如下: 1、抽烟,且烟瘾较大,抽烟后不愿意多喝水; 2、由基因决定,即个体化差异; 3、膀胱是排泄毒物的地方,而尿液有脏东西,所以与浓度有关。如果浓度过高,有害物质过高,刺激膀胱后,会造成膀胱损害,如果多饮水会有帮助,所以多饮水可预防膀胱肿瘤; 4、工作环境中含苯类或其它化合物,十年、几十年累积下来,身体某些部位就容易受到损害,如容易出现膀胱癌; 5、跟血吸虫病有关,但这两年血吸虫病较少见。 所以,膀胱肿瘤与吸烟、饮水、基因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2023-08-02
  • 膀胱过度活动症自己能恢复吗(视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自己能恢复吗
    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是膀胱本身的一种功能性改变导致。功能性改变如果不严重,比如是一过性,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有炎症,或前几天酒喝后过度憋尿,引起尿频、尿急,或有些人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劳累,或外界因素刺激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会自我修复。 如果是一个月以上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一般不能自己修复。如果不严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膀胱功能训练,如原来经常排尿,现在因为经过评估后,发现排尿能排干净,所以可以转移注意力,每次想排尿时可以去想其它开心的事情,不要想排尿的事。 另外可以通过进行盆底肌锻炼,放松训练,且减少饮水,这样综合情况下会有所改善。如仍不能改善,则需药物治疗。 所以膀胱过度活动症,尤其是女性,自我放松较重要。自我放松后,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膀胱管理,多数情况下不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自行好转。
    2023-08-02
  • 总有尿意的原因(视频)

    总有尿意的原因
    总有尿意的原因如下: 1、有尿意是膀胱的一种正常功能,正常人膀胱内尿液超过250mL会产生柔和尿意,此尿意的产生主要跟膀胱牵拉感受器有关; 2、有些人由于黏膜问题,如黏膜病变,黏膜萎缩、退化或溃疡,造成C纤维无髓鞘,纤维暴露就会产生尿意。这种刺激的尿意与柔和的感觉不同,其感觉强烈、难受,会刺激产生排尿,造成尿频,多与黏膜、膀胱刺激有关; 3、有些人与膀胱容量较小有关,正常情况下膀胱容量均在250mL以上,甚至500-600mL,但若患者膀胱容量较小,会产生尿意。 4、膀胱神经暴露,神经通路过于敏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使产生尿意; 5、与情绪、精神有关,如果患者焦虑、神经系统敏感,正常情况下虽然尿意不强烈,但膀胱内膀胱神经都有少量信号向大脑传递,如果在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被放大,也会产生尿频、尿急的感觉,与焦虑有关。
    2023-08-02
  • 输尿管刺痛怎么回事(视频)

    输尿管刺痛怎么回事
    输尿管刺痛与输尿管痉挛,或者输尿管刺激有关。正常输尿管,比如用剪刀剪断时没有疼痛,但牵拉、缺血膨胀、梗阻引起会有疼痛,且炎症刺激也会疼痛。输尿管刺痛多为痉挛痛,输尿管是蠕动性器官,如果在活体情况下从上往下蠕动,每蠕动一次就可以把小便排一部分下来,所以通过蠕动的形式进行排尿。如果这时有输尿管结石梗阻,蠕动受限,就会出现剧烈疼痛。如果输尿管里有炎症,有其它狭窄引起的刺激,或做完手术后,内放双J管,也会对输尿管有刺激,会引起刺痛。 所以输尿管疼痛不是原发,是由于其它原因导致,与炎症、梗阻相关,正常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输尿管刺痛。输尿管刺痛如果往下延伸,可以表现为膀胱和尿道刺痛,会有延续性。所以有时输尿管下段肿瘤病变,输尿管下段结石也会产生刺痛,引起尿频、尿急、尿道痛。
    2023-08-02
  • 输尿管肿瘤影响日常生活吗(视频)

    输尿管肿瘤影响日常生活吗
    输尿管肿瘤在早期阶段对人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生活。但是输尿管细、薄,如果得肿瘤,多数容易穿透输尿管壁。而输尿管黏膜肿瘤往往都在7-8毫米之内,几毫米的肿瘤往往较难发现,发现时往往会有血尿或引起腰痛,或B超时发现已经有输尿管梗阻,表现为积水,才发现输尿管肿瘤情况。在这种已经积水、有血尿的情况下,引起血尿。 如果输尿管梗阻、有积水,往往会有输尿管疼痛、胀痛、刺痛,腰酸腰胀,会发现输尿管有积水,甚至有积血。正常的输尿管小肿瘤,如果不造成梗阻、不造成血尿,一般没有大症状。 所以要早期检查、早期发现,等到有症状后诊断,输尿管肿瘤一般都是中期或中晚期等情况。
    2023-08-02
  • 急性胆囊炎怎么治(视频)

    急性胆囊炎怎么治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分为: 1、禁食、水,急性炎症期让病人吃东西以后,增加胆囊收缩,增加胆囊负担,所以不让病人吃东西; 2、胃肠减压,抽出胃中水、液体、气体,起到相对保护胆囊的作用; 3、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稳定; 4、用抗菌素:用广谱、作用比较强的抗菌素。胆囊炎主要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头孢类,甲硝唑抗厌氧菌,相对来说综合治疗比较好; 5、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比如查病人白细胞,如果白细胞过高,需给予手术治疗;B超看病人胆囊炎症到底重不重、有没有双边征、胆囊颈部有没有石头嵌顿、胆囊张力大不大等。如果保守治疗有效,可继续,三个月以后变成慢性炎症再做手术相对比较安全。 如保守治疗无效,需做手术参与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开腹切胆囊、腹腔镜下切胆囊。如手术台上胆囊切除困难,可以打开胆囊管做胆囊造瘘,再处理肿大的胆囊。如病人年龄大,无法耐受手术,可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给胆囊里放管,把胆囊的胆汁引出,降低胆囊张力。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