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 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根治吗(视频)

    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根治吗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根治。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可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物,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物的排空。使用铝碳酸镁等结合胆盐类药物,加速胆盐及粪便排出,减少对胃黏膜损害。配合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抑制胃酸药,减少胃酸分泌。并且在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减少诱发癌变的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
    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形成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性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胃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性改变; 2、吸烟: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 3、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5、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炎性损害。慢性肾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氨和氨,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6、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经胃镜发现和证实,胆汁反流是引起浅表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十二指肠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氢离子和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黏膜层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浅表性胃炎; 7、幽门螺杆菌感染; 8、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郁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常,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2023-07-31
  • 什么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视频)

    什么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镜检查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目前,我国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层的深浅,将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凡浸润黏膜浅层1/3者为轻度,涉及中1/3者为中度,超过黏膜层2/3者为重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以完全恢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消除病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或过热、过冷饮食,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饮食,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黏膜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的应予以清除; 2、药物治疗:使用保护胃黏膜药,常用的药物有枸橼酸铋钾、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等。其次,以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患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莫沙必利等; 3、使用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因服用抗生素,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4、抑制胃酸: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5、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司匹林、颠茄片或654-2,以缓解腹痛症状。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浅表胃炎的注意事项如下: 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腻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的食物; 2、避免刺激,不服用或者尽量少服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要轻易服用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激素类药物,要戒烟戒酒; 3、精神和心理调节,情绪是影响胃病的一个原因。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老被忧愁、悲伤、焦虑、气愤等不良情绪左右,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肠黏膜缺血运动和分泌失常,发生胃肠道疾病。
    2023-07-31
  • 骨髓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视频)

    骨髓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骨髓标本一般通过骨髓穿刺取得,临床大夫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然后抽取病人1-2ml骨髓,然后把抽取的骨髓迅速地注入30-50ml的血培养瓶中,立即进行送检。微生物科收到标本之后,会立即将其放入血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骨髓穿刺过程中,病人和大夫都有较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具体如下: 1、病人在穿刺之前,首先建议病人把病史要详细地告诉临床大夫,比如病人有血友病或者有DIC病史,一定要告知临床大夫; 2、在穿刺前病人一定不紧张,放松心态; 3、穿刺完之后,病人要记得不能吃辛辣食物、注意休息; 4、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如果病人有出血倾向,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5、血友病病人,临床大夫不能对其进行骨髓穿刺; 6、临床大夫要告知病人在骨髓穿刺过程中一定不能乱动,大夫在穿刺针注入到骨骼以后,针不能摆动较大,因为摆动大之后,针容易断裂; 7、穿刺时一般选择胸骨或者髂骨进行穿刺,在穿刺胸骨时,临床大夫一定要注意不能穿深,因为胸骨后有较多重要脏器,比如心脏、主动脉;如果插得过深,容易出现穿刺到心脏或者大血管等情况。
    2023-08-01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视频)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 2、外科手术: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造成的并发症反而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于预防溃疡复发并没有帮助;可考虑手术的情况包括大量出血经服药或者胃镜治疗无效时,急性穿孔,慢性穿透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以及胃溃疡疑似有癌变。
    2023-08-01
  • 溃疡性结肠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溃疡性结肠炎的注意事项
    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会引起腹泻和腹痛症状,为避免患者加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粗纤维等食物的摄入; 2、活动期患者应充分休息,调节情绪,放松心态,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3、按医嘱服药并定期医疗随访,不要擅自停药,病情反复者应有终生服药的心理准备;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加重病情; 5、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增强体质。
    2023-08-01
  •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视频)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为急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消化系统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出现腹泻,但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呈糊状及稀水样,混有黏液、脓血。当病变累及直肠时,患者有里急后重感。轻度患者可以没有腹痛或者只有腹部不适感,而重症患者可以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另外,部分患者还可以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感觉; 2、全身反应:中度患者活动期可以出现低至中度发热,有严重感染或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高热、消瘦、贫血等症状。
    2023-08-01
  •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视频)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以及精神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一般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发展。该病严重时可以形成假性息肉、肠腔狭窄、中毒性巨结肠等情况,少数病例可以发现癌变。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现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但我国的发病率较低,而且病情一般较轻。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