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勇

  • 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就没事了吗(视频)

    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就没事了吗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急性发作,可经药物或电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尚有一系列相关诊疗方案需要进行,并非治疗已经完成。房颤患者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应进一步明确引发心房颤动原因,避免房颤复发。可能引发房颤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以及冠心病等,所以应积极排查上述相关疾病,并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房颤复发。如果心房颤动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阵发性房颤,可能会在左心房,尤其是左心房耳部形成附壁血栓,后者可脱落致体循环栓塞。所以患者应常规进行经食道心脏彩超筛查,排除左房附壁血栓。而如果确定有心房附壁血栓,患者应积极进行抗凝治疗,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等消融血栓,避免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2023-07-31
  • 心衰病人心率血压稳定后为什么不想吃饭(视频)

    心衰病人心率血压稳定后为什么不想吃饭
    心衰又称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的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的水钠潴留以及纳差、不想吃饭。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心率稳定后不想吃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患者,会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也会引发胃肠道淤血,胃肠道黏膜水肿、淤血,引发食欲差、纳差,胃肠道各种不适,造成不想吃饭;2、心力衰竭通常接受利尿剂治疗,可能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低钾、低钠时,可能出现纳差、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相关胃肠道副作用;3、心力衰竭患者会接受一系列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静脉输入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胃肠道各种不适,造成患者不想吃饭;4、可能并发肾功能不全,造成尿素氮、肌酐升高,后两者均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表现为纳差、不想吃饭。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各方面原因,导致患者在血压、心率稳定后,仍然存在胃肠道症状。因此,需要有效甄别病因,给予及时对症处理,改善患者食欲和预后。
    2023-07-31
  • 左西孟旦能治好心衰吗(视频)

    左西孟旦能治好心衰吗
    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肌收缩乏力、尿液形成障碍、水钠潴留,其治疗主要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定位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改善预后的治疗。左西孟旦可以作为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改善预后的药物,两者协同作用,稳定患者病情,抑制心力衰竭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短期症状以及远期预后,避免心力衰竭复发。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药物包括普利类、沙坦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药物,组成黄金三角。
    2023-07-31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吗(视频)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可以严重恶化患者的预后,需要使用一系列药物改善病情和预后。其中β受体阻断剂作为心衰的有效治疗用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和远期预后,应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应用时机:心衰治疗过程中,需要消除水钠潴留,病情稳定之后,才可以加用β受体阻断剂,因为β受体阻断剂有一定的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所以在心力衰竭加重期,尤其是Ⅳ级心功能的情况下,有明显水钠潴留,病情尚不稳定时,加用β受体阻断剂可能会恶化病情。只有病情稳定,没有明显水钠潴留征象时,才可以加用β受体阻断剂;2、使用剂量:β受体阻断剂应从极小剂量加用,逐渐增加至靶目标剂量或者最大耐受量,才能改善预后;3、协同用药:β受体阻断剂需与其他药物协同应用,主要包括利尿剂、强心剂,以及依那普利、氯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改善预后的药物。只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更有效治疗心衰,改善心衰患者远期预后。
    2023-07-31
  • 围产期心肌病会不会死(视频)

    围产期心肌病会不会死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可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重症患者可能死亡。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妊娠后期及产后数周出现的以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与遗传背景、炎性损伤、情绪应激等多种因素相关。因其可并发心力衰竭,可引起一定死亡率,部分患者可因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出现猝死,亦可因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导致死亡。 患者应积极诊断相关并发症,并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酌情应用利尿剂、强心剂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抑制心肌重构,以改善心腔过大,改善心力衰竭病程。对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建议置入埋藏式转复除颤器,避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对于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行抗凝治疗以改善预后。
    2023-07-31
  • 低血压怎么治(视频)

    低血压怎么治
    低血压患者部分是功能性病变,部分是器质性病变造成,需要区别对待。对于年轻女性,尤其是低体重的年轻女性,可能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在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患者又无相关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只需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即可。也可以通过运动、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升压作用。对于有相关症状,如体位性低血压、阵发性黑蒙等,可以应用药物,如参类制剂生脉饮或含参的中成药,都有一定升压作用。器质性病变造成的低血压,如心肌病、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过敏反应等,也可以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表现。对于这类患者,需及时识别导致血压降低或休克的原发疾病。并根据原发疾病不同,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改善血压和患者病情。
    2023-07-31
  • 心脏早搏是怎么治疗(视频)

    心脏早搏是怎么治疗
    心脏早搏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一经诊断,可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诊疗,通常情况如下:1、功能性早搏:心脏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多为功能性早搏,无需过多关注,亦不会引发不良事件;2、器质性疾病:应明确引发早搏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以及非心脏疾病等。非心脏疾病,包括电解质紊乱、低钠和低钾血症、酸碱失衡、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栓塞等,均可导致心脏早搏。对于明确疾病导致的心脏早搏,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原发病病程、改善早搏;3、其他疾病:若患者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相关疾病诱因出现的心脏早搏,应根据患者症状,酌情应用抗早搏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无需根治早搏。相关药物可应用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无需终身用药或长期用药。
    2023-07-31
  • 贫血性心脏病会死吗(视频)

    贫血性心脏病会死吗
    贫血性心脏病是由贫血引发进行性心腔扩大、心功能变差,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导致死亡等一系列不良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多见于长期慢性严重贫血患者,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间质纤维增生、心腔进行性扩大,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心力衰竭,或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出现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引发患者意识丧失,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可因重要脏器栓塞,如肺栓塞、脑栓死等,引发死亡。贫血性心脏病患者一经诊断,应积极纠正贫血,并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改善症状,如应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等改善心肌重构,改善临床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
    2023-08-01
  • 得了心脏病是否能够怀孕(视频)

    得了心脏病是否能够怀孕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会出现一系列疾病,患心脏病后能否怀孕是年轻人比较关注的话题。心脏病跟怀孕之间的冲突主要是怀孕期间会增加心脏负担,产程中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在患基础心脏病情况下,怀孕会导致疾病发生进展、恶化,甚至出现意外。所以需要区分备孕的女性存在哪种类型的心脏基础疾病,有些心脏基础疾病可以耐受产程,而有些心脏基础疾病不能耐受产程,常见情况如下:1、心肌炎:年轻女性可能会有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绝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存在一过性损害。绝大多数女性都能治愈,患病毒性心肌炎后,可以正常备孕、怀孕;2、先天性心脏病:年轻女性可能会有先天性心脏病,平时可能不知道,在常规查体时发现病情存在,比如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需要根据疾病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多数情况下患者也可以怀孕、妊娠;3、严重心脏病:比如原发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出现心脏结构功能严重受损,此时患者不能耐受怀孕、妊娠的过程。建议有备孕想法的女性应该进行健康查体,筛查心脏基础状态,评估心脏疾病的状态,明确是否适合妊娠、生产。
    2023-08-01
  • 新冠疫苗为什么心脏病不能打(视频)

    新冠疫苗为什么心脏病不能打
    既往存在心脏病,并非绝对不能注射新冠疫苗,心脏病患者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加重、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且不存在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可酌情考虑注射新冠疫苗,同时需除外以下常见相关禁忌:1、既往对任何疫苗成分,或辅料成分过敏,尤其是过敏体质患者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2、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导致发热患者,发热期间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3、存在未控制的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如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未控制的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以及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等,均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4、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力低下患者,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如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口服治疗期间、HIV感染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均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5、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癫痫患者等,亦不推荐进行新冠疫苗注射。但具体个人能否进行新冠疫苗注射,以免疫接种部门解释为主。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