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刚

  • 脑垂体微腺瘤不治疗会怎样(视频)

    脑垂体微腺瘤不治疗会怎样
    脑垂体微腺瘤不治疗,有可能对患者没有非常明显而严重的影响,也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主要取决于脑垂体微腺瘤是功能性垂体微腺瘤,还是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脑垂体微腺瘤一般是指直径在1cm内的垂体腺瘤,由于这类垂体腺瘤体积比较小,一般并不会对周围神经结构造成明显的压迫,也很少会引起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因此患者头痛一般并不剧烈,同时视神经、视交叉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压迫,也很少会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具体分析如下:1、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如果在检查时发现,但是由于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可以不进行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特别是只有几毫米的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可能不会有任何症状;2、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引起比较明显的后果,比如泌乳素腺瘤可能由于泌乳素的过高分泌,会引起女性月经功能紊乱和不孕。男性泌乳素腺瘤虽然是微腺瘤,但也可能会使患者的性功能严重下降,和造成男性不育。如果是垂体的生长激素腺瘤,会引起肢端肥大症、鼾症,甚至心肌肥厚、高血压等一系列状况,并且一部分患者会由于心肌肥厚、高血压等情况而危及生命。另外一些脑垂体微腺瘤根据垂体激素分泌的情况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后果。由此可见,脑垂体微腺瘤如果是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并且没有对患者造成明显影响,可以不进行治疗,但是需要定期临床随访观察。如果是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则以及早处理为好,以免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和一系列相关症状。
    2023-08-03
  • 脑垂体微腺瘤会长大吗(视频)

    脑垂体微腺瘤会长大吗
    脑垂体微腺瘤可能会逐渐长大,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脑部垂体的微腺瘤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决定。一些患者发现脑垂体的微腺瘤,通过垂体相关激素检查,证实属于无功能性的垂体瘤,即这种垂体瘤的细胞,本身并没有引起垂体激素的异常分泌,对于无功能性的垂体微腺瘤,可以进行临床的随访观察。如果脑部的垂体瘤属于功能性的微腺瘤,需要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者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总体来说,大部分脑部的垂体微腺瘤或者保持相对稳定,或者在临床随访过程中出现缓慢增长。对于无功能性的垂体微腺瘤无需过于担心,只需要进行临床随访观察,一般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的垂体微腺瘤,虽然患者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肿瘤体积并不会出现明显增大,但是由于肿瘤细胞是垂体激素的高分泌,会造成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一些内分泌相关的症状,应该考虑尽早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加以处理和治疗。
    2023-08-03
  • 脑垂体腺瘤寿命(视频)

    脑垂体腺瘤寿命
    脑垂体腺瘤患者的寿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垂体微腺瘤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或随访观察,不会对患者的预期寿命造成明显影响。若患者存在泌乳素型微腺瘤,通常指1cm以内的微腺瘤,患者由于分泌泌乳素引起症状而就诊。此时患者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进行有效控制,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患者可以进行临床随访观察。若肿瘤体积未增大,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影响,更不会危及患者生命。而对于体积较大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可能会由于肿瘤压迫临近结构而造成患者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甚至失明,还会引起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并且由于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会在数月到数年危及生命。若患者的垂体腺瘤明显增大,导致垂体功能受到明显影响,从而造成垂体功能严重低下的表现,在未进行有效内分泌治疗的情况下,也可能会由于肿瘤进展而危及生命。对于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在手术治疗后,也可能会由于尿崩症、垂体分泌激素功能低下、术后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如果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来说相对比较高的。总体来说,把全部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在内,大概有1/3的病人难以挽回生命。当然这其中包括大概10%左右的病人,在首次发病的时候很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甚至难以送到医院,这是其中一部分患者。另外一部分患者因为出血十分严重,无论进到医院之后进行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都因为病情进展,包括严重血管痉挛、严重颅内压增高、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持续性癫痫等因素而造成患者难以挽回生命。有1/3的病人即使接受各种治疗,仍然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大概只有另外1/3的病人能够逐步恢复到正常,这是针对自发性蛛网膜下性出血而言,特别是动脉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言。另外一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在没有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情况下,单纯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很好,很少会因为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并且恢复到正常生活自理状态。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受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类型、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通常恢复较快,大部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过1-2周治疗,出血逐渐吸收,基本可恢复正常;2、出血逐渐吸收后几周到几个月时间内,出现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相对较少见;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0%-80%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患者病情较严重,恢复期也较长,一般需几周时间才能逐渐恢复;2、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过于严重,甚至在出血发生之后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难以挽救;3、病情较严重,即使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仍遗留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并发症、后遗症,需要几个月时间进行康复治疗,甚至即使进行康复治疗也不一定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4、较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或者通过介入方法进行动脉瘤栓塞,后续进行药物治疗,腰大池引流等方法治疗,1-2周可以逐渐恢复。
    2023-08-03
  • 脑震荡是怎么判断的(视频)

