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 脾功能亢进症怎么治(视频)

    脾功能亢进症怎么治
    脾功能亢进一般会出现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严重时可以出现贫血、出血倾向、免疫力下降。一旦明确脾功能亢进,建议进行脾脏切除或脾动脉栓塞,同时针对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进行治疗。脾切除指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脾大造成明显压迫症状; 2、严重溶血性贫血; 3、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 4、粒细胞极度减少,且反复发作感染。 脾切除术后如果继发血小板增多,对于卧床、老年患者可能引起血栓。因此,对于年幼、老年以及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脾切除时要特别慎重。脾功能亢进常见病因包括肝硬化失代偿,血液方面的疾病。部分患者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而对于血液系统疾病,也要进行对应治疗,脾功能亢进才能得到彻底的恢复。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是什么原因(视频)

    脾功能亢进是什么原因
    脾功能亢进属于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呈增生状态。脾功亢进可以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无法确定导致脾脏功能亢进的原因时可称为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实际上临床上比较少见,临床多见的是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与脾大有关,引起脾功能亢进的原因主要如下: 1、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血吸虫病、高热病、疟疾等; 2、免疫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淤血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布加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镰刀红细胞性贫血、浸润性脾大,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引起的病变; 5、脾脏相关疾病:如脾脏淋巴瘤、脾囊肿、脾血管瘤等。
    2023-08-01
  •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副作用(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副作用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副作用各不相同,无论哪种靶向药物都可能出现副作用。根据患者的体质、耐受情况的因素不同而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及反应也有所差异。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疲乏、腹泻等,比如在服用靶向药物之后经常会感到没力气,精神也不好,但绝大多数患者是1-2级的疲乏,平时只要坚持运动、加强营养、改善睡眠质量,就可以慢慢缓解。另外,患者在接受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的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手足综合征,这是因为靶向治疗导致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感觉迟钝,红斑等症状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建议患者使用护肤霜和润肤剂,穿着柔软的衣服和鞋袜,以及戴手套来改善症状。对于2-3级的手足综合征,应暂停靶向药物治疗,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遵医嘱永久性降低靶向药物的剂量。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和疗效同样重要,靶向药物有些副作用可以控制。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使患者不耐受,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具体用药和对副作用的处理,一定要由医生来做指导。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吃伊马替尼耐药怎么办(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吃伊马替尼耐药怎么办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耐药后,可以换用二线的舒尼替尼,或者采用伊马替尼加量治疗,还可以换用瑞派替尼治疗。国内外指南都推荐伊马替尼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线用药,但是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继发耐药。在辅助治疗期间,如果出现肿瘤的复发或者是转移,很可能是出现了耐药,此时患者应该遵从医嘱按照相关治疗原则接受二线及以上的治疗。根据《CSCO胃肠道间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显示,应用伊马替尼出现耐药后,患者可换用二线舒尼替尼治疗,这是指南中等级最高的推荐(一级推荐),二级推荐包括伊马替尼增加剂量,且伊马替尼加量的研究显示,1/3的患者可再次获益。此外,患者也可换用瑞派替尼治疗,推荐等级是2级,1A类。研究显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瑞派替尼的无进展生成期和舒尼替尼相当,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3-08-02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了怎么办(视频)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了怎么办
    胃肠道间质瘤如果伴发了肝转移,其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血管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常见分析如下:1、手术切除:切除手术主要针对于原发灶可以切除,病灶转移比较局限的患者,通常可选择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如果肝转移比较广泛,甚至与其他部位的转移合并,此时通常需要进行活检,在明确诊断后使用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影像评估,评估的时间是每3个月一次;2、血管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于胃肠道间质瘤伴肝转移时,转移瘤局部血管丰富的情况,此时可考虑血管介入栓塞,通过血管介入,碘油阻断肿瘤周围的血管,使肿瘤细胞缺乏血液营养供应,造成缺血性坏死,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3、射频消融手术:主要针对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伴肝转移的情况,当转移瘤相对局限,并且患者无法手术,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时,可在CT、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通过电击加热肿瘤细胞达到变性坏死,控制肿瘤,也可局部注射无水酒精,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2023-08-02
  • 良性胃肠道间质瘤必须手术吗(视频)

    良性胃肠道间质瘤必须手术吗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目前观点认为没有绝对的良性,只是发展潜能不同,因此临床医生是通过综合评估肿瘤部位、大小、可否切除,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如果胃肠道间质瘤的直径<2cm,医生判定危险性很低,不需要立即手术,只需要规律的去随访观察。如果危险性很高,需要采取手术干预。对于原发局限没有扩散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也要采取手术治疗。对于≥2cm的胃肠道间质瘤,需要手术切除,术后还需要根据危险度分级决定是否需要接受靶向治疗。通常医生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胃肠道间质瘤原发位置,判定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风险,主要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四个风险等级。对于中危和高危等级的胃肠道间质瘤,复发风险较大,手术后还需要配合靶向的药物治疗,具体情况会根据临床情况作为具体指导。
    2023-08-02
  • 胆结石超过1厘米会有什么症状(视频)

    胆结石超过1厘米会有什么症状
    胆囊结石>1cm,大部分无任何症状。随着健康检查的普及,无症状胆囊结石比例明显增加,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即胆绞痛只有少部分患者出现。通常胆囊结石可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1、胆绞痛:典型发作即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由于体位改变,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如嵌顿在胆囊颈部或壶腹部,导致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压力增加而产生绞痛。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2、上腹部隐痛: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或劳累情况下出现,通常伴饱胀不适反酸,一开始可能误认为是胃病; 3、其它:比较少见情况是皮肤黄染。 结石往下排的过程中,到胆总管会引起Oddi括约肌损伤,出现左上腹疼痛,需考虑胰腺炎,即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反复刺激后可能引起癌变,出现胆囊癌相关临床表现。
    2023-08-02
  • 为什么会有胆结石病(视频)

    为什么会有胆结石病
    胆囊结石成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或者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胆囊结石形成,常见原因如下: 1、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胆囊结石患者; 2、饮食:如果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或高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情况下,胆固醇比例会相应增高,导致胆结石形成; 3、缺乏运动:缺少运动时胆囊肌收缩力下降,容易造成胆汁淤积,有利于胆固醇结晶的析出; 4、少吃早餐:少吃早餐或不吃早餐容易造成胆汁淤积,形成胆固醇结石; 5、多次妊娠:尤其女性,胆固醇比例相对更高,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 6、过于肥胖:多数女性偏爱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饮食,直接造成发胖,而肥胖为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此类患者需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多饮水。
    2023-08-02
  • 胆结石尿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胆结石尿血是怎么回事
    胆结石属于胆道系统,而血尿属于泌尿系统,胆结石一般不会引起血尿。如果出现血尿,主要考虑泌尿系感染或泌尿系统结石,需进一步检查,可做泌尿系B超或泌尿系CT,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需注意饮食控制,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刺激,禁忌烟酒。如果胆结石反复发作,需考虑是否进一步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结石有隐痛需要手术吗(视频)

    胆囊结石有隐痛需要手术吗
    胆囊结石如果出现隐痛,首先要到医院做肝胆胰B超、肝功能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手术。如果确实需手术治疗,可以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具体如下: 1、结石>3cm,胆囊壁明显增厚,可能合并钙化,患者年龄>50岁,可以考虑做胆囊切除术; 2、如果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建议做腹腔镜的胆囊切除; 3、如果胆囊没有功能,保守治疗无效,也需要做胆囊切除; 4、对于胆囊有功能者,可以先行保守治疗。部分医院还在做保胆取石的手术,但该手术有严格适应证; 5、如果B超发现胆结石伴胆囊萎缩、胆囊瓷化、胆囊壁明显增厚,以及其它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即使是轻微胆囊结石,也一定要考虑手术治疗; 6、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可以先经过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理想再考虑手术治疗。平时也要注意饮食控制,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多补充新鲜蔬菜、水果,戒烟戒酒。
    2023-08-02