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

  •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音频)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曹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脑脓肿临床根据脓肿的部位、大小,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包括发病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的脑脓肿,使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控制病情,早期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生素应用,脑脓肿可以控制到萌芽状态,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脑脓肿在形成包膜以后,抗生素、抗感染的药物很难有效的通过脓肿壁作用到脓肿腔内,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会不太理想。对于这一类脑脓肿,临床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外科手术方法分几种,一种是单纯的定位、穿刺、抽吸,腔内注射抗菌药物,早期的、致病力弱的脓肿通过这种方法数次穿刺、抽吸、注入抗生素,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较大或者致病力较强的脑脓肿,在单纯的穿刺、抽吸效果不佳,或者难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通过开颅的手术方法将脓肿完整切除,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音频)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讲解医师:曹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老年人或者儿童,这两个常见的发病人群,由于外伤、分娩或者小孩在出生以后,各种因素导致了颅内硬膜下和蛛网膜之间、硬膜下间隙出现出血的情况,周围有完整的包膜,这种情况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病人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颅高压。根据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对脑组织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利、偏瘫、沃克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这一类病症统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两个发病的人群,一是儿童十岁以前,另外是五、六十岁后或中老年人在外伤后,都容易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音频)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曹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慢性硬膜下血肿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肿的位置、血肿的量,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少量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临床表现不重,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比如活血化瘀,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叫保守治疗。通过治疗以后,有一部分病的血肿可以自行吸收,病情逐步缓解。目前研究显示降血脂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也有治疗效果。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比较大的,病人已经出现高颅压症状,甚至已经出现了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临床上需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就是钻孔引流的手术,通过在血肿部位小切口骨瓣上钻孔,把硬膜切开,让血肿释放的方法,达到缓解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是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较长、包膜肥厚或者钙化的病人,单纯通过钻孔引流达不到临床治愈的效果,甚至钻孔引流以后,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常规的开颅手术,需要把骨瓣打开,把硬膜下血肿的包膜切掉,把血肿彻底的清除,才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 腰部脊柱疼痛的原因(视频)

    腰部脊柱疼痛的原因
    腰部脊柱疼痛原因,具体如下: 1、炎症性疼痛:常见局部软组织感染、椎管内感染、结核病等,均会影响到椎体、脊柱结构稳定性及神经功能,从而引起腰部和下肢疼痛; 2、肿瘤:常见腰骶部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或转移瘤,侵犯到局部椎体、神经根、局部软组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腰部与下肢的疼痛; 3、外伤:常见外伤引起的骨折或椎体滑脱,导致骨质结构紊乱,引起腰部疼痛; 4、慢性退变性疾病:慢性退变性疾病及劳损刺激腰部神经,出现腰疼、下肢疼痛等表现。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音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
    讲解医师:曹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出血的量、部位和速度的快慢,在临床上表现各不相同。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表现为头痛、恶心、颈项强直,部分病人还会有颅神经功能的障碍,比如面瘫、眼球运动障碍。出血量比较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影响到病人的意识,导致病人嗜睡、昏睡或者昏迷不醒。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大,刺激到脑神经功能,会导致病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脑干功能影响比较大,病人会出现深昏迷,甚至出现脑干功能衰竭,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样分级的?(音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样分级的?
    讲解医师:曹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采用的分级方法是Hunt-Hess分级。一共分为五级,一级、病人可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头痛、脑膜刺激征的症状。二级、病人会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头痛和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也较明显,会出现局部颅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三级、病人可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或者昏睡,头痛、呕吐症状相对更严重,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感觉、运动会有轻度的异常表现。四级、病人多表现为昏迷,轻度到中度的昏迷。病人脑膜刺激征、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更严重,会出现去脑强直的情况。最重的一级是五级,病人表现为濒危状态,处于深昏迷,各种刺激都没有反应,病人会出现去脑强直、脑干功能衰竭的情况,预后多不良。临床根据病人是否合并全身性疾病,又对Hunt-Hess分级做了补充。如果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发硬化、慢性肺病,或者脑血管造影时出现广泛性的脑血管痉挛等情况,Hunt-Hess分级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