    脑震荡是怎么判断的
    脑震荡为临床上较常见的颅脑损伤形式,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具体如下:1、需有明确的脑部致伤病史,即头外伤史;2、在外伤发生之后,患者出现原发性昏迷,昏迷时间通常较短,可能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或二十几分钟不等。存在少部分患者昏迷超过半个小时,大部分患者将在几分钟之内清醒,甚至一过性意识不清;3、患者在清醒之后,对受伤时过程不能较好的回忆,即临床所说的逆行性遗忘;4、患者在受伤之后,出现头痛、头晕、畏光、乏力、浑身大汗等症状,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异,部分患者表现较突出,部分患者表现较不严重;5、此类患者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时,没有发现明确的脑实质损害及颅内出血,通常可以诊断为脑震荡。
    2023-08-03
  • 脑震荡怎么鉴别(视频)

    脑震荡怎么鉴别
    脑震荡的临床诊断标准,也是脑震荡和其他颅脑损伤相鉴别的几个要点。具体鉴别方法如下:1、脑震荡是在脑外伤之后,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通常持续只有数分钟,较少会持续时间很长,并且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2、在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会对受伤经过不能较好回忆,称为逆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是诊断脑震荡的至关重要的标准;3、患者发生脑震荡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出汗等一系列的症状,这类症状和脑震荡之后的神经反应有一定关系;4、对于脑震荡患者在进行头部的CT检查,甚至磁共振检查时,都没有明显的结构性损伤,比如没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基本上诊断患者为脑震荡。脑震荡总体而言是颅脑损伤中比较轻的一类损伤,大部分患者通常经过保守治疗、动态观察,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2023-08-03
  • 脑震荡是不是很不容易好(视频)

    脑震荡是不是很不容易好
    脑震荡不属于严重脑部损伤,是一种脑部短暂性的功能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患者外伤之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这种意识不清通常只有几秒钟、几分钟,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患者清醒之后对自己受伤经过以及受伤之前短时间内的事情不能回忆,称为逆行性遗忘。除此之外,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肢体无力、浑身冷汗等表现。患者症状一般在1周之内能够消失,较少患者症状会持续2周以上。 患者恢复过程中,一般无需特别的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药物对症治疗,例如头痛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药物,睡眠困难患者可以辅助安眠药物。大部分脑震荡患者通过卧床休息能够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如果患者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提示患者可能发生迟发性脑部损伤,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复查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颅内存在迟发性出血或其它病变,造成患者症状没有能够有效缓解。
    2023-08-03
  • 颅底骨折X线摄片可以明确诊断吗(视频)

    颅底骨折X线摄片可以明确诊断吗
    对于颅底骨折,一方面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另一方面,更多的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诊断。有些颅底骨折很难通过X线摄片判断,甚至CT检查都难以判断。应根据颅底骨折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加以诊断。如果发生前颅底骨折,常常会出现脑脊液鼻漏和双眼眶周的青紫肿胀,如临床上所说熊猫眼征。如果患者有这些临床征象,结合CT检查发现颅内积气,常提示患者有颅底骨折。如果是中颅窝底骨折,患者既可以发生脑脊液鼻漏,也可以发生脑脊液耳漏,同时可以发生第3-6对颅神经受损伤,甚至出现严重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如果是后颅底骨折,患者的耳后乳突区会发生迟发性瘀斑,这种瘀斑一般在外伤之后2-3天出现,同时可以出现脑脊液耳漏。结合前、中、后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如果能够发现骨折线,那么颅底骨折常常能够明确诊断。大概有一半左右的颅底骨折,通过单纯的X线光片很难明确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才能对颅底骨折做出完整明确的诊断。
    2023-08-03
  • 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的护理(视频)

    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的护理
    对于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在护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抬高头部:保持患者头部稍抬高30°左右,有助于脑脊液漏局部的伤口愈合;2、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保持患者的鼻腔、外耳道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用棉签、棉球堵塞脑脊液漏的部位,以免脑脊液逆流到颅内造成颅内感染。如果有脑脊液漏渗出,及时用棉签进行擦拭,必要时可以进行局部的消毒处理;3、引流管及引流袋的护理:对于需要放置腰大池引流的脑脊液漏患者,在翻身时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脱出,同时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注意引流管、引流袋接口位置的无菌和严密性。如果引流管有脱落,必要时需要重新更换,而不能直接将脱落的引流管断端进行连接,以免细菌沿脑脊液逆流,从而造成神经系统感染。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