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勇

  • 肌无力会引起浑身疼痛吗(视频)

    肌无力会引起浑身疼痛吗
    疼痛与重症肌无力没有直接的关系,重症肌无力本身也不会引起疼痛,如果患者存在疼痛,则一定要注意查找是否由其它疾病引起。 肌无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可以是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处疾病引起的肌无力,也可以是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肌无力。神经源性损害会影响到感觉神经系统,因此患者会出现感觉症状,比如疼痛和麻木。神经源性损害引起的肌无力又分为运动神经元病和感觉神经元病,只有感觉神经元病才有可能出现全身疼痛症状。其它类型的疾病大多不会累及感觉系统,因此患者不会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但也不是所有的感觉神经元病都会导致疼痛,有的仅存在麻木、紧束感、昆虫爬行感等症状。经典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骨骼肌无力,休息后即可减轻,活动后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四肢无力、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并可以伴随肢体的酸胀不适,但不会引起全身酸痛。
    2023-08-01
  • 肌无力的后果(视频)

    肌无力的后果
    重症肌无力是种终身性疾病,也是可治疗性疾病。对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10%-20%可以自愈,20%-30%病人局限在眼肌型,但眼肌型也可以向全身型转化。大多数认为在三年之内向全身型转化比例是30%-80%,约2/3患者在两年内可达到疾病最严重的地步,约20%患者在发病一年内即可出现肌无力危象。 经过免疫治疗以后,症状完全缓解的几率可达10%-22%,遗留轻微症状的缓解率为40%-45%,部分改善率是68%-87%。随着医疗和生存条件改善,重症肌无力的生存率得到提高,死亡率已明显降低。20年前患者的死亡率在20%以上,而现在的死亡率仅仅为5%。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患者早期经过正确治疗即可达到临床痊愈,而药物可以逐渐减量、停药,可以做到使患者不复发或者少复发。
    2023-08-01
  • 肌无力危象的治疗原则(视频)

    肌无力危象的治疗原则
    重症肌无力危象处理原则基本一致,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首先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予以机械通气维持和改善呼吸功能; 2、积极控制感染,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 5、通过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抗体; 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调节免疫功能。 7、最后需要判断肌无力危象的性质,再进行进一步处理:肌无力危象患者需要应用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如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而对于胆碱能危象则需要停用胆碱酯酶抑制药物,并可以应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肌无力危象非常危重,一旦发病,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危重的状态,指因患者本身病情加重或者反复感染、治疗不当等原因引起呼吸肌无力,导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的状态。根据诱发危象病因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危象: 1、肌无力危象:指新斯的明用量不足,常因感染、创伤、药物减量引起; 2、胆碱能危象:指新斯的明用量过多,除肌无力危象症状以外,患者常常伴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导致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气管分泌物过多、肌肉震颤等; 3、反拗性危象:临床上常难以鉴别。
    2023-08-01
  • 肌无力综合征怎么治(视频)

    肌无力综合征怎么治
    诊断为肌无力综合征意味着患者存在潜在肿瘤,所以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病。针对原发肿瘤治疗可以使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尤其是小细胞肺癌。若发现原发性占位,患者应该进行病因治疗,比如进行手术、深部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可缓解肿瘤症状,并且可能同时会改善肌无力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手术切除肺癌即使对原发病无益,但也常常可以改善肌无力症状。如果没有合并肿瘤的证据,则应该加强随访,通常需要随访三年以上,定期复查。也可能存在肿瘤体积过小,临床影像学并不能发现肿瘤的情况。肌无力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方面的治疗,可以应用乙酰胆碱释放增强剂,例如3,4-二氨基吡啶可以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但是这药目前国内没有,因此常常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来代替;而胆碱酯酶抑制剂通常效果不佳,仅对个别患者有效果。 2、如果上述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启动免疫治疗,可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或者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与其它类型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不同,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 3、目前采用中药联合靶向单抗免疫疗法治疗有效,患者肌力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恢复,且预后良好。
    2023-08-01
  • 肌无力综合征发病率(视频)

    肌无力综合征发病率
    肌无力综合征又称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致病抗体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钙通道,从而导致肌无力症状。肌无力综合征是少见疾病,临床报道发病率是百万分之0.84。但是在报道以后的5年之内,发病率又逐年上升,可能与患者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有关。 对于肌无力综合征最初的描述是一位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表现为副肿瘤形式的疾病,而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左右,65%的患者是男性。而非肿瘤相关肌无力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第一个高峰期在35岁左右,另一个个高峰期是60岁左右。非肿瘤相关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类似于重症肌无力,且与遗传相关。所以如果成年男性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需除外肌无力综合征,可于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2023-08-01
  • 肌无力综合征的症状(视频)

    肌无力综合征的症状
    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症状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常表现为行走压步态或者摇摆步态,合并有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可在相应肌肉短期用力收缩以后恢复。肌无力综合征症状出现的顺序通常是先出现下肢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上肢无力、脑神经支配的肌无力,个别患者还会有肌痛和肌强直等症状。 肌无力综合征的症状总结如下: 1、首发症状常表现在起立、上楼或者步行困难,而肩部肌肉症状较晚发生; 2、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比如眼外肌和咽喉肌受累时,患者可以出现上眼睑下垂、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但以上症状较为少见,受累程度也较轻; 3、约62%患者起病先从下肢无力开始,约18%患者存在肌痛或者肌强直; 4、呼吸肌力弱,此时患者需要人工呼吸,但并不常见; 5、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可以出现自主神经症状,最常见症状是唾液分泌减少引起的口干,还会有阳痿、便秘、排尿困难以及汗液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瞳孔反射异常等症状。 肌无力综合征多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5:1,是亚急性起病。病程进展可有不同,通常是在发现肿瘤前的数月至数年出现肌无力和肌肉疲劳。受累肌群分布与重症肌无力不同,以四肢骨骼肌为主,躯干肌、骨盆带肌、下肢肌以及肩胛带肌症状尤为明显。
    2023-08-01
  • 肌无力综合征的原因(视频)

    肌无力综合征的原因
    半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与肿瘤相关,该病特征是肢体近端肌群无力和易疲劳状态,患肌短暂用力收缩以后,肌力反而会增强,持续收缩后呈病态疲劳状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遗传、血清标志物可以将肌无力综合征分为以下两大类: 1、小细胞肺癌相关性肌无力综合征:小细胞肺癌相关性肌无力综合征除与肺癌有关以外,还与其它肿瘤有关,例如前列腺癌、胸腺瘤等; 2、非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非肿瘤性相关肌无力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红斑狼疮等。所以如果怀疑是肌无力综合征患者,首先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 肌无力综合征又称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病变部位位于突触前膜,其自身抗体的靶器官为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抗体和乙酰胆碱囊泡释放区。该抗体直接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部位以及电压门控钙通道,会阻止钙离子的传递,造成神经冲动所致的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
    2023-08-01
  •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怎么治疗(视频)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怎么治疗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方法大概分为以下三类: 1、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这类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肌肉无力的症状,并可改善呼吸、进食,以及言语等症状; 2、营养支持治疗:通过鼻饲管给患者喂食药物或者食物,可保证患者营养、药物的摄入,同时可以防止进食时候出现误吸、呛咳等情况,可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 3、应用免疫调节性药物: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最终将疾病彻底治愈。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属于重症肌无力疾病当中程度较重的类型,因为患者舌肌、咽喉肌这部分肌肉会出现无力的情况,将导致患者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饮食呛咳等症状,因此这类疾病会引起严重后果。延髓型重症肌无力在重症肌无力疾病中属于最严重的类型,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
    2023-08-01
  • 眼睑下垂和肌无力的区别(视频)

    眼睑下垂和肌无力的区别
    重症肌无力可分为很多种类型,较轻的类型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眼睑下垂,患者的早期症状是眼睛一大一小;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早期也会出现眼睑下垂的症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 因此眼睑下垂不一定由肌无力引起,但如果出现肌无力则极有可能或者90%以上都会出现眼睑下垂的症状。临床治疗眼睑下垂需找到具体病因,对症进行治疗。而重症肌无力则主要通过免疫干预进行治疗,因此临床上应该加以区别。 眼睑下垂是症状,而临床上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眼睑下垂,具体原因如下: 1、比较常见的是眼科疾病或者眼科手术后导致的眼睑下垂,比如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损伤眼睑周围肌肉组织,导致眼睑下垂; 2、先天性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指出生以后发现新生儿眼睛无法睁大或者眼镜一大一小; 3、老年性眼睑下垂,由于老年人眼睑皮肤、肌肉松弛,眼睑垂落也会导致眼睑下垂; 4、神经系统疾病,如颅神经损伤、动眼神经麻痹、炎症、颅内肿瘤压迫神经组织,以上都会导致眼睑下垂; 5、重症肌无力也会导致眼睑下垂。
    2023-08-01
  • 眼皮肌无力症状(视频)

    眼皮肌无力症状
    眼皮分为上眼皮和下眼皮,眼皮肌肉负责眼睑的睁开和闭合。如果眼皮肌肉无力,则会出现上眼皮下垂或者眼睛闭合不全、闭目不紧,或者有些患者的眼睛闭合不全,导致在患者闭眼的时候能看见眼球。 临床上眼皮肌肉主要是提上睑肌(即上睑提肌)和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如果受到影响,以眼皮下垂的症状为主,多见于动眼神经麻痹或者重症肌无力,而眼轮匝肌如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眼睛闭合无力,常见于面瘫,患者面瘫后会出现闭目不紧或者闭目露睛,而具体是哪块眼皮肌受到影响或者患有病变,则需要由专业医师判断,患者最好到神经内科就诊。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