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 股骨颈骨折分型有哪些(视频)

    股骨颈骨折分型有哪些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外伤导致的骨折类型,实际是大腿根部股骨头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是致命的。通常股骨颈骨折分型有几种,国际通用的Garden分型,分为Garden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Ⅲ型、Ⅳ型骨折已经移位,骨折移位以后股骨颈骨折自己几乎不可能愈合。还有稳定外展嵌插型骨折,不稳定骨折比如内收型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颈底型。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分型,不管是什么类型,一旦病人在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通常的治疗都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时做内固定手术骨折愈合机会很小。但对于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可以采取复位内固定,等待病人自己愈合。有些年轻人、中年人股骨颈骨折固定以后,几年以后又出现髋关节疼痛,做核磁或者X光片发现股骨头塌陷、坏死,说明骨折愈合不良,这时可能要考虑再次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是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不管是什么样的分型,都建议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此种手术不大、手术效果明确、做完手术立刻就可以让病人下地活动,避免病人躺在床上出现卧床并发症。
    2023-08-03
  • 股骨颈骨折多久可以坐(视频)

    股骨颈骨折多久可以坐
    股骨颈骨折,除刚受伤的1-2天因为局部疼得厉害,不能动、不让患者坐站,建议受伤2-3天以后要在专业指导下扶着老人至少能坐在床边,甚至准备四个腿的行步架让患者能站立,否则因为股骨颈骨折让患者一直卧床,各种卧床并发症就随之而来,有可能致命。如果股骨颈骨折已经做内固定或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因为骨折已经得到治疗,疼痛能很好缓解,这时应该尽早让老人活动,包括坐、站、走,尽可能快速恢复受伤前状态。 现在70-90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身体情况都可以,内科情况也很稳定,一旦发生骨折,立刻要经历痛苦的生活变化,躺在床上、上厕所很困难,不敢吃东西,这时又疼活动也受影响,对生活质量是很大的影响。所以这时通常需要家人和医务工作者特别重视、给予人为关怀,尽早做手术让患者能恢复到受伤前状态,不要再痛苦地躺在床上。
    2023-08-03
  • 髋骨在哪里(视频)

    髋骨在哪里
    髋关节就是胯骨轴,胯骨轴在大腿根部,大腿外侧突起的骨头叫大粗隆,大粗隆往里腹股沟和大腿根侧中间位置,里面有髋关节、股骨头。人的股骨头有双侧,左侧和右侧髋关节股骨头是下肢承重的最重要关节,而且髋关节活动度很大,做任何体育活动、任何关节活动,甚至劈叉,这时髋关节都是很大范围的活动度,所以髋关节是承载身体运动的大范围活动关节。但髋骨是特别容易出问题的关节,多见于以下情况: 1、发育性问题,如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就发生在髋关节的髋臼部分; 2、喝酒、用激素或者外伤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发生在髋骨下半部分的股骨头; 3、老人有时走路不慎或者滑倒不小心侧着摔倒在地上,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者大粗隆间骨折,也被称为老年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因此髋骨需要很好的保护,虽然周围有很多肌肉,但是如果受伤、发生疾病,甚至年轻时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也会损伤到髋骨,所以髋关节需要好好保护。一旦有疼痛不舒服症状,要及时就诊,拍髋关节X光片可明确髋骨是否有问题。
    2023-08-03
  • 髋骨发育不良走路什么样(视频)

    髋骨发育不良走路什么样
    目前髋关节发育不良在中国得到很大重视。儿科医生若发现新生儿臀部、腿根纹理不对称,会建议进行B超检查,让骨科医生检查是否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分度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Ⅰ度很轻,Ⅳ度很重即股骨头从髋臼头脱出,也就是完全脱位,这时股骨头不在髋臼。Ⅱ度和Ⅲ度比较常见,在小孩1个月时做B超发现后要及时治疗,如果不治疗会发现孩子走路像鸭子左右摆、不稳定,发现一腿长一腿短,都是早期儿童阶段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到20岁以上发育成熟以后出现活动量过大,运动以后出现髋关节深部不舒服、弹响,有时髋关节会有响动。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孩子,髋关节活动度范围特别大,内外旋都超出常人很多,内旋有时可达90°,一般人内外旋大概是30°-40°,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有很多保守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到20岁后发现髋臼发育不良,可能需要外科手术保髋治疗。有的人到40-50岁才发现自己有髋关节发育不良,这时髋关节已经出现骨关节病软骨磨损,只能换人工髋关节手术彻底治疗,所以髋关节发育不良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023-08-03
  • 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视频)

    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
    髋臼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生完孩子后1个月会给婴儿做B超,B超能发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GrafⅠ型、Ⅱ型、ⅡA、ⅡB、Ⅲ型、Ⅳ型。如果GrafⅡB以上的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都需要干预,包括带支具、两腿经常分开抱,这样对关节发育不良更加不利。如果到中年青年关节发育不良,可以采用保髋手术,就是髋关节周围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但如果到40-50岁髋关节发育不良,多数已经继发软骨损伤,有些患者出现明显骨关节病,X光片上已经看到关节间隙变化,只能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程度很高,股骨头完全从髋臼脱出,称为Ⅳ度高度发育不良,如果年龄特别小可以做复位手术,但如果是15-20岁后的单侧脱位,还可以采用复杂的成型手术尝试性治疗,如果是双侧脱位,通常不进行治疗。如果到骨性关节炎中晚期,不管是Ⅲ度还是Ⅳ度发育不良,都只能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彻底治疗。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后走路不稳怎么回事(视频)

    髋关节置换后走路不稳怎么回事
    如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后,手术位置很好,X光片检查假体安装得也很好,但是患者走路一瘸一拐,或者走路时间长以后,髋关节周围肌肉酸胀需要休息,此时与人工关节安装的双下肢肢体长度有一定关系,比如现在做人工髋关节置换要求双下肢长度差异在1cm以内,人没有任何感觉,但如果两腿长短差别超过1cm就会发现腿一长一短,走路就能看出向一边偏斜。 做完髋关节手术以后如果周围肌肉、软组织这些动力系统没有练好、没有康复好,走路也会不稳、会一瘸一拐,长时间行走也会发生肌肉酸疼。因此通常建议髋关节置换首先要装好,双下肢肢体长短控制到比较合理范围内,做完手术以后要有很好的康复,做完手术以后3-5天要到康复中心进行肌肉训练康复,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装完以后动力系统跟得上,走路比较稳定,避免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后多久恢复(视频)

    髋关节置换后多久恢复
    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越来越快,自从我国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很多医生让患者做完手术后即刻下地,1周就可以很好的行走。但是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大概需要6周,甚至3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很好的状态,尤其是年龄较大、病情较复杂,甚至重新做的翻修手术,术后恢复时间更长。做完髋关节置换第二天即可让患者下地活动,扶着四个腿的助行器,在辅助下可以行走,然后原地踏步看患者的肌肉力量。 如果不疼、肌肉力量也很稳定,X光片发现关节安装得很好,这时可以放心完全踩地,在术后1-2周,患者扶着行步架就可以很好的行走。如果伤口很好愈合、周围肌肉能很好锻炼、康复,大部分需要6周即可恢复得较好。但6周后还会让患者侧躺在床上做侧抬腿锻炼,即侧躺,腿勾起来、抬起来坚持10秒钟放下,再坚持10秒钟再放下,每天上午20次、下午20次,增加髋关节侧方的臀中肌力量。因为髋关节侧方的臀中肌是站立行走稳定的最重要机制,如果很好训练,换完关节后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
    2023-08-03
  •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肿吗(视频)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肿吗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有术后反应,包括局部疼痛、局部肿胀、皮肤发红,大腿前方出现麻木但大部分是一过性。现在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做得很熟练,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并且出血不多,用几根螺钉固定即可摆正发育不良的髋臼。进行髋关节截骨术要把骨头截开,所以局部皮肤发红、发肿是正常情况,只要不伴严重发热、感染,则不用害怕;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可能会出现大腿前方皮肤麻木,是由于手术切口干扰到皮肤神经所致。 部分髋臼周围截骨病人做完手术下地会出现虚脱,在手术前绝大多数病人如果没有髋臼发育不良,就是完全正常的健康人,突然进行大型截骨手术,这时下地会出现局部的坠疼和疼痛会感觉不适,出现虚脱,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 一般来说,髋臼周围截骨只要手术顺利,术后1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下地行走,通常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以后,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康复锻炼,1年时髋臼周围截骨病人已经恢复得相对正常。
    2023-08-03
  • 髋骨脱位有什么症状(视频)

    髋骨脱位有什么症状
    髋骨脱位多指髋关节脱位。现在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健康,新生儿的医生会检查孩子屁股、大腿根纹理是否对称,一旦发现纹理不对称,就提醒家长到骨科进行B超检查,判断是否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有一定遗传倾向发病率的疾病,髋关节脱位说明孩子股骨头不在髋臼窝。股骨头平时在髋臼窝里活动,如果出现脱位,或者一半在外叫半脱位,都比较麻烦,髋关节半脱位和脱位的孩子走路,包括成人后走路会跛行,像鸭子步。 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不在髋臼窝里,出现上移,所以有些孩子两腿长度不同,这时不仅是纹理不对称,而且两腿不等长,孩子腰椎也会出现侧弯,从后面能明显看到走路姿势异常。但轻度脱位单纯通过肉眼看不到,这时需要通过X光、核磁进一步明确是否发生脱位、脱位程度。如果发生髋关节脱位,一定要及时找小儿骨科、关节外科医生寻求专业指导,髋关节脱位如果不及时治疗,到晚期40-50岁后会发生骨关节炎,则只能换人工关节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2023-08-03
  •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视频)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
    髋臼骨折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随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做完手术建议尽早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3天就可以扶着助行器下地站立,甚至可以行走。 早期活动可以避免一系列卧床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甚至肺部感染。因为很多老人骨折后躺在床上痰液无法排出,堵塞气管、支气管,导致发生肺炎、发热、肺部感染等,有时会危及生命。 所以发生骨折后,一旦做完手术或做好治疗,要尽早下地活动,通常2-3天即可下地活动。虽然早期下地活动会有疼痛不舒适感,但只要能接受都可以缓慢坐起、站起甚至行走,疼痛会越来越轻,而且越早活动身体机能恢复越快,卧床的并发症也不会发生,不会因为骨折而长期卧床致命。 早期下地还要辅助口服消炎镇痛药,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时骨折以后病人卧床一段时间,这时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突然下地有可能会导致血栓掉落,移至肺部变成肺栓塞,移至脑部变成脑血栓。所以在早期下地前,一定要确保没有出现静脉血栓。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