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华

  • 颈动脉狭窄支架风险(音频)

    颈动脉狭窄支架风险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颈动脉狭窄支架风险包括以下几方面:\n1、在支架安放以及安放后可能会存在斑块,以及斑块周围的血栓脱落而造成脑梗塞,轻者偏瘫失语,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n2、颈动脉支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支架再狭窄,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需要二次开刀手术进行;\n3、颈动脉支架术后可能会存在着支架断裂以及支架移位等情况,但是发生率相对较低;\n4、颈动脉支架在术中及术后可能会诱发冠心病的产生,因此对于术前有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评估手术风险,很多颈动脉支架在术中可能会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n最后颈动脉支架术后一定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避免支架再狭窄以及血栓的形成。
  • 肝上血管瘤咋治(音频)

    肝上血管瘤咋治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肝脏血管瘤属于良性病变,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或者介入治疗的方法,对于直径<3cm的血管瘤,临床上多采用动态观察即可,对于3-5cm的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采用介入下进行拴塞。对于5-10cm的肝血管瘤,可以采用介入栓塞或者是开刀进行血管瘤切除,10cm以上的肝血管瘤,往往栓塞需要多次进行,很多医生会采用肝脏部分切除,将血管瘤及其所在肝叶一并切除,手术创伤较大,现临床上多采用介入下栓塞,可能手术需要进行多次拴塞,但是手术微创造成的副损伤相对较小。
  • 老年人腿肿的治疗方法(音频)

    老年人腿肿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老年人腿肿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腿肿的病因,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n第一、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不良而导致的,对于此种原因可以避免久坐久站,卧床时抬高患肢,同时可以配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n第二、由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造成,要给予纠正蛋白;\n第三、往往是由于心脏或者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肢体组织间液回流不良,而导致的肢体肿胀、四肢肿胀,常为凹陷性肿胀,因此要纠正心功能和肾功能;\n第四、老年人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而导致腿的肿胀,此时要给予抗凝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免发生肺拴塞,在抗凝治疗过程同时要给予糖尿病的治疗。
  • 下肢动脉硬化吃什么药(音频)

    下肢动脉硬化吃什么药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口服什么药物,分以下几种情况:\n1、单纯的下肢动脉可见斑块:斑块并没有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通过控制三高,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即可。\n2、管腔部分狭窄:如果斑块较大,已经造成管腔部分狭窄,但狭窄不足50%,可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常见的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等。\n3、管腔大部狭窄:如果下肢动脉硬化出现了大于70%以上的斑块狭窄,建议口服扩血管药物,同时口服1-2种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要介入治疗。如果已经形成血栓,就可以在口服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再口服一种抗凝药物,临床上现在常用的有利伐沙班,利伐沙班采用小剂量口服。
  • 血栓性静脉炎可以用抗生素吗(音频)

    血栓性静脉炎可以用抗生素吗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血栓性静脉炎可以用抗生素,虽然血栓性静脉炎大部分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但是也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而且抗生素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局部血栓性静脉炎所表现的红、肿、热、痛的症状,特别是对于下肢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它往往是由于静脉曲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静脉血液淤滞在曲张的静脉内,继而导致浅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刺激了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发生,在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症状能明显改善。\n对于上肢的血栓性静脉炎,抗生素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因为上肢的血栓性静脉炎往往是由于在静脉输液、静脉抽血,以及输入其他液体时刺激上肢浅静脉炎症发生,从而导致上肢浅静脉的闭塞。此时如果再给予抗生素的治疗,可能会加重药物对静脉壁的刺激,从而导致静脉炎进一步加重,甚至可以导致健侧形成浅静脉炎。因此,血栓性静脉炎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是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来治疗。
  • 保留针最多用几天(音频)

    保留针最多用几天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静脉留置针建议留置3-5天后更换,可以采用同部位或者其他部位进行再次埋针,最好建议在另一侧肢体进行埋针,最长可以埋置7天左右。\n埋置留置针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留置针周围是否有出血、渗血、淤斑。以及埋置留置针过程中,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如果出现疼痛建议密切观察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建议拔除留置针,避免造成局部静脉炎形成,严重的可以导致浅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导致管腔的闭塞。对于静脉留置针如果输入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等,建议使用pic管来取代静脉留置针,可以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埋置较长时间。\n使用留置针应该配合注意软管处清洁和干燥,上床、擦身或洗手时避免弄湿。固定的透明贴膜如有明显卷边或脱落,要及时更换。注意肢体不要剧烈活动,以免软管滑出血管外。
  • 站桩与静脉曲张的联系(音频)

    站桩与静脉曲张的联系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站桩是可以导致静脉曲张的发生,如果已经存在静脉曲张,站桩可以导致静脉曲张的加重。站桩时由于下肢处于屈曲状态,下肢血液由于重力原因淤滞在小腿内,同时在站桩时下肢静脉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导致静脉压力的增加,加重血液淤滞在下肢内,从而可以发现站桩时间越久,肢体出现肿胀程度也越大。而当静脉压力增大时,对静脉管壁压力增大,从而导致管壁增大、迂曲、扩张表现。如果长时间站桩,还会导致静脉曲张逐渐加重,严重的会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着、瘙痒,以及湿疹等。如果长时间出现静脉曲张而不治疗,严重的会导致静脉性溃疡,溃疡感染反而导致不易愈合,因此不建议过久的站桩,会加重静脉曲张的形成。
  • 手臂静脉分布(音频)

    手臂静脉分布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上肢的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临床上常用手背静脉网,前臂和肘部前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射药物,上肢主要静脉走向、分布如下:\n1、头静脉支起自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下部的桡侧,前臂上部和肘部的前面,以及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再经三角肌间沟行至锁骨下窝,穿深静脉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头静脉收集手和前臂挠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n2、贵要静脉起自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至肘部转至前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再经肱二头肌内侧沟行至臂中点平面,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 血栓弹力图是查什么的(音频)

    血栓弹力图是查什么的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血栓弹力图可以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固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临床上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凝血全貌,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成分输血,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判断处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同时评估血栓发生几率,预防血栓发生,还可以进行对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内肝素药物疗效评估,同时评估肝素抵抗或者是过量。对于小血小板也有一定的特定作用,可以测定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拮抗药物的疗效,评估使用血小板药物后的出血原因。此外,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病人手术前、手术中出血的风险评估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 血管疾病怎么检查(音频)

    血管疾病怎么检查
    讲解医师:张天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对于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技术来说,血管造影仍然是主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是有创的,可重复性差的特点,并不能作为常规以及随访监测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较为广泛的仍是无创检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能提供血管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仍然是现在血管疾病诊断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 除此之外,随着CT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临床上对动脉和静脉可以采用CTA或者CTV来对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二者不仅可以观测血管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是否存在血栓。 同时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的判断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而作为有创的血管造影,不仅是一种检查的手段之一,也是介入手术的第一步,明确疾病的方法。 因此它的准确率是所有检查当中最为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是否判断介入治疗